摘要:隨著以美國次貸危機為導火索的金融危機蔓延至全球,我國經濟的增速明顯放緩。08年我國采取了緊縮型的貨幣政策,各大銀行也紛紛緊縮銀根,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起著巨大作用的中小企業群體而言。融資難的問題在這個非常時期尤為凸顯。我國的民間融資有很長的歷史,并且逐漸成為中小企業最為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如何在經濟衰退的艱難時期更好的利用民間融資的優勢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成為一道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金融危機;民間融資;中小企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10)01-0166-03
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美國政府的補救措施投能遏制危機的蔓延,從而逐漸轉變為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并影響到世界各國的實體經濟。目前。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普遍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沖擊而出現增長放緩的局面。此次的金融危機席卷了全球各大金融市場。受其影響最大也最直接的就是全球金融業的發展。大量金融機構破產倒閉或被收購,新興金融機構也受到消極影響,整個金融體系變得十分脆弱。
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不景氣對我國眾多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出口型企業造成不良影響。產品銷售量下降,企業流動資金減少,融資難度加大。今年1月6日閉幕的央行工作會議奠定了2009年將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基本思路。釋放出將執行旨在擴大信貸渠道、增加資金供給能力、適當增加信貸投放總量的信貸政策信號。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國內資本流動性緊縮,而且流動性在整個銀行體系分布不均。大銀行持有巨額過剩流動性,小銀行卻常常流動性不足。因此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還有待觀察。
民間融資作為正規金融系統的一個補充。在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途徑中充當了重要角色。民間融資是一種基于民間信用關系的資金往來關系。民間融資是指在國家法定的金融機構之外,采用民問借貸、民間票據融資、民間有價證券融資和社會集資等形式。以取得高額利息或資金使用權為目的,暫時改變資金所有權的金融行為。它處于國家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當局之外。
一、我國民間融資的發展歷程、特點及問題
(一)發展歷程
我國的民間融資經歷了復雜的發展過程。期間有繁榮,也有衰落,但總的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無組織到有組織,由落后到先進演進。我國民間融資活動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有無相貸”的農奴間的初級融資活動,以后的各朝代也都有高利貸等民間的融資行為。從建國到改革開放以前,國家對金融業進行了整頓和改造,在特定的制度和政策導向下民間融資基本處于靜止狀態。改革開放以后,民間融資又重新煥發活力,產生了眾多形式。其中主要有民間自由借貸、合會、私人錢莊和集資等。從2004開始。國家下達了多份中央文件鼓勵和支持發展多種所有制的金融機構和培育小額貸款組織。
2007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經濟的高位運行帶來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和銀行信貸門檻的提高,中小企業想獲得銀行信貸支持比以前更加困難,也迫使它們把融資渠道轉向非傳統的民間融資。另外。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持續增長,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也不斷增加,如下表所示。

在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的同時。個人投資的發展速度沒有跟上收入增長速度,個人的投資渠道少,風險大。居民大量的閑散資金為民間融資的資金來源提供了充足的供給儲備。因此民間融資的規模和范圍均得以擴大。據調查數據顯示,2007年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融資總量為49817億元,2008年上升到59984億元,上漲了20.4%。
(二)民間融資的特點
民間融資因其特殊的地位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1,民間融資的主體、涉及行業多樣化。民間融資發展至今。其主體已經由單一主體發展到多元化趨勢,進行民間融資活動的不僅有中小企業,個體經營戶,個體投資人,還有需資金購買住房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的居民,進行季節性種植養殖的農戶等。民間融資所涉及的行業也十分廣泛,包括房地產、陶瓷、水泥、化工、物流、造紙、采礦、種植養殖等等。
2,民間融資的利率高、變動彈性大,行業和地區差異明顯。民間融資因為其特殊的地位,不受政府金融政策的管制。法律法規等相關方面的約束也較少,因此其利率變動范圍大,而且變動更為靈活。在民間融資最為盛行的溫州市,民間融資的貸款月利率從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十幾甚至更高,而2007年9月銀行貸款年利率為7.29%,2008年9月為7.20%,這說明民間融資的利率大大高于銀行借貸,融資成本很高。一般而言。民間融資的利率在發展前景越好。越熱門的行業就會相對較低。而在融資難度越大的行業融資利率就會越高。
3,民間融資受管制少,借貸門檻低,提高了資金配置的效率。民問融資又被稱為地下融資,一直處于正規金融體系的監管范圍之外,不受國家經濟政策影響,更多的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利益為出發點。民間借貸的借貸形式比較靈活,對貸款人的要求更低,能夠在銀行系統之外彌補其不足,滿足市場的需要。
(三)民間融資存在的問題
1,缺乏監管部門。易引發糾紛。由于民間融資是一種非正規的當事人之間自發的借貸行為。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都沒有有效的行為監管和法律保障。極易引發雙方的糾紛,甚至采取非法手段解決,影響社會的穩定。隨著民間融資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利用這一渠道,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民間融資相比于銀行系統的一個優勢就是在于它的融資程序簡潔、準入門檻低、融資速度快。但這一優勢同時也是問題存在的根源。借貸雙方快速的達成交易,雙方都有很大不確定性,存在信息不對稱,對社會經濟平穩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影響國家金融政策的實施效果和宏觀調控能力。國家下達的金融政策對民間融資的資金流向沒有約束力,民間金融只會遵循市場規律流向能帶來利潤的行業。因此,國家鼓勵發展或者應該發展的行業得不到民間融資。而有些高污染高耗能的行業由于能產生更大利潤吸引了不應該被投入的資金,不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
二、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及其原因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個世界性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而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又有其特殊性。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迅速增加,在我國企業數中占據了大片江山。為推動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還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為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中小企業自身有很多局限性。各方面的發展都還很不完善,大部分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達不到銀行要求的融資標準,在正規金融系統內無法籌集資金來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這就給民間融資的存在和繁榮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一)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
首先,中小企業規模不大,企業的管理體系和財務制度不健全,沒有社會公認的財務報表鑒證部門,存在財務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其次,很多中小企業缺乏優質的項目和產品,沒有自己的專利技術和品牌,主要從事的是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中低檔產品生產。因此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企業壽命不長,易虧損倒閉,市場風險很容易轉化為企業的財務風險和銀行的信貸風險。再次,中小企業的融資多為短期行為,而且中小企業的信用度低,沒有統一的信用評判標準。可能出現貸款企業逃避或變相逃避債務、制造虛假財務信息等,給銀行造成不良資產。
(二)我國正規金融機構層次單一,貸款條件不靈活
我國的正規金融機構層次較單一。大體分為政策性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外資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小型金融機構的缺乏使得我國金融結構的發展跟不上經濟結構的轉變。而大部分的上述金融機構的貸款業務種類也較為單一,尤其是在給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上創新很少。貸款審批條件單一。審批流程繁瑣,給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而且銀行在給企業貸款時普遍存在的喜大厭小問題造成金融市場對中小企業的擠出效應,貸款投向傾向于國有企業大型企業和上市企業,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增速總是低于全部貸款的增速。銀行貸款所需的抵押質押物形式單調,以不動產為主,也不適應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
(三)信用擔保制度不完善
沒有建立起在全國范圍內以企業資信檔案為基礎的信用制度,沒有統一的信用評估機制和監督機制,無法對中小企業作出正確和全面的信用評估和判斷。致使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時過于謹慎。我國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的機構數量少,實力不夠,缺少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
(四)資本市場的結構缺陷
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時間短。而且是在我國經濟體制的轉型期建立起來的。與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發展了幾百年的資本市場相比還很稚嫩。資本市場賴以存在的經濟制度還不完備。我國的資本市場結構單一,缺乏層次,政府對證券交易市場嚴格控制,使得交易品種稀少,社會資金的投資渠道非常有限,因此大量社會閑散資金找不到投資渠道,而同時大量中小企業無法在資本市場籌到所需資金。
(五)融資方式發展不均衡
融資方式一般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在我國金融市場上,間接融資占主要地位。雖然我國銀行有多種所有制,但大部分的所有權為國有。這種結構使國家在銀行業的發展中承擔了過多責任,從而阻礙了銀行業發展的動力。造成金融服務的效率低,金融工具單一,金融產品缺少創新。我國的直接融資發展十分緩慢,直接融資在企業外部融資總額中的比重僅由1991年3.2%增至2006年的122%。雖然2005年以來我國開始發行短期融資券,2006年股票市場融資大幅增加,促使我國企業直接融資比重明顯上升。直接融資配置資金的作用逐漸增強,但與間接融資相比,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該年企業直接融資額僅為間接融資額的13.9%。國內股票市場無法滿足眾多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上市需求的同時,我國政府規定企業債券發行主體必須是國有大企業和股份制公司,且企業凈資產必須在3000萬元以上。有3年連續盈利記錄。眾多中小企業很難滿足上述要求,資金的匱乏使眾多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難以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利用民間融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建議
今年1月6日閉幕的央行工作會議奠定了2009年將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基本思路,尤其是會議強調要大力發揮直接融資和民間融資的作用,釋放出將執行旨在擴大信貸渠道、增加資金供給能力、適當增加信貸投放總量的信貸政策信號。
民間融資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在我國金融體系發展尚不健全的今天,民問融資與正規金融有著互補效應。我國民間融資能夠存在和發展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正規金融體系在目前還無法滿足眾多經濟主體的多元化融資需求。而保證流動資金的充足和資金鏈的順暢運行對企業發展尤其是中小企業意義十分重大。因此。我們對民間融資應該抱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在不斷完善正規金融系統的同時給予民間金融足夠的發展空間,利用其特有的優勢彌補正規金融機構的不足,為中小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一)規范民間金融市場。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的民間金融市場尚處于地下和半地下狀態,有關的法律法規分布較分散,沒有統一的可以遵循的規章制度。隨意性大,理性程度低。借貸利率的浮動范圍大,擾亂金融秩序的非法的民間融資行為時有發生。因此我們應該促使民間融資逐漸合法化法制化,使其在規范合法的理性環境中成長。對民間融資的利率范圍進行合法的規范。以銀行的貸款利率為基準,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經濟發展水平設置有差異的調整范圍,使其在有限的范圍內浮動。同時。還應加強金融監管,強化對民間融資的監督和約束機制。對那些非法民間集資等破壞社會經濟穩定與正常運行的地下金融組織和活動,金融監管部門應該給予嚴厲打擊。
(二)對民間融資進行適度引導。使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民間融資的決策者多為個體或公司,對國家整體經濟運行狀況和應該發展的方向考慮不多,往往容易因為自身利益忽略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對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起了阻礙作用,合理引導民間資金的流向對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很關鍵。國家應該成立專門收集和監管民間融資相關信息的部門,對民間融資資金流向,流量及利率情況統一監測并將信息匯總、公開,以便各民間融資的主體了解整體情況從而調整自己的融資行為和方向。此外,我國還應該加快利率市場化的進程,給正規金融和民間融資提供平等的條件,使資金在兩者之間合理分布。
(三)建立民間投資公司
鼓勵發展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等類型的民間民營投資公司,可以為新興的還不成熟的高新技術產業融資提供渠道。雖然政府一般對高新技術項目持支持態度,也配給了相當數量的資金,但是獲得這些資金的條件比較苛刻。只有少數企業能夠獲得資金。民間投資公司的條件相對寬松,不一定要求有一定數量的固定資產或資金作為抵押或擔保。股權投資是指企業(或者個人)購買其他企業(準備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貨幣資金、無形資產和其他實物資產直接投資于其他企業。其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風險投資的對象主要是剛剛起步或還沒有起步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企業規模小,投資目標往往是具有發展潛力的核心技術或是構想創意,投資風險大。但同時也具有高收益性。美國的風險投資業在最近二十幾年迅速發展。成果十分顯著,我們可以借鑒其經驗來發展我國的風險投資。
美國政府為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推出了一個“小型企業投資公司計劃”,允許一些私營投資公司可以向美國政府的小企業管理署貸款到相當于自身資產3倍的款項,并享受低息及課稅的優惠。進行風險投資。美國還從稅收上對國內的風險投資進行大力支持,降低了風險投資稅率。風險投資額的60%免除征稅,其余40%減半征稅。美國的小企業管理局同時承擔對高科技小企業的銀行貸款擔保,按貸款額的高低進行不同級別地擔保,最高達到90%的擔保。美國還通過立法來加強對高科技小企業的風險投資管理和監督,從而為高科技小企業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法律環境。從美國的成功經驗中可以得知,民間融資的發展也需要政府的扶持以及法制的保護。
(四)完善信用擔保體系
雖然民間融資對信用擔保的要求較低,但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能使中小企業更容易地獲得融資機會。首先是要完善我國企業和個人的征信系統,將企業各種財務和運作信息統一管理,是企業信息透明化,減少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其次,信用擔保機構也應該發展多種所有制。不僅有政府組建的,還應有民營以及聯合經營的多種形式。另外。還應該發展再擔保機構,由政府的政策性行為主導其發展,為我國的民間融資以及整個金融體系構建一個誠信、安全、活躍、創新的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