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蘭著名的皇后大街上不知什么時候出現了一個四五層樓高的圣誕老人玩偶,不停地向路人們眨著眼睛揮動著手臂:店鋪里裝飾精美的圣誕樹也多起來;學校前臺擺滿了世界各地畢業生郵來的圣誕卡……圣誕節到了嗎?習慣了“沖破大風雪,我們坐在雪撬上”的西方圣誕節,在南半球這個揮汗如雨、短衣短褲短打扮的夏季,怎么也讓人找不到過圣誕節的感覺。
圣誕節確實到了!從十一月二十五日開始,也就是圣誕節的前一個月,奧克蘭一年一度的“圣誕花車大游行”拉開了圣誕節的序幕?;ㄜ囉涡惺呛⒆觽兊淖類郏犂蠋熛@镎f當她還是孩子的時候,花車大游行就有了。通常這時,數以萬計的人們會帶著小孩涌上皇后大街,頂著炎炎烈日,觀看以卡通和小孩子們的表演為主的豐富多彩、聲勢浩大的游行。
新西蘭的十二月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在這個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里,絲毫也不影響人們過圣誕節的熱情,精明的商家紛紛打出誘人的折扣招牌吸引顧客,包裝精美的圣誕禮品堆滿了超級市場,讓人愛不釋手,就連過往的行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節日的喜慶。
距我們學校不遠處的教堂也裝飾一新,里面早已成為圣誕樹的海洋。我從沒見過這么多圣誕樹擺在教堂里,樹上的彩燈耀眼奪目、相互輝映,仿佛把人們帶入一個五彩繽紛的夢幻世界。圣誕樹下面已經擺滿各種各樣的禮物,聽教會的工作人員講這是人們自愿帶來的,在圣誕節的時候由教會代表這些有愛心的人們派發給奧克蘭南部貧困地區需要禮物過圣誕的窮孩子們。如果你想了解世界各地過圣誕節的情況或是《圣經》中的故事,圣誕傳統的飾品如“星星”、“天使”、“智者”、“牧羊人”、“禮物”的來歷,教會一定會有人很熱心地為你效力。
學校里各個班級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圣誕聯歡會。我被一種既好奇又興奮的心情籠罩著。這是我在國外度過的第一個圣誕節。老師希拉里請同學決定圣誕晚會班里出什么節目,大家大眼瞪小眼,誰也不想當出頭鳥。
周一上午是雷打不動的自由談論時間。一上課,坐在我左邊臺灣來的美美就帶著哭腔說:“我恨死我的HOMESTAY了,昨天我的幾個朋友找我玩,HOMESTAY媽媽的臉拉得和馬臉一樣長?!表n國的渡河說:“你不錯了,我的HOMESTAY養了七只貓,兩條狗,老太太摸了貓和狗就摸吃的,給狗吃一口自己吃一口,惡心死啦!”“這算什么,我的HOMESTAY最小氣,早餐的面包都長毛了,還給我吃?!贝蠹夷阋谎浴⑽乙徽Z,這回的討論成了HOMESTAY的批斗會。這時日本來的黑一郎小黑眼睛一轉,說:“這么罵沒用,不如我們全班一齊上陣,表演一個關于HOMESTAY的小話劇吧!”大家聽罷,立即來了興致,集體響應。
主意有了,可是怎么演呢?希拉里說:“不急,我們先分配好劇中的人物,然后再想劇情,剩下的就全靠現場發揮了?!?/p>
演出的日子到了。希拉里班的十個學生胸前背后貼著“爺”、“奶”、“爸爸”、“媽媽”、“兒子”、“女兒”、“留學生一”、“留學生二”、“狗”、“外賣”的大字條,一上場就把大家逗樂了。本來分配角色時,按我的年齡,我自告奮勇要當奶奶的,爭了半天,希拉里說還是法國的艾拉合適,我一看比我小幾歲的艾拉,三十出頭已是滿臉溝壑縱橫了。歐洲女人好像衰老得比亞洲女人快一些,我摸了下自己尚且油光水滑的小臉。挺得意,說:“那我就演受虐待的留學生吧,反正我剛從HOMESTAY逃出來,都不用體驗生活了。”韓國男孩兒永吉只有十五歲,活潑好動,是扮演狗的最佳人選,開始小男孩堅決不同意演狗,眼淚汪汪地說我們大人欺負他,我們這些大學哥大學姐對他“曉知以理,動之以情”地做了半天思想工作。他這才開始爬在地上伸著舌頭練習狗爬,學習狗叫了。
演出開始了。扮演媽媽的日本學生理惠系著圍裙,在舞臺的角落揮動不知從什么地方借來的大勺子假裝做飯,扮演爸爸的日本學生黑一郎翹著二郎腿陰陽怪氣地大聲朗讀報紙,他們的兒子和女兒上竄下跳,逗趴在地上的永吉版的“狗”玩,一幅當地HOMESTAY家庭生活的場景。瑞典學生皮斯啰嗉著右手,拖拉著右腿,晃蕩著腦袋飾演得了腦血栓后遺癥的爺爺,他在駝背的法國奶奶艾拉的攙扶下上臺,坐在了餐桌前。這時淘氣的孫兒們也不玩狗了,開始模仿哆嗦的爺爺和駝背的奶奶,我和另外一個扮演寄宿學生的米子坐在餐桌做作業,但被一家“其樂融融”的情景吵得雙眉緊鎖,使勁堵著耳朵。這時爺爺開口:“今兒——是啥日子?是我生日還是萬圣節——呀?”奶奶罵道:“老糊涂!今天是圣誕節?!边@時大家好像聞到了糊味,是媽媽把飯做糊了。沒辦法,爸爸狠下一條心,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今天過圣誕節呢,咱們叫外賣!”全家歡騰起來。爸爸開始給等在臺邊扮演送外賣的土耳其學生阿牛打電話,要訂一張披薩餅。聽了要訂外賣,饞得兩個學生直咽口水。終于在全家人的歡叫下,外賣送來了。打開盒子,兩個學生傻了眼,里面是一張最小號的只有巴掌大小的披薩餅。這時,爸爸拿來刀,認真地分這張小餅餅,從爺爺到孩子一人一口,最后一口給了狗。兩個伸長脖子口水直流的寄宿學生見狀問:“我們的呢?”爸爸說:“你們就吃廚房的糊飯吧?!?/p>
這個短劇編得是損了一點,但全劇謝幕時,臺下還是迎來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和口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