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英國,逛商店的時候看到無論是城市中的大型商場,還是小鎮(zhèn)中的百貨商店,甚至各個超市,都有專門的“賀卡”專柜。看著各色各樣,設(shè)計精美,琳瑯滿目的卡,我不禁有些好奇,為什么這些商店常年都擺著這些卡賣,有這么多人買卡嗎?
經(jīng)過幾個月的觀察和自己的親身體驗,我意識到“卡”在英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成為人們的一種表達方式。英國人正是通過這一張張精美的“卡”來表達自己的不同情感和對親人朋友的關(guān)心和問候,因此“卡”也有不同的類型。除了我們熟知的生日卡,節(jié)日卡,賀年卡外,還有Wedding Card(請柬),Sympathy Card(吊唁卡)。Anniversary Card(周年卡),Congratulations Card(賀卡),luck Card(幸運卡),Get Well Card(慰問卡),Support&Comfort oard(祝福卡),Exam Card(準考證)……林林種種、花樣繁多,而且每類卡還有不同的具體分類。
就拿生日卡來說,有按年齡來分的,一般按10的比例,比如20,30,50,70歲,你可以根據(jù)送卡對象的不同年齡,選送不同的卡;據(jù)說在英國無論男孩或女孩,18歲和21歲是非常重要的生日,我們在市場上都能看到有專門的18,21歲生日卡。
也有按家庭關(guān)系來分的,比如給子女生日的(有給兒子的,給女兒的,給侄子的)給父母親生日的,給兄弟姐妹的,給叔叔嬸嬸的。
在英國,較大的賀卡銷售商是Clinton card,Hallmark和Tesco等幾家,據(jù)說效益都不錯。因為對英國人來說,逢年過節(jié),親朋好友的生日婚禮,你可以不送禮物,但不能不送卡。每當圣誕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情人節(jié)來臨,買卡的人絡繹不絕,店家也賺得盆滿缽滿,要知道一張精美的賀卡價格也不菲呢,當然也有價廉物美的卡。所以圣誕節(jié)在英國人家中有一道別樣的風景,那就是專門騰出一塊地方來擺放收到的各種圣誕卡。
曾經(jīng)聽朋友講過一個很感人的真實故事:一個中國女孩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認識了一個英國男人并結(jié)了婚。中國女孩英文不怎么好,他們大多數(shù)時候是通過身體語言或快譯通交流。后來女孩找了份臨時工作,當女孩拿到第一個月工資單的當天,他丈夫也拿出了家里的水電氣等各種賬單,連比帶劃地告訴中國妻子她也應該分擔家里的費用并算出了應付的比例數(shù)目。中國女孩不能接受這種西方式的AA制,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在家附近的海灘邊哭紅了雙眼,直到丈夫找到他……第二天,等中國女孩醒來后。丈夫已經(jīng)上班去了。床頭柜上放著一束鮮花和一張精美的道歉卡,用英文寫著:親愛的,我錯了,我不了解中國文化。從今以后,你的錢是你的錢,我的錢也是你的錢!聰明的丈夫用一張道歉卡化解了一場中西文化差異帶來的家庭矛盾。
對于英國人的以“卡”寄“情”,一方面,我覺得體現(xiàn)了他們的一種親情、禮儀文化,在特別的時候能夠收到一份特別的問候或祝福,是溫馨而幸福的。另一方面我又覺得如果在任何時候都以“卡”寄“情”,雖然“禮輕情誼重”,但難免有時顯得有點“小氣”了。試想如果在你和老公吵架后,第二天能收到他的一張道歉卡,你會是多么欣喜!但如果在你生日時,你老公只送你一張生日卡,你就會有點沮喪吧。
所以我決定吸取精華,中西結(jié)合。在我母親生日時也寄去了一張頗有英國味道的生日賀卡。不同的是,里面加進了我打工掙的50英鎊!
巧的是寫完這篇小文后,晚上在我喜歡看的一個電視節(jié)目“APPRENTlCA”中,居然是以設(shè)計新卡為“SUBJECT”(題目)。結(jié)果以設(shè)計“SINGLE CARD”(單身卡)勝出。看來明年2月13日又有一款新卡——單身卡閃亮登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