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崗峰,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發展委員會委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秦皇島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
作品入展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二屆草書展、全軍書法展等20余次全國全軍書法大展并屢獲殊榮。出版多部書法專集、專著。
郎崗峰能寫得一手好字,與其說是機遇好,倒不如說是他勤學苦練的結果。他的祖父叫巽德,舊學功底較厚,寫得一手漂亮的小楷,郎崗峰7歲那年,祖父便教他從學柳開始,邊識字邊臨帖。他上小學時的崔老師出身書香門第,楷、行、草、隸、篆皆能,教他和同學們天天寫仿。在縣城讀中學,縣電影院的王先生隸書寫得好,郎崗峰就和同學登門求教。入伍到了部隊后,郎崗峰結交了杜錫瑞、李樹林、霍然、楊炳延等書友,結識了黃綺、旭宇、張旭光等書法名家,在他們的指點和幫助下,喜歡書法、練習書法、追求書法藝術,成了郎崗峰人生中一大快事。
著名書畫家豐子愷先生說過,書法是藝術的高地。書法是一門高難度藝術,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需要有扎實功底,要學好它、掌握它,非下一番苦功夫、長功夫不可。郎崗峰很喜歡宋朝大文學家、書法家蘇軾“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這句話。從小時候臨帖寫仿到參軍入伍后的數十年間,他始終堅持習研書法。當戰士時,連隊郵信、寄包裹寫地址,他都要用毛筆去寫,被官兵稱為“小秀才”。行軍拉練休息,他也折根樹枝在地上畫幾下。上世紀70年代末,他調省軍區從事宣傳工作。省軍區組織成立了“太行書畫研究社”,由著名書法家沈鵬題名。他也被推選為書畫社的秘書長。走上領導崗位后,工作雖然忙了,但練習書法的熱情依然未減。長期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他書法藝術的造詣越來越深。上個世紀80年代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創辦之初他加入了省書法家協會。1990年,經時任中國書協副主席黃綺先生和中國書協理事、總政的夏湘平老師推薦,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
郎崗峰把黃綺先生的論書詩“功夫多面始能精,不是危言應細聽,胸有奇書和秘畫,氣掀墨海筆吞鯨”作為座右銘。在習研書法的同時,博覽群書,潛心研究古漢語,不管工作崗位怎么變換,他總有一箱書相伴。他力求做到精通文字,識篆識草,對歷代名帖名碑熟記于心,詩詞曲賦名章名篇達到深悟,哲學、文學、美術、音樂戲曲以至儒、道、佛家都有所了解,觸類旁通。隨著他學識的積累,提高了書法的創作水平。郎崗峰從事新聞工作多年,新聞敏銳性往往促使他去捕捉書法創作的關節點;他擅長攝影,取景構圖的技巧往往影響到書法創作的章法布局;他喜歡京劇,尤其喜歡拉京胡,戲劇的樂曲往往提示他增進書法創作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他認為京劇的板眼,有快有慢、有強有弱,但快慢強弱都要有板有眼。搞書法創作也是一樣,濃淡枯潤、大小欹正、參差錯落,都要有章有法。由于他具有較高的學識,因此他的字古樸典雅,內涵豐厚。
郎崗峰經常說,祖先留下如此光輝燦爛的藝術瑰寶,對我們后人是一種幸事,我們不學習不繼承愧對先祖,不發展不創新也愧對后人。
書法有千秋,秉筆者有百態。郎崗峰曾書“大氣平和以勵其志”用以自勉,可見其修養與心態。郎崗峰這位戎裝在身的書者,一直在用心和責任感寫字、為人、做事。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