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世博會期間,在半通透富有夢幻色彩的河北館里,一個從唐山大地震中“復活”的英雄與“海寶”相遇,通過科幻般的敘事方式,帶領游客一起感受未來的唐山、曹妃甸及環渤海經濟圈。
5個幾何體組成河北館
河北館長約33.6米、寬約17.8米。從外形上來看,河北館是一個半通透的、富有夢幻色彩的立體空間:5個獨立的幾何體構成了展館的主要展示區域,以彎曲的走廊相互連接,構成清晰明朗的展示脈絡。
河北館的設計靈感來源有兩點。首先,考慮到河北和北京“兩位一體、共同交織融合”的關系,采用了“基因鏈”的設計形式,將5個單獨的區域串聯起來,在內部營造出“城市意象”。
其次,組成河北館的五個幾何體外圍裹著一層玻璃幕墻,既表現了河北發達的玻璃產業,也表現了河北獨特的內畫藝術。內畫是以特制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內,手繪出細致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
第三展區須分批參觀
河北館獨特的外形設計,還可以通過人流批處理、流處理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應對世博會上的高客流。
游客來到河北館,將從入口開始,依次進入第一展區、第二展區和第三展區。其中,第一展區和第二展區采用人流散處理方式,游客可以自由進出;而第三展區采取人流批處理方式,將游客分批統一進入。這樣一來,既保證了一定的人流量,又保證了人流的暢通。
為體現“京畿之地,魅力河北”的展示主題,河北館分為三個展區,分別為第一展區——熹微的晨光、第二展區——京畿的神韻、第三展區——希望的家園。這三個展區將帶領游客,分別體驗河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一展區:游客喊一喊 “大鉆石”表面就會變
河北館的第一展區“熹微的晨光”追溯了京畿之地的歷史淵源,以明朝時定都北京為切入點,講述河北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幾種文化的交織等。這些內容將分別通過三折幕多媒體投影、倒錐體裝置、城市類型博物館來展示。
據河北省貿促會會長趙風樓介紹,第一展區是一個三面合圍的封閉空間,三折幕多媒體投影位于墻體的2.2米以上,將播放一部長約2分鐘的影片:金戈鐵馬、烽煙四起,郭守敬開通通惠河,明成祖朱棣移都北京,康熙御筆《畿輔通志》……影片從山川水系、多種文明沖突交織等角度入手,闡述河北和北京在歷史變遷中“不分彼此、共生共息”的關系。
第一展區的倒錐體裝置如同一顆耀眼的大鉆石,它不僅能播放視頻,還是一個互動裝置,通過紅外線捕捉游客的喊聲、掌聲,自動改變視頻的內容。
第一展區墻體的2.2米以下是城市類型博物館,描述河北圍繞北京定都后的城市變化。
第二展區:游客走近墻 圖畫文字就開始移動
第二展區“京畿的神韻”將重點展示當代河北城市的發展、河北因獨特的區位優勢而形成的文化精神、審美情調、經濟成果。
該展區將播放一部約1分鐘的影片,從河北籍奧運冠軍郭晶晶跳水開始,以奧運為切入點,講述河北通過奧運機遇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
第二展區有一個互動視頻墻,這是一個六邊形鋼結構裝置,六邊形的導槽中鑲嵌著LED屏幕,游客走近墻體,視頻、文字、圖畫等在屏幕上快速移動時,猶如水波的潺潺流動,反映河北為北京奧運飲水、飲食、建設、物流、安保等方面作出的貢獻;游客離開,視頻、文字、畫面逐漸淡去。
第二展區的外部是城市體驗區,游客穿梭其中,猶如行走在河北各城市的街道。通過墻上屏幕播放的視頻,游客將了解河北人在吃、住、行、工作等方面的變遷,獲知石家莊、秦皇島、滄州等城市的新貌,探訪“和諧”號動車組列車的故鄉唐山、鋼鐵之城邯鄲、中國電谷保定等城市的風采。
第三展區:地震英雄“復活” 和海寶對話未來
第三展區“希望的家園”其實是一個主題影院,將播放一部約5分鐘的影片,以一個唐山地震中“復活”的英雄與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的對話作為故事線索,采取科幻般的敘事方式,展現未來唐山、曹妃甸以及環渤海經濟圈的變化。
此外,河北館將會在網上世博會上得到復原,瀏覽者可通過網絡詳細了解河北館的外觀和布置,還可在虛擬導游的引導下探尋展館。
網上河北館設有180個互動游戲,分為三類:一類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對城市進行建設;一類游戲是瀏覽者以河北人的身份,與破壞環境的魔獸進行戰斗;還有一類游戲則是自己設計熱氣球,然后乘坐它環游河北。(摘自《東方早報》)
(責編: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