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群因攝影改變生活的女人。
她們中,有三位年過半百,開始退休婦的日子;另外幾位,還在單位擔著重任,年齡上則屬“奔五”一族。在肅寧小城,這樣的“半大老婆兒”,多已心若止水,一身繞著兒孫轉了。這群女人,自然也遵循著家庭的星空運動規律。
但一個偶然的機會,又讓她們的生活軌跡有了如許的不同。
(一)
2009年春天,民間女攝影家聽秋的老朋友蕙質蘭心退休。為給老友慶祝,她想出了一個別致的方式——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幾個女伴一起騎行到十公里之外的老唐河沿岸游玩。
老唐河,已經沒有昔日的清流。但故道河灘土壤肥沃,生長著大片大片的梨樹。五月,香雪搖落青梨小,那一樹一樹的梨葉,正長到美麗的二八芳齡,微風拂過,深綠淺綠的葉子們在艷陽中舞蹈,搖曳的光影飄金灑銀直晃醉了游人的眼。女人們,顯然也被和風吹動了某根沉睡的心弦,她們在梨園深處跑著、笑著、鬧著,如回童年。
聽秋取出相機給梨樹拍照,給小梨仔拍照,給梨園里踩得明晃晃的小徑拍照,女伴們也都學著她的樣子拿出自家的卡片機“喀嚓”起來。忽然,不知是誰尖聲一聲,“快來看,老梨樹!”的確,這老梨樹也真夠老,合抱的軀干,黑皴皴布滿深深的紋理,那些紋理每一溝都經由歲月裂斷,老邁而沉靜;樹冠,準確說有桿無冠了吧,只有參差劈裂的斷口旁伸出三兩枝柔嫩的新枝,而那些斷口、傷疤,另人聯想到它曾經華冠如亭的美麗過往。女人們沉默了,她們在心里猜度著老樹的年紀,然后以鏡頭向它致敬。
回家的路上,女人們相約,等到金秋,還要到唐河看望老梨樹。同時,一個純民間、純業余的攝影組織誕生,這就是“老梨樹攝影組”。
老梨樹攝影組成立的初衷是“老有所樂,自娛自樂”。攝影組的成員們在相夫教子、含飴弄孫之外,有了自己的小圈子,開拓著自己的小天地,也享受著自己的小快樂。
不管是早晨還是向晚,不管是假日還是哪天,只要一個組員一提議,馬上會有響應者。十多公里外的平垣水庫,縣城周邊的建筑工地,熱鬧的農村花會,人跡罕至的林邊荒野,都留下老梨樹攝影組的身影。而那些平凡的物事、庸常的生活,也在一次又一次反復的造訪中,變得有了個性,有了生趣,有了美質,被她們一次又一次的曝光,賦予了新的意味、新的生命。
2009年9月,老梨樹攝影組拍攝的部分影像入展了全縣的迎接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影展。這讓女人們自豪了好一陣,似乎在老有所樂之外,還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但攝影組起飛的標志,并非參展,而是博客的建立。
張羅建立博客的,是在縣文化局工作的巴妮,她先后幫攝影組成員蕙質蘭心、我的光影世界、雪丫等在新浪網開通博客,并手把手教給她們把自己的攝影作品貼到博客里。博客,對她們而言,是一個相互交流切磋技藝的平臺,也是一個展示才藝身手的舞臺。每次采風歸來,大家爭先恐后把最得意的圖片上傳,你發一組“牧羊女”,我發一組“活潑的小羊羔”,她發一組“白羊媽媽和花羊仔的故事”……很快,她們都了自己的“博絲”和新的博友,視野也擴展到了攝影組以外的光影世界。在與博友的互動中,她們對光圈、速度、感光度、畫質、構圖等專業術語有了全新的認識,而不再停留于憑感覺的“喀嚓”“喀嚓”,甚至開始涉及“光影魔術手”“Photoshpo”等圖片處理軟件。
(二)
聽秋,老梨樹攝影組里的大師級人物,也是組里的大姐。
她本是一家企業的退休女工,喜歡攝影多年。即使日子拮據的年代,也與手中的相機不離不棄。朋友家的孩童,村子里嬉鬧的少年,給孫子喂食的白發老太,路邊忍冬小小的紅果實,田野里蹦來蹦去的螞蚱,都是她創作的好素材。攝影組成立,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拿手絕活傳授給自己的妹妹們。
交通局后院貓臉花叢中嚶嗡的“蜂鳥”,平垣水庫蘆葦葉子上停泊的豆娘,一中校園竹林里成群的冬雀,都是聽秋第一個發現,又第一個招呼大家去拍攝。
聽秋的相機是一款貼心傻瓜,沒有長焦、沒有廣角,拍攝條件有限。有時候,手持高級相機的妹妹們,會拍出讓她驚喜不已的畫面,而她自己卻收獲很多失敗的鏡頭。但她依然那么開心,依然會熱情地發現新目標,就像一個優秀的偵察兵;她又會拿出整個上午或黃昏的時間,舉著相機繞著一棵無名的植物轉圈圈,直到手腳發酸,直到找出一個最好的構圖。
聽秋無多言,但她經常微笑著,微笑著對她的朋友,也微笑著對她鏡頭后邊的風物。所以,她的攝影作品也是溫情的,充滿生活的暖意。無論是經歷千年風雨的獻縣單橋,還是冰天雪地里一枚小小的海棠果,細細品讀,都能讓你感覺到一種穿透畫面的溫度。
巴妮,老梨樹攝影組的主心骨兒。
論攝影技術,論年齡,都數不上第一,但巴妮在姐妹們中間的影響力絕對第一。她是基層文化干部出身,交往廣泛,跟肅寧縣的許多民間藝人、書畫大師、演藝名人都是朋友,視野開闊,頗有胸襟。但最難得,是她的平民情懷,不倨傲,不自恃。跟其他姐妹一樣,攝影,成了業余最大的嗜好,甚至一種精神支撐。
去年秋天,巴妮做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手術。到農歷九月那場暴雪來臨的時候,她的身體尚未完全康復。看著屋外雪花飛舞,想象著攝影組的姐妹們一定會抓住幾十年一遇的機會,踏雪尋趣,創作不少難得的作品,她的心里癢得不行。思謀良久,她終于撐著虛弱的身軀站到自家陽臺上,舉起相機拍下心頭的欣悅。汗水很快濕透了內衣,一場時間不長的拍攝竟讓她幾乎癱軟。
但說也奇怪,帶病拍雪之后,她的體力恢復神速。沒出幾天,她已經可以跟大家一起去拍攝雪后的花房,用鏡頭追逐那些機靈無比的冬日留鳥,比如正群的麻雀、放單的戴勝。
(三)
攝影,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這群普通女人的生活;攝影,也讓這些女人學會了發現生活之美,并創造著更加豐富而精彩的生活。
雪丫,一位醫務工作者,老梨樹攝影組里最年輕的一員。
她曾是一個癡狂的文藝青年。1988年著名作家鐵凝到肅寧講學的時候,她就想辦法獲得簽名。后來,她卻陰差陽錯到醫院工作,從事著與文藝風馬牛不相及的職業。盡管業余也玩玩相機,但也就是拍個紀念照罷了。是老梨樹攝影組,重新點燃了她的文藝激情。從加入攝影組并開博伊始,她左肩擔著攝影的太陽,右肩背著散文的月亮,一路突進。盡管工作繁忙,家務不輕,她還是騰出很多的時間,到田野去,到古垣城遺址去,到香山去,到北京奧林披克公園去,一邊拍攝,一邊學習,一邊思考。從《秋思》系列攝影作品,到《北京奧林披克公園》系列圖文,數月時間,幾十篇博客帖子,攝影技法日益精進,對生活、對藝術的思考軌跡也一步步清晰而深入。
我的光影世界,本是生活優裕的退休教師。獨生女兒出國留學,家里時常就只有她和兩個小寵物。自從參加老梨樹攝影組的活動,出門多了,身體也越來越好。她最喜歡的拍攝題材,是家里的小貓和小狗,有一次她為一組攝影圖片配了意味雋永的動物對話,在博客里一貼出來,馬上受到博友的追捧。
去年秋天,我的光影世界去法國探親,走了很多地方。美麗的異國風情,激發了她強烈的攝影創作沖動。一趟探親,收獲珍貴的圖片無數。她說,若不是有了攝影這個愛好,很多可去可不去的地方也就不去了,就算拍照片,也就是個“到此一游”。是手里的相機,讓她有了行走世界的渴望,有了對風景世情的深度觀察與思考。
愛動腦筋的蕙質蘭心,把圖片拍攝、博客寫作與教育孫子、家庭文化建設相結合,創造了祖孫同博、祖孫同攝影、家庭文藝晚會全程記錄等諸多寓教于樂的好方法。在她的悉心指導下,5歲半的小孫子拍攝的“建設新肅寧”圖片有模有樣。有一天,她用微距拍到一組冰砣子,聰明的小孫子居然在圖片中發現兩個“人物”——山菊和她的奶奶。于是,奶奶和孫子利用圖片角度轉換而出現的人物不同動作,編出了山菊和奶奶戰勝困難走出大山的故事,成為一組圖文并茂的好作品。
正如巴妮和蕙質蘭心她們所言,老梨樹攝影組的成立雖屬偶然,但偶然形成的愛好,卻深刻影響了她們的生活狀態,甚至會影響她們的后半生。姐妹們相約,每年都要去唐河,去看那棵老梨樹。(責編:宗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