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根茂,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張家口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1953年出生,祖籍河北蔚縣,主攻書法,兼擅國畫。書法作品先后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大展15次。其中包括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大展、千人千作展、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五百人書法精品展、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等多次重要展覽。在文化部 “群星獎”評選、國際國內大賽,華北五省區和省內展覽中十余次獲獎。《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等專業報刊發表作品數十幅,并多次專題推介。國畫作品先后發表于《文藝報》《中國煤炭報》等多家報刊。近年先后獲得“河北省職工自學成才者”“張家口市拔尖人才”“德藝雙馨文藝家”“張家口市文藝繁榮獎金獎”等榮譽與獎勵。
我是先見根茂之字,后識根茂其人的。其人恣縱不儻、憨直放獷,其字灑脫不羈、通透大氣。這是書畫圈內朋友對他的共同評價。
細覽他的作品,無論巨制還是小品,無論隸書還是行草,字里行間處處充溢著直率、厚樸、開張、放獷的氣象。這種藝術的大氣格,高品位,其形成除悟性與功力外,必然來自秉性與取法兩個方面。是在創作主體性情氣質趨使下在取法上合理揚棄的結果,是其人格精神在長期深入傳統,勤奮創作中不斷發現把握與張揚的過程。
根茂書法從顏柳楷書入手,日課百字,寒暑不輟,委實下了幾年笨功夫。行草以《蘭亭》、《圣教》二序為法帖,且溯源逐流,晉唐以下及至明清,二王一脈傳人所留下的存世墨跡收羅于書廚案頭,深入解讀,勤奮臨寫,故而對所謂“晉尚韻”、所謂“書卷氣”有了較深的領悟與把握。
性情使然。根茂于“帖”浸淫良久之后,又對漢代碑版產生了濃厚興致,尤使他激動不已的便是摩崖石刻了。《石門頌》草情篆韻,野鶴閑鷗;《西狹頌》解衣盤礴,渾厚樸野;《好大王碑》雖非漢代所制,但彌漫其間的卻是漢藝術風神氣象,扼腕興嘆之余,遂全身心投入進去,數載臨池,鍥而不舍。在以摩崖為主的過程中,又旁涉簡牘帛書,探求漢隸筆法淵源,欲求渾厚拙樸,隨意活潑中揉進幾許簡潔明快。
歷經十余載“碑”“帖”兩極之間的苦苦探求,根茂書法有意無意間走上了碑帖融合的路子。順其自然,近十年間又選擇了何紹基。何紹基學顏能化,且篆隸唐楷功底深厚,浸融于行草則天花亂墜,氣格獷達,飄逸灑脫中寓凝重老辣,無論結體與線條,均不主故常,一任自然。為有清一代藝術思想最為活躍的大家之一。根茂追求其高度的藝術自覺和強烈的表現意識,傾全力心追手摹,如醉如癡。但他學子貞書,學一半,撇一半,吸收其線性豐富,結體多變,開張疏朗的優長,既遵其法又不為其法所囿,在臨寫過程中先“無我”,后“有我”。為增強氣勢,根茂又于明清以降諸大家行草書中汲取法乳,在發揚何字單字造型精妙詭異的基礎上,力圖筆勢通暢,行氣貫注。經過如此長期溶鑄,根茂的行草書逐步形成了線性豐富而又簡直,結體多變而又不失野怪,章法氣韻明快舒暢而又趣味豐厚的面目,并成為最擅長的書體。
根茂是性情中人,故作書,法度與性情相互依托,理性與感性并行不悖,藝術感覺極為靈敏和豐富。有的作品碑味濃厚,有的作品帖意十足。無論凝重蒼拙,還是空靈散淡,不管大江東去式的巨構,亦或小橋流水式的手札,他都能調動豐富的“線性”儲藏予以痛快淋漓的表現。根茂作書常受文詞內容的啟發與左右,強調“這一個”,不肖作“復印機”式的寫字匠。激情噴涌之時,常以“試驗性”的筆墨頑強的表現他所憧憬的藝術意象。盡管“這一個”有時并不很精致,不很成熟,但他依然情愿如此涂來抹去,廢紙三千在所不惜。當然,根茂沿著含碑吮帖的軌跡一路走來,且近年一度“鎖定”何紹基。以子貞書為基調,化合晉帖漢碑,自家面目已基本形成,這是一個書家成熟的標志。他認為:大路數是不能變來變去的,但“微調”還是豐富一些的好。故而,他既遵崇古代宗師經典,亦摩挲現當代名家的精品,甚或從“流行書風”中采擷一二美的花朵,如此上下求索,兼收并蓄,藝術思維始終保持在開放和活躍的狀態,也因此使自己的藝術體魄日趨強健與豐滿。
書法雖小道,然欲至高境,筆墨之外更需深厚學養。根茂曾于90年代初就讀于北大書法藝術研究班,此后長期潛心于文史及藝術理論,以期滋養源頭活水。又曾多方游歷,借山川萬千氣象,參悟書道個中三味。“字內功”與“字外功”均與時俱進,且德藝雙修,廣獲好評。
根茂為自己的工作室定名為“讀山樓”,他說他的書齋面對著蔚縣大南山,每天早晨推開窗戶映入眼簾的便是巍巍群山,臨帖累了,便到陽臺上癡癡的看一看大南山的起承轉合,陰陽變化。調張家口文聯工作以后,他的居室四周仍然圍攏著綿延不絕的高山大壑,所以每天除了讀書臨帖,便是看山,也看古今名家山水畫,進而逐步萌生了學畫山水的欲望。由于30多年的書法實踐,根茂對“線”的神奇表現力有著深刻的體悟,因此,他明智的選擇了“以書入畫”的路徑,對現當代黃賓虹、龍瑞、王鏞、崔振寬諸大師名家的作品反復揣摩,深入研究,結合實地寫生,所創作山水勾勒皴擦處處見筆、水墨渲染亦以“寫”字貫之,或厚重綿韌,或率意灑脫,書寫精神躍然紙上。他認為“書寫性”是中國畫的文脈,是國畫人文精神之所在,從古今大師名家中汲取與高揚書寫精神,便是取法乎上,而刻畫、制作、特技等等則是沒有筆墨能力的表現,偏離了中國畫的大道。當然,根茂在打造自己筆墨意象的旅途上還有很長的路途要走,但他方向明確,思路清晰,永遠不會舍本逐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