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書法家張飚作品展來河北巡展
日前,“獻給祖國母親的歌——張飚書歌頌祖國詩詞書法展”在河北省博物館舉行。
此次展覽是在京舉辦首展后,全國巡展的第一站。展覽作品分為8個部分:祖國萬歲、精彩奧運、征途腳步、征天英雄、中華人物、華夏雄風、大好河山、長城之歌。展出的作品大氣磅礴,雄渾灑脫,詩書合璧,翰墨生輝。其中,精品力作“長城歌”長30米,高3.6米,在展廳中十分醒目。展出的120件書法作品,內容都是從張飚多年來自作詩詞中精心挑選出的歌頌祖國、歌頌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詞。這些詩歌都是張飚平時有感而發——神州上天、戰“非典”、聲討北約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迎接黨的代表大會……每有重大事件或節日,張飚都以詩歌的形式記錄下當時的情景和感想。因此,欣賞張飚的書法作品,品讀他的詩詞,可以感受到國家大事件大情懷以另一種藝術形式再現的魅力。
張飚是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科技日報》總編輯,《中國藝術報》社長。(劉賢文并圖)
《漢風畫集》首發式在石舉辦
日前,由河北省政協書畫家聯誼會、河北省美術家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漢風畫集》首發式在省會舉行。與會的各界人士對漢風幾十年的藝術創作以及他對美術事業的貢獻給予了很高評價。
《漢風畫集》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均為漢風近幾年的大寫意新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含量和很強的藝術震撼力,著名畫家崔子范為這部大型畫集題簽。幾十年來,漢風以其深厚的哲學素養,一直致力于中國畫和美術理論的創作研究。其國畫作品雄渾拙樸、宏大自在,具有典型的大美壯美氣質和獨特的燕趙風骨。他大力倡導文化意識、大美意識和生命意識,對于當代美術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的作品曾在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家展出,先后出版了《生命存在與藝術存在》等專著。
《安濟橋傳》獲中國戲劇文學獎
近日,由石家莊市作者陳運慧、陳新母子合著的七場神話劇《安濟橋傳》獲第六屆中國戲劇文學獎劇本獎。
《安濟橋傳》以趙縣大石橋的古老傳說為基本素材,體現民間智慧與力量,寓哲理與思考于情節、人物和戲劇沖突之中,折射了歷史的進步與科學的發展觀,具有較強的地域性、觀瞻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陳運慧為國家一級編劇,2009年她共創作了4個劇本,分別為《玉壺冰心》《安濟橋傳》《石家莊禮贊》和《變性的啟示》。陳新現為自由撰稿人。
邯鄲發現“中”字型戰國大墓
近日,邯鄲市文物部門在市區某建筑工地發掘出一座戰國時期的貴族大墓,共出土上百件陶器等陪葬品。參與此次考古的專家稱,該墓葬的外形呈“中”字型結構,有南北兩條墓道,這種形制的戰國大墓在當地還是首次發現。
據了解,該墓葬位于邯鄲市復興區一建筑工地內。文物工作者除發掘出大量陶器外,還發現了一些古代的盜墓工具。令人深感驚訝的是,墓葬內的木制品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侵蝕,但仍有部分木塊完好無損。
據邯鄲市文物保管所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0年1月18日,墓葬發掘工作已基本結束。專家通過對墓葬形制、出土文物進行分析,認為這是戰國時期的一座貴族墓,墓主人當時應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根據先秦時代的喪葬禮制,除了墓室大小之別外,墓道數目也體現著地位的高低,天子墓一般是4墓道“亞”字型,諸侯一級的是2墓道“中”字型,其次為1墓道“甲”字型,再下僅是豎穴一個。
這位負責人說,邯鄲在戰國時期為趙國都城,目前的城區西部分布著眾多王侯將相與貴族的墓穴,此前發掘的同時期墓葬多為“豎穴”或“甲”字型。“中”字型墓葬的發現,無疑為研究當時的喪葬禮制提供了詳實的物證資料。
經典《鐘馗》再攬大獎
日前,文化部在北京為《長征組歌》等18部獲得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的專業舞臺藝術作品頒獎。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創排的河北梆子經典劇目《鐘馗》獲得了這一殊榮,這也是河北省唯一入選劇目。
獲得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的18部作品多部已成為經典之作,其中戲曲作品9部。獲獎后,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院長王曉英說,河北梆子《鐘馗》自1985年在北京首演以來,至今已演出近千場。該劇由省河北梆子劇院的方辰編劇,朱廣淵導演。首任主演裴艷玲領銜的《鐘馗》在北京、上海、杭州、蘇州等地演出后產生廣泛影響,隨后在香港、臺灣、新加坡、日本等地演出,均受到熱烈歡迎。青年演員吳桂云接手主演以后,于2002年獲全國地方戲大賽一等獎,2007年赴澳門參加迎國慶演出活動,2008年參加北京奧運會重大文藝演出活動。
《當家的女人》再獲全國大獎
日前,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首屆農村題材優秀電視劇評獎揭曉,參評劇目多為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描寫農村題材電視劇作品,石家莊市文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周喜俊創作的18集電視連續劇《當家的女人》榮獲一等獎。
《當家的女人》2004年央視首播之后,連續六年又在央視及多家地方電視臺播出,被專家和觀眾認可。這次獲獎是該劇繼第24屆飛天獎、22屆金鷹獎、第十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之后,再度榮獲全國大獎。編劇周喜俊告訴記者,《當家的女人》是根據她二十多年的生活積累創作出來的,該劇在全國產生的反響,再次印證了“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這一真理。
小劇種《黃粱夢》進京唱大戲
日前,由河北省文化廳與邯鄲創作的大型魔幻舞臺劇《黃粱夢》在北京長安大戲院上演。《黃粱夢》以邯鄲的小劇種平調落子為內核,搭載魔術、雜技、說唱等表現形式,為京城觀眾奉獻了一場全新的戲曲視聽盛宴。
在演出現場,夢幻般的舞臺場景,震撼的音響效果,都令觀眾如癡如醉。尤其是完美融入戲曲的幾個魔術表演,更是令現場觀眾拍手叫絕。而劇中一些諷刺性的喜劇元素,則引來在場觀眾強烈的共鳴。
演出次日,中國戲曲協會秘書長萬素、原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薛若琳、中國戲曲學院前副院長趙景勃等20余位戲曲界的專家,參加了《黃粱夢》研討會。專家們一致認為《黃粱夢》在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可看性的基礎上,還有著強烈的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對貪官污吏現象的批判,非常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黃粱夢》對貪污現象的批判讓觀眾看了很解氣”;“《黃粱夢》中盧生帶著20萬大軍去平叛一個盜賊,以及盧生和歷史上的四大美女共舞這兩個橋段,將貪官玩弄權術,腐敗、墮落的現象夸張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