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有很多觀眾質疑央視播出的大量動畫片有抄襲之嫌,有關人士則回應道:“模仿不算抄襲。”但“抄襲說”既出,廣大觀眾對國產動畫產生了些許失望。
那么模仿和抄襲的界限何在?何時才能盼來真正的國產原創動漫?
電影《麋鹿王》對于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外國優秀動畫片的借鑒和模仿就比較成功,有細心觀眾發現,這部影片巧妙融合了包括《獅子王》《怪物史萊克》《九色鹿》和神農氏傳說等多重元素,以致于觀看時引起觀眾頻頻聯想起昔日看過的那些美國大片,可又找不出《麋鹿王》任何一點“完全抄襲”之處。
改名:傍上《獅子王》《小馬王》
“美國有《獅子王》,我們有《麋鹿王》!”該片出品人自豪地對媒體透露,其實《麋鹿王》在創作之初片
名為《麋鹿傳奇》,后來改名封“王”的好處有三:
首先,避免了很多人看到原來的片名會以為是以前同名的紀錄片、科教片,“麋鹿傳奇”的網絡搜索結果中有太多是紀錄片和科教片,這個名詞已逐漸讓人感到乏味,而“麋鹿王”相比更為響亮。
其次,《麋鹿傳奇》可以說是麋鹿系列電影的總稱,在整個麋鹿的傳奇世界中,《麋鹿王》只是出品方推出的第一部,接下來還有更多精彩。
第三,美國的《獅子王》可謂把《哈姆雷特》搬進了純粹的動物世界中,《小馬王》雖展現了人與動物的矛盾,但后來的故事還是圍繞動物主人公本身的感情。而中國的《麋鹿王》,借神農氏的傳說,大膽想象設計出人、鹿、怪三大陣營,為此后的網游角色奠定基礎;打出“王”字牌叫板進口大片,展現我國產原創動畫之靈秀,更是為了提醒人們要與自然保持和諧共處的關系。
萬幸的是,這部影片沒有改名為《麋鹿總動員》,不然那些在影院外徘徊的人看了這樣的片名,真的會以為是國外引進的大片了。
愛情催化劑:公主變綠怪 王子變麋鹿
愛情是偉大的,甚至是無所不能的,因此也成為眾多電影的主線之一。《怪物史萊克》中,愛上史萊克的公主后來變成了和史萊克一樣的怪物,可是這并非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悲劇結果,因為觀眾都認可“很丑但很善良”的史萊克是非常可愛的形象。
類似的情節用在《麋鹿王》里則顛倒了性別,愛上小白鹿攸攸的王子燦最終變成了一只大角麋鹿,和他原本玉樹臨風、武功高強的身手大相徑庭。而現實中,麋鹿這種動物雖然體積很大,在自然界卻屬于沒有什么攻擊力的柔弱一族,所以才會在歷史上慘遭殺虐瀕臨滅絕。影片借鹿之口說出了“人類才是丑陋的”這樣一種觀點。為此,攸攸經歷了變成美女獲得愛情之后,還是選擇了變回麋鹿,與同胞站在一起面對危險、戰勝邪惡。影片結尾,王子燦看著遠去的麋鹿群,也終于想通了,他寧可放棄人類依靠智慧和武力征服自然的種種優勢,而奔向了麋鹿那種溫良、悠閑、浪漫的生存方式,足見他對愛情、對正義的堅持和對自然的熱愛。
獸變人,人變獸,形態的轉變,觀念的轉變,這一切都源于愛情催化劑的力量!
小鳥撞大樹——動畫片屢試不爽的情節
《麋鹿王》的劇本定型和動畫制作早于《馬蘭花》一年,但《馬蘭花》由于是2D制作比較快捷,先于《麋鹿王》與觀眾見面了,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兩部影片中不約而同都出現了一只小鳥飛著飛著一不小心撞倒了大樹上,男女主人公都有在芳草地上追逐嬉戲的浪漫場面,而這兩個橋段在很多動畫片甚至真人電影里也可找到類似情節。比如在迪士尼和夢工場的一些片中,“小鳥撞大樹”的模式基本可以歸納為“某小精靈(或人)因得意(正在說話、著急、饑餓暈眩等)撞在樹(墻、電線桿等)上,撞暈或撞成扁片或滑落地下”,至于“追愛芳草地”更常見于日本動漫,難道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展現愛之浪漫嗎?
壯烈犧牲、托夢攸攸的麋鹿長老,更讓人想起了熊貓憨阿寶的師傅、獅子王里的老獅王和老狒狒等眾多長輩形象,他們的離去、托夢、囑咐甚至包括在世時的嘮嘮叨叨,看似不約而同、巧合倍出,實則都是來源于我們生活中的那些富有智慧的長者,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情節設計,都缺不了這樣一類角色——他們默默推動著新生代進步,可能會讓人感覺有些厭煩,可是不會有人忘記他們。這也是電影《麋鹿王》親子性的體現之一。
“麋王化生圖”——效法熊貓寶典
看過《功夫熊貓》的人都知道,一冊各路豪俠求之不得的武林秘籍在影片結尾變成了白紙一張,熊貓阿寶失望之余更是恍然大悟:其實真正的秘籍就在于他自己。觀眾慶幸,還好不是被《葵花寶典》惡搞啊!
我們的《麋鹿王》中也有一件寶物,“麋王化生圖”——那段在寶圖上鹿王角隨四季變化的情節美輪美奐,真是讓人差點忘了這到底是一部動畫片還是一部MV了,只不過影片結尾寶圖竟然落到了壞人國師的手里,讓人真是捏了一把汗。當然“大團圓”的窠臼終究讓這件寶物成為了廢物,國師的陰謀沒能得逞,被宇宙的某種神秘力量“消滅”——這一段情節讓人看得云里霧里,太神話了!眼睜睜看著那么漂亮的寶圖就這么不了了之,不免心生遺憾。據說《麋鹿王》的整體故事構架相當復雜,不可能在90分鐘以內的篇幅中呈現得詳細具體,在各種專家評委的建議下,一再被簡化,很多情節都只有在以后的續集中與觀眾見面了。真希望《麋鹿王》的主創能再好好下下功夫,在續集中為我們揭開寶圖的全部秘密。
至于消失的國師,按照大片續集模式的一貫常理,必然是卷土重來,再掀惡戰!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麋鹿王》:我沒抄我怕誰,歡迎大家來找茬
有人說,攸攸和王子燦怎么那么像“最終幻想”的人物呢;還有人說,假忠心的國師其實是個心懷篡權鬼胎的烏鴉怪,和《西游記》中很多妖怪變的狗頭軍師如出一轍……但《麋鹿王》終究腳踏實地只是圍著云夢澤和麋宮山展開故事,沒有走“外星來客”“環球旅行”“宇宙大戰”等路數,這也許說明我們國人的擴張野心還沒有美國佬那么強烈吧!
少了這種野心,或許就少了許多想象空間。觀眾對于《麋鹿王》的情節持兩種態度:一種認為太簡單了,缺少太多細節去豐富人物性格,比如有趣的習慣性動作、表情和口頭禪等等;一種則認為太復雜了,人、鹿、獸三大陣營斗來斗去,好人里有奸細,壞人里又有善者,會讓小孩們看暈。
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不怕想不到,就怕不敢去想。創新往往是在模仿的基礎上產生飛躍,溫故而知新,巧妙的模仿往往促成了全新的內涵。而蹩腳的抄襲如果太過明顯,是絕對騙不過廣大觀眾雪亮的眼睛的。
就在我們在網絡上閑逛,看到一部分人喋喋不休著“抵制日貨”,而另一部分人對我國國產動漫罵罵咧咧的時候,值得安慰的是,勤奮的《麋鹿王》創作團隊,以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的十幾項自主專利技術,帶引國產動畫從“巧妙的模仿”向“真正的原創”大膽跳出了一大步,她也讓那些還在為創新苦鉆牛角尖、連模仿還做不來的創作者打開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