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曾任教于民革馬駿先生辦的書法研習班。時至今日,班里不少同學已成績卓著,聲名赫赫,其中張軍平是較突出的一位。在書法研習班期間,所有同學都是由柳體楷書起步,二十余年來張軍平卻攀上了書壇高峰。
他先是加入河北書協,2009年又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并當選為保定市書協副主席、河北省書協行書委員會委員。在此期間他孜孜以求,博采眾長,研習真、草、隸、篆各家名碑名帖,且日日臨池,筆耕不輟,行草書已形成了他自然灑脫的風格。
軍平在研究和創作書法藝術的同時,非常注重書法教育,他從事書法教育20年,曾在市群藝館任書法專職教師,先后曾受聘于保定市十余所中小學及高校教授書法。經他培養的學生有不少在省市及全國書法展賽中獲獎。
軍平習書扎扎實實,勤勤懇懇,每臨一帖必有所得,從不急于求成,因此,他的書法能與日共進,能不浮不躁,不狂不怪,通俗中含有雅意,繼承中漸能表現自我。軍平不但擅書,且能詩能文,有較深的文學素養,詩文給他的書法增加了色彩,使他在同輩的書家中成為佼佼者。
書法的優劣與人品學養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軍平亦然。他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的藝術陶冶。軍平的祖父張樹芳先生曾是早年蜚聲全國的篆刻大家張志魚(瘦梅)先生的掌門大弟子。張志魚先生留有印拓一書,曰:《寄斯庵印痕》,由齊白石先生題詞,張樹芳先生編輯并寫后記,書中有當時諸多名人如張大千、張學良、宋哲元、孔祥熙、宋子文、尚小云、胡宗南等的治印。樹芳先生當時在北京已是很有聲望的篆刻大家了。因壯年早逝留有著作不多,但為家庭留下了熱愛藝術的好傳統。
軍平的父親張蒲蘆,母親李潭霞都在抗日戰爭中立過功。父母親培養了軍平愛黨愛國吃苦耐勞的品質。父親去世后,軍平東奔西走終于把父親的遺稿《敵后情侶》付梓。
軍平尊敬師長,愛護朋友,特別富于仁愛之心。他經常提某領導如何愛護栽培他,某朋友、同學的友誼及對自己的幫助。就連我這個給他們上了不到半年課的書法老師,二十幾年來他也曾到醫院探視過,逢年過節總要到家中探望,噓寒問暖盡弟子之禮。
有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軍平既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朋友,當然就具備了最根本的仁愛之心,所以他為慈善事業捐贈了不少書法作品。尊重別人皆尊重自己。自然也就得到了師長、朋友的尊重和幫助。
自古評論藝術也要兼評人品的。南宋秦檜身居相位,焉能不善書者,但只字不傳,且被世人唾棄。岳飛精忠報國,所書前后《出師表》均為世人所重。軍平有良好家庭教育,較好的學養,不辭勞苦,勤奮好學,謙虛謹慎,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書法藝術作品將是不遠的事了。
(責編:劉賢)
張軍平,1953年出生于保定市,祖籍河北高陽舊城鎮。大專文化,現為保定畫院黨支部書記兼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北省書協行書委員會委員,保定市書協副主席,從事書法教育20余年。
張軍平多年來潛心研習書法藝術,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真、草、隸、行諸體皆通,尤以草書見長,他的草書形成了自己沉著凝練,自然灑脫的風格。2002年在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書法創作班學習,得到了沈鵬、劉炳森等書法大家的教誨。其書法作品曾于2004年入展中國書協第一屆大字藝術展;2005年在中央電視臺和中國書協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杏花村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中獲優秀作品獎;同年在全國楹聯書法大賽中獲書法創作一等獎;2007年在河北省文化廳、教育廳主辦的第三屆河北藝術聯展中,書法作品獲一等獎。
出版書法專著有:1999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書法技法與章法》上下冊,即《柳體楷書技法》和《書法章法》;2007年6月由教育和出版部門指定編寫了《中學生柳體楷書字貼》教科書,全國發行,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蘭亭序行書技法》。
張軍平在創作和研究書法藝術專業的同時,還有很深的文學素養,他創作的散文和詩歌經常見諸報刊,散文作品曾獲全國散文大賽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