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雅雨建昌月,是宇宙神筆賜給川西南一幅幅美妙的自然風景畫;而蒙頂、上里、碧峰峽,則是古今雅安人民打造的讓人們留連忘返的人文景觀。
初夏,當蒙蒙煙雨澤潤著蔥蘢碧綠的雅安城鄉的時候,我們闊別五十年,已是青絲現白發的同學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雅安,懷著對雅安旅游景區百聞不如一見的飽滿熱情,相聚在了雨城,下塌于靚麗清潔的碧峰賓館。入夜,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清涼恬潤,象杜甫筆下的錦官城春雨:潤物細無聲。
欣嘆碧峰峽
清晨雨停,旅游車駛過壯麗的羌江大橋,向峰回路轉的碧峰峽駛去。滿目青幽幽的植被和悅耳的溪流聲,將我們引向了大自然的懷抱。盤山路上出現了非洲斑馬、雙峰駱駝、馴鹿。車一轉彎,駛向了碧峰峽服務中心寬大的停車場。中式建筑的服務中心廳堂里掛滿了中外名人參觀碧峰峽的大幅彩照。稍事休息之后,便隨著導游引領,乘上觀光車,進入鐵柵欄嚴密防護的猛獸區。車窗外,猛虎徜徉,吼獅游弋,黑熊打滾。與這些吃人傷人的猛獸近距離地接觸觀看,讓人稀奇驚嘆。過了猛獸區便下車看大象踢足球,投籃球,吹口琴。游人們有的與大象合影,或喂大象食物。野禽區里各種各種的鳥,不但不怕人,有些還主動與人親近。進入老虎表演廳,三個身穿黃色緊身短打表演服的青年馴獸師,精神抖擻地放進八只斑斕猛虎,這些欄中圈養的猛獸,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威風,象主人面前馴服的狗一樣,在馴獸師的金屬指揮棍下,乖乖地依次坐在自己的凳位上,依馴獸師的指揮打滾,排隊,仰臥,跳圈。表演精彩,可以得到食物;表演不到位,便受到馴獸師的鞭打,沒有一點反抗的精神。真的是龍游淺灘被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海豚表演的場地變成了鳥技表演,鳥能做操唱歌不足為奇,稀奇的是鳥兒飛向觀眾叼觀眾手上的人民幣,而且挑選一元以上的大額票面叼,百分之九十的鳥都叼大棄小。當然偶爾也有失誤,舍大而取小,引起觀眾哄然大笑。
游覽完熊貓飼養繁殖中心,午餐后又觀看了摩梭族的風情表演,精彩的表演將人們帶到原始母系社會阿注走婚的想象空間。由于疲勞,當自然風光無限美的碧峰險峽,就在眼前的時候,這些年過花甲的同學們已不再興奮,于是大都回到中巴車里,或小憩或打盹,有的干脆到休閑莊去了。只有八個男女同學,也許對旅游癡迷,也許游興正酣,也許精力充沛,也許個性使然,竟然跟著導游小旗,下谷穿林,臨瀑憑欄,踏石躍溪,走進樹木蓊郁,溪流淙淙,遮天蔽日的碧峰峽谷看女媧古廟、飛瀑深潭、二龍戲珠、一線天、水簾洞、千層巖、龍鳳橋、白龍潭、十指補天縫、五指山向天、神秘小西天、千年羌懸棺……美景一一進入眼底,處處攝入相機,從風光旖旎的昆明遠道而來的同學都連聲稱道:“不虛此行!不虛此行!”
在一架百米電梯旁的粉墻上,一對妙聯引得眾人大笑:“脾可醫,氣可醫,脾氣不可醫!膏能吃,藥能吃,膏藥且能吃?”大家怎么不笑呢?對聯的橫批“辯證施癥”下面就有一幅大照片,據說當年不茍言笑的朱镕基總理看了這幅對聯后哈哈大笑:“看來,我的脾氣是難得改變了!”
暮色蒼茫中路過秀麗的羌江時,雅安城已華燈初上,一派和平安寧的景象,不禁使我感慨:
羌風雅雨碧峰峽,鳥飛獸跳技奇葩。
恩威并用降猛獸,法度文明治國家。
同窗攜游敘往昔,鄉情追憶拾年華。
老有所為盡善美,八九高壽樂開花。
蒙山頂上一壺茶
聞名遐邇的“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吸引了中外游客,特別是講究茶文化的國家和地區的游客,比如日本、韓國的茶客都紛紛遠道而來。
安排游蒙山頂的這天,恰是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周年紀念日。聽說許多旅游景點免收門票,雅安城鄉人民將紛紛出游,各景點游客肯定比端午節、重陽節多得多。果然,我們的旅游中巴車到蒙山腳下時,大車、小車、摩托車、電瓶車已擠滿停車場,就連公路邊也停了一長串。游人象螞蟻,山坡、臺階、茶林到處都是人。郁郁蔥蔥的半山之上,一只巨大的白色茶壺造形顯現在翠林之中,懸在高臺之上,象百多立方米大的熱汽球,吸引著眾人的眼球,半傾的壺嘴暢流著咕咕的“蒙山茶水”。愛喝茶的四川人無不祝愿此茶壺日夜暢流,象行醫的“懸壺濟世”,使天下再無行路口渴之人。相機“卡嚓”,鎂光閃爍。人們大呼小叫,歡聲一片。游旗攢動,裙裾飄移,游人的臉上,蕩漾著亢奮。一隊隊人流,分成徒步登石階上山和乘坐纜車達頂的兩大支流。陶醉在大自然氧吧里的游客們,興奮得象逢年過節的小孩。導游說:“這幾天天氣真奇,雨城白天無雨,也無陽光,諸位帶的傘只好裝在挎包里了。”
進了蓋天寺,只見寺內香煙燎繞,鐘磬鼓樂之聲不絕于耳。旁邊茶園有人在作茶藝表演:青年男女身著茶裝,舞弄著加長壺嘴的茶壺,左飛右舞,上下翻轉,總能將壺中茶水點滴不漏的斟在茶杯中,引起一片贊嘆聲。
千年茶樹吸引著游人細數樹株,據說能數出九株者運氣好,人們爭相數株,數到九株者臉上喜形于色。惟有書法詩詞碑的走廊游人稀少,可見文人墨客永遠是少數,物欲橫流的年月,讀書弄文者常被麻將客視為呆子或迂夫子。
皇茶園有石獸守護,貢茶永遠是統治者享用的上乘之品。甘露石室、古井,永遠籠罩著神秘的色彩。與之比鄰的是治水的大禹王石象,腑瞰著一望無際的岷山岷江、瓦屋山羌江。山巒鱗次櫛比,田疇阡陌交錯,祖國山河壯麗多姿。紅軍紀念館建在蒙山最高峰,展現川陜紅色根據地第四方面軍革命斗爭的艱苦歷程。而蒙頂仙姑的漢白玉象,又抒寫了一段哀婉纏綿而又動人的愛情故事。
登上山頂的涼亭極目遠眺時,手機短信響了,一看是雅安市應急辦公室告雅安人民的快訊:碧峰峽的人車已經塞滿了景區每個角落,有再想到碧峰峽的人們改日再來。否則來不了,也回不去是最大的隱患,請全市人民體諒。這時我想起一年前的汶川大地震,龍門山斷裂帶地動山搖,綿延幾百里,川陜甘三省數十個縣幾百萬人,在瞬間蒙受八級地震的天災,房傾屋摧,死傷數十萬,財產損失慘重,也激起了中華民族的團結自救,許多可歌可泣的大事被記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我哀傷地面向汶川方向,向死難的同胞致哀。
上里古鎮風光畫
有“四川周莊”之稱的雅安上里古鎮,真象江南周莊嗎?小橋流水的周莊古建筑,從許多散文、詩歌、曲藝中可見到它的大名而成為旅游圣地。江南水鄉的風光會在這山巒重疊的雅安出現嗎?導游真誠地宣傳:不看不知道,到了就知道。
夜雨剛過的清晨,羌江上飄浮著輕紗似的薄霧。人力三輪車的鈴聲響遍雅安的大街小巷,一座座廊橋,木柱楹聯,歷史遺跡,使鋼筋水泥樓房林立的冷峻市容煥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古韻。
中巴旅游車向郊外青翠欲滴的山區駛去。第一處景點是唐代修建的白馬寺,全國的白馬寺都與大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經有關,寺內石牌坊屹立,大殿恢宏,舍利塔披紅。方形白馬泉旁邊還有石馬鞍,白馬泉、噴珠泉屬于間歇泉,有說話聲,有沉重腳步聲時,泉水會增多,隨泉水涌出的氣泡宛如粒粒珍珠,十分可愛。幽靜秀美是大家對白馬寺的一致評價。
旅游車到了第二個景點,剛下車就微風撲面,楊柳依依,一條寧靜的小河上架有一道道石板小橋,河岸是明清風格的木柱青瓦小樓,雕花窗戶,商家的木門板,木長凳,讓人想起那個時代的原始生態。果然,石雕龍頭、石刻龍尾,石獅、石虎、石墩、石磨、顯得古拙而原始。河邊,一架高大的木制水車,在緩緩轉動著,讓五十年代的同學們,想起電影《柳堡的故事》,仿佛“九九艷陽天”的歌聲又在耳畔回響。橋上橋下有許多男女青年學生在畫板上畫寫生畫、鉛筆畫、水粉畫、油畫。一幅幅風格不同的畫,取景各異,然而畫面上都彌漫著鄉村靜美的氣息。我想起采蓮小船,想起牧童笛聲。我相信,這里真的就是譽稱“四川周莊”的上里古鎮了。
上里古鎮沿河的茶座十分清涼舒適,餐館林立,酒旌飄蕩。街上商鋪毗連,商品琳瑯滿目。小攤小店,清潔衛生,食品美味,飄浮幽香。石板街巷木樓鱗次櫛比,街巷悠深岑靜。每街每巷,都有民居便利旅社,想來這里閑居多日的城市游客,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好似云南大理麗江,又象青城山的山前山后。小鎮中央的四方街,顯出云貴川古鎮風情,三方都是商鋪,一方是古戲臺,臺上有上馬門布簾,下馬門布簾,戲臺兩邊木柱上,有一副對聯:
陳姑趕潘癡尼追情郎,打漁殺家父女除貪官。
雕刻精美的韓家大院,雖比不上山西喬家大院的規模,但是明清風格的建筑五臟俱全,使游人興趣盎然。
石拱橋上,游人指點長滿綠樹的似桂林郊外的孤山,一座座,一排排,造化神奇。石拱橋下,清粼粼的溪水,倒映著人物山川。據說曾在這里拍過電影,拍過風光紀錄片。
清涼的廊橋上是平整清潔的地面,在兩把小提琴悠揚抒情的旋律中男女同學翩翩起舞,同學們仿佛又回到青春年少時代,許多游客也加入了這個郊游舞會。
真是:人在畫中游,情在心中留。上里江南景,仿佛到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