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彝族是一個具有政治、社會、歷史、文化、地域等范疇的、有自己本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的民族,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彝族獨特的歷史與文化特點,為豐富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和作用。特別是國務院頒布實施《彝文規范方案》以來的短短30年間,彝文作家詩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獨特的藝術審美情趣創作體現彝民族精神的真正載體——彝文文學,并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一批彝文小說、散文、詩歌作品集榮獲國家級、省級文學大獎,為彝文文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但是,在當前全球文化多元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世界文化生活多樣活躍的態勢中,許多優秀的彝文文學由于其生存環境和文化生態的發展條件的變化而日漸萎縮乃至消失,彝文文學的典型代表作品沒有充分挖掘、開發。發揮出其在彝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有作用,并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沒有體現本民族文化的靈魂,其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沒有得到保證,使燦爛的彝文文學沒有得到更好的弘揚和發展。在這樣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下,2009年10月由涼山州文聯、涼山州作家協會聯合組織,州文聯主席倮伍拉且、副主席賈瓦盤加分別擔任主編、副主編的獻給新中國成立60周年《涼山當代彝文小說集》、《涼山當代彝文散文集》、《涼山當代彝文詩歌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了,這是一件涼山彝族文化歷史上值得慶賀的大事,也是涼山彝族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彝文文學是彝族語言的藝術,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重要的組成部分。涼山彝文文學的基本特征是涼山彝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是這個民族文化的根基,是這個民族特征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涼山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源泉。但是實際上,在以往的彝族歷史發展進程中,彝族文學的客觀存在是以母語的方式記錄或傳承在中國彝族文學史里的,并在彝族文化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梢赃@樣說,中國彝族文學實際是以規范彝文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涼山州文聯、涼山州作家協會聯合編輯出版的獻給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涼山當代彝文小說集》、《涼山當代彝文散文集》、《涼山當代彝文詩歌集》,為涼山彝族文化的發展歷史增添了光輝的篇章,為彝文文學的更大發展繁榮開辟了新的廣闊的途徑和空間。這是彝文文學界的一大喜事。
一個民族的文學是伴隨這個民族的興衰和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的。因此,文學是由這個民族的歷史興衰和這個民族的歷史寫就的一部民族史。中國彝族文學(我這里所指的是彝文文學,下同)是運用彝族語言和文字傳承、搜集、整理的包括神話、史詩、傳說、故事、歌謠、爾比等在內的民間文學和規范彝文創作的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等作家文學。因此,可以這樣說,彝文文學是彝族文化的精華,是彝族厚重文化的真正體現者,記載了彝族歷史的興衰和彝族社會發展的歷史。也可以這樣說,彝文文學為彝族文化的發展和彝民族的進步、發展作出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四川省涼山州文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州作家協會主席、《涼山當代文學作品選》叢書主編倮伍拉且在《60年,與新中國同行一序<涼山當代文學作品選>》中說:“《涼山文學》彝漢文版,發表過幾乎所有涼山作家們的作品,許多州內外、省內外,甚至國內外有影響的作家最初也起步于《涼山文學》。我想《涼山文學》彝漢文版選出的作品基本上能夠概括和代表涼山當代文學的風貌。特別是《涼山文學》彝文版,更具代表性?!笨梢赃@樣說,《涼山當代彝文小說集》、《涼山當代彝文散文集》、《涼山當代彝文詩歌集》中的小說、散文、詩歌作品是當代彝文文學的精華,全面總結了30年來彝文文學發展的新成就,展示了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進行彝文文學創作的作家詩人的精神風貌,對促進彝族文學繁榮發展,推動彝族社會進步、發展有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中國彝文文學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主要是以古老彝文傳承的畢摩經書和口頭傳承的民間文學形式為外民族所看見的零散性的民間文學斷章。彝文文學的真正興起和發展是1980年8月《彝文規范方案》經國務院批準實施,涼山文學彝文版、涼山日報彝文版創刊后才實現的,以阿蕾彝文短篇小說集《根與花》,賈瓦盤加的短篇小說集《情系山寨》、長篇小說《火魂》,時長日黑的小說集《山魂》、散文集《蕎花魂一獻給我勤勞善良的彝人》,羅慶春的彝文散文詩集《虎跡》、《冬天的河流》等文學作品集出版為標志,以上這些作品共同組成了當代中國四川彝文文學最為壯觀的文學成就,同時,也掀開了中國彝文作家文學的新紀元,填補了彝民族沒有自己母語文學作品出版和發表的歷史空白。
一個沒有自己民族文學的民族,是不可能成為世界先進民族的;一個沒有自己母語文學的民族,這個民族的文化是斷裂的,其文學發展是殘缺的。彝文文學作家詩人們努力用自己本民族的母語在非母語的國度呈現自身的文學生命力量、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激活了彝族讀者的情感、思維和想象,并為彝民族與外民族文學之間提供了相互交流、對話的良好空間和環境。彝文文學經過幾代人的探索和耕耘,特別是從1980年以來,彝族當代彝文文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昔日的文學沙漠中走出了今天集小說、散文、詩歌、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等為一體的,自我體系建構齊全、完整的文學多元化,并且擁有了自己的民族作家群,這是難能可貴的。尤其對彝族來說,更為可貴?!稕錾疆敶臀男≌f集》、《涼山當代彝文散文集》、《涼山當代彝文詩歌集》的出版發行充分體現了這點,三部作品集體現的思想內容以及藝術創作技巧也成為當代中國四川彝文文學最為突出的文學成就。
入選三部作品集中的彝文文學作家、詩人運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以文學藝術的形式真實反映彝民族社會生活,創作并體現出符合彝民族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的漢語文學無法觸及、無法體現的小說、散文、詩歌等作品,并形成自我體系建構齊全的全新的真正意義上的彝族文學作品,填補了彝文文學界沒有全面回顧和總結彝文小說、散文、詩歌作品創作成就出版的歷史空白。所以,可以這樣說,三部作品集的出版,是當代彝文文學繁榮發展的真正標志,也是彝文文學發展呈現多樣化的重要標志,翻開了彝文文學發展史上的新篇章、新紀元。這是彝族文學的榮幸,也是彝族的驕傲和自豪。
更值得充分肯定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從《涼山當代彝文小說集》、《涼山當代彝文散文集》、《涼山當代彝文詩歌集》中,我們可以總結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四川當代彝文文學發展的主要成就:
第一、老、中、青相結合的以中青年作家為主要力量的彝文文學作家群在三部作品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作家詩人入選廣泛。作品收集范圍廣,是三部作品集的基本特點。
選人三部作品集中的彝文文學作家、詩人達到96人次,既有文學藝術工作者、大中專學校的專家教授,又有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既有來自基層的作家詩人,也有擔任領導職務的作家詩人,標志著彝族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本民族母語作家、詩人群。這是彝民族文化覺醒和發展的標志,也是彝族母語作家文學興起和繁榮的重要標志。
據統計,目前涼山州參加州級以上作家協會的作家、詩人有160余人,其中,加入中國作協的10人(5人可用彝漢雙語創作)、加入省作協的50余人(6人可用彝漢雙語創作)。從160余人的州作協而言,就有30人左右可用彝漢雙語進行創作。三部文集中《涼山當代彝文小說集》共收入20名作家的20篇作品、《涼山當代彝文散文集》共收入37名作家的散文37篇,《涼山當代彝文詩歌集》共收入39名詩人的作品62首??梢哉f,入選的作家和作品基本涵蓋了代表當代四川涼山彝文文學作家及其優秀代表作品,因此,人選的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四川當代彝文小說、散文、詩歌作品的最高成就,體現了四川當代彝文文學作家詩人履行自己的文學使命和作家詩人責任的民族精神。
同時,這些運用彝漢雙語進行創作的各級作協會員大部分的文學創作均是先從彝文文學的創作起步后,步入作家、詩人行列的。這在三部作品集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印證。中國作協會員、涼山州作協副主席阿蕾,中國作協會員、涼山州作協副主席賈瓦盤加,中國作協會員、涼山州作協副主席時長日黑,中國作協會員、涼山州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阿牛木支,中國作協會員、涼山州作協副主席俄尼·牧莎斯加,中國作協會員羅慶春,以及賈巴甲哈、阿克鳩色,阿巴烏呷嫫等均是先從彝文文學的創作起步后,步入作家、詩人行列的。
思想內容豐富深刻。藝術性高特色濃烈是三部作品集的另一基本特點。
《涼山當代彝文散文集》、《涼山當代彝文詩歌集》中的大部分作品,大多是作者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有的是以懷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隨筆,有的是以山水陽光為情調的記游散章,也有的是對社會生活的雜感。有的作品顯示出較為豐厚的文化底蘊、廣博開放的知識胸襟、清逸淡泊的生命境界以及較為超遠沉潛的人生意趣;部分作品還對彝族歷史文化進行深層次的反思,透視出了博大精深的彝族歷史文化;有的作品以反映彝寨風光為主題,盡力挖掘自然蘊涵的生命內涵和精神屬性,表現了當代彝族作家詩人試圖在經濟全球化帶來文化一體化中尋求一種清靜、安寧的詩意,這些元素構成了《涼山當代彝文散文集》、《涼山當代彝文詩歌集》中無處不在的自我歷史、自我文化和自我情感現象。因此,散文、詩歌的思想內容都體現、凝聚著強烈的民族情和時代魂,將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以及新時期彝人的鄉情、戀情濃縮到作品的字里行間之中,把新時代彝族對偉大祖國的愛和歌頌黨的政策融合到彝人獨特的情感之中。《涼山當代彝人小說集》中的大部分作品把彝人的喜樂哀怒和酸甜苦辣之形之情匯集在社會生活和新時期人的觀念的變更,以及美與丑、新與舊的矛盾交錯之中,并開始向人物生命和生活的深處拓展,發揮出潛藏于人物身上的多面體的人性和社會意義,以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彝民族存在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充分體現出其獨特的思想性;與此同時,大部分小說作品在敘述人物情感與人物心靈中的強烈震動以及在對幸福生活的夢寐以求的期盼中塑造人物形象;部分作品則采取聚焦式的方法,選取人物生命中最深刻動人的、富有特征性的和具有人生認識價值的某一側面,展開對人物進行勾畫,使人物形象在典型的環境和動人的情節中真實鮮活地顯現出來;有的小說作品在思考前輩親人的命運和民族歷史變遷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把主題思想和反映的內容涵義擴大到整個大社會、大時代、以及民族歷史和社會發展的趨向上,使作品中的人與事、事與史相互交融,互為一體,使作品中的人物心靈體悟和真實情感,讓讀者在展讀之后引起思索,受到感染。這些人物形象典型,血肉豐滿,因而,豐富了彝民族小說塑造的只有彝民族才有的人物形象群體形象。作品所散發出的是那種只有彝人才有的甜中有苦,苦中帶甜的藝術韻味,極具彝民族獨有的藝術特色。
第二,選入三部作品集中的部分作家創作、出版的彝文作品集獲得國家級、省級大獎。優秀彝文文學作品在三部作品集中得到全面體現。可以說,三部作品集是當代彝文文學優秀作品的大匯總和大展示。
入選這三部小說集、散文集、詩歌集的作家、詩人們都是生在涼山,長在涼山,熟悉涼山彝族生活,并運用自己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創作出來的以不同的彝族藝術創作風格,獨特的彝族生活感受,深刻而廣泛地反映彝民族廣闊的社會生活,剖析彝民族精神,體現彝民族文化歷史淵源的作品。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精神風貌,因此,這三部小說集、散文集、詩歌集反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更加貼近了彝民族的現實生活,使用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更加符合彝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因而,廣泛受到彝民族讀者的歡迎,為豐富和發展彝族文學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通過30年的辛勤探索和創作,當代彝文文學的作家、詩人運用自己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創作出版(發表)了一批思想性強,藝術性高的小說、散文、詩歌和文學理論集。這三部由州文聯、州作協編輯出版的小說集、散文集、詩歌集中,部分作家創作、出版的彝文小說、散文、文學理論集獲得國家級、省級和州級優秀作品獎,是當代優秀彝文作品的代表,這些優秀的彝文小說、散文、詩歌作品在這三部作品集中得到了全面展示和體現。特別是阿蕾的短篇小說集《根與花》、賈瓦盤加的小說集《情系山寨》、長篇小說《火魂》、時長日黑的小說集《山魂》榮獲中國民族文學駿馬獎,標志著四川當代彝文文學已經走向全國,并在全國55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研究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展示了四川當代彝文文學博大精深的文學藝術,體現了彝民族自信、自強的民族精神和彝人特有的文學藝術世界,改變了解放前外民族對彝人歧視的目光和恥笑的心理。因此,《涼山當代彝文小說集》、《涼山當代彝文散文集》、《涼山當代彝文詩歌集》的出版發行,為中國彝文文學及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楷模,也標志著中國彝文文學已經躋身于中國先進民族和文學大民族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