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東亞部分國家和地區貨幣競相貶值以促進出口的做法使得國內要求人民幣貶值的呼聲甚高。實證結果表明,中國與東亞地區收入水平差距、市場經濟化程度以及商品價格水平拉大將導致雙邊貿易收支的擴大,而人民幣相對匯率的升值將縮小中國與東亞地區的雙邊貿易收支。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貿易收支的影響還存在著國別(地區)效應。對于中國而言,在努力擴大出口的同時應兼顧國家發展戰略,堅持產業升級、慎用貨幣貶值措施,并應通過多次、小幅升值的方式保持人民幣的強勢地位。
關鍵詞:匯率波動;貿易收支;貶值
中圖分類號:F8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31(2010)01-0040-04
一、引言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東亞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對外貿易規模大幅度萎縮,這對區域內嚴重依賴外需的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區域內部分國家和地區采取了以鄰為壑的政策措施,通過貨幣競相貶值的方式來獲取貿易競爭的優勢。盡管目前各國和地區貨幣貶值的速度已有所放緩,但面對并不十分明朗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尚需時日的情況下,不排除區域內各國和地區貨幣再次貶值的可能性。面對這種形勢,國內部分企業要求人民幣對外貶值以增強出口競爭力的呼聲再次高漲起來。本文選取了1995至2008年的年度數據,通過構建計量模型,來分析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雙邊貿易的影響。在此基礎之上,本文最后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在匯率波動對貿易收支的經驗研究中,從已有的研究貿易收支的國外文獻來看,研究一國總體貿易收支和雙邊貿易收支的居多,且大量的實證研究都支持了匯率貶值能改善貿易收支的結論。Himarios(1985)用國民收入、貨幣供應、實際匯率等變量分別對美國、日本等10個國家的貿易收支進行普通最小二乘回歸,得出了匯率貶值改善貿易收支10個國家中有9個在5%或者更優的水平上顯著。Bahmani Oskooee Brooks(1999)應用協整分析法和誤差修正模型對美國與其六大貿易伙伴的1973-1996年雙邊季度貿易數據進行檢驗,發現在長期內美元貶值將改善美國對其主要貿易伙伴國的貿易收支。在隨后的研究中,Bahmani Oskooee Ratha(2004)擴大了樣本數據,用同樣的方法驗證了美國與14個發展中國家的雙邊數據,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但是,也有實證研究得出了匯率貶值反而惡化貿易收支的結論,Bahmani Oskooee Malixi(1992)對印度的研究發現,盧比貶值無論在短期內還是在長期內都惡化了印度的貿易收支。Khim-sen Liew Kian-ping Lim等(2003)對日本與東南亞五國1986-1999年的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日元貶值卻惡化了日本與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之間的貿易收支。
國內學者對人民幣實際匯率也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討,對于中國貿易收支的研究中,主要以總體貿易收支的研究為主,而研究的焦點始終圍繞在“J曲線”效應的存在(鐘偉,2001;李建偉,2003;何新華,2003)。人民幣匯率波動對貿易收支影響的國別研究也僅僅集中在了中美、中日等少數國家。梁琦等(2005)用協整分析法分別檢驗了中美與中日之間的雙邊貿易,結果顯示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美貿易收支的影響微乎其微而對中日貿易收支的影響頗大。葉永剛等(2006)也用同樣的方法檢驗了中美與中日之間的雙邊貿易,認為無論長期還是短期人民幣有效匯率與中美貿易收支之間均不存在因果關系,但是中日貿易收支與人民幣有效匯率之間互為因果關系,并得出人民幣有效匯率對中美貿易收支和中日貿易收支均不存在“J曲線”效應的結論。
三、計量模型構建
Bahmani Oskooee(2004)認為影響雙邊貿易收支的因素不僅取決于雙邊的匯率波動和收入水平,同時還取決于雙邊國內價格水平。為了實證檢驗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的雙邊貿易收支影響,我們在Bahmani Oskooee(2004)的模型思想基礎上加以變形,加入經濟市場化程度 這一變量。于是建立如下模型:
(1)
其中 、 、 、 、 、 、 、 分別代表本國與i國在t時刻的貿易收支、本國在t時刻的真實人均GDP、i國在t時刻的真實人均GDP、本國在t時刻的經濟市場化程度、i國在t時刻的經濟市場化程度、本國在t時刻的物價水平、i國在t時刻的物價水平、本國與i國在t時刻的雙邊匯率。
對(1)式取對數并整理變換得:
(2)
根據Himarios(1985)、Bahamani Oskooee(2003)和Brooks(1999)等人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匯率波動與貿易收支的關系隨一國貿易伙伴的不同而各有差異。為了更好的體現差異性,本文選用國別數據面板模型,使用面板數據模型的好處是通過在模型中增加截面效應和時期效應,在一定程度上能分離匯率波動與貿易收支關系的國別差異和時期差異,增強模型的擬合效果。
貿易收支代表了雙邊出口與進口之間的差額,因此(2)式左邊的 代表雙邊出口與進口之比的對數值。事實上由于數量上的不對等易導致模擬結果的偏離,為了保持等式左右兩邊數量上的平衡,本文對(2)式進行了如下的處理:
(3)
式中對各自變量進行相對值處理。
四、樣本數據來源及實證分析
為了體現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貿易收支影響的整體性,本文選取了東亞地區與中國貿易往來最頻繁的10個國家或地區,分別為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其中經濟市場化程度F用M2/GDP表示;物價水平P用CPI指數表示,以2000年為基期;雙邊匯率表示人民幣兌其他貨幣。雙邊貿易的進出口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經濟統計數據庫,GDP、人均GDP、CPI指數來源于IMF數據庫,M2、雙邊匯率數據來源于各國央行網站或CEIC數據資料庫。樣本的時間跨度為1995-2008年度。
面板數據的單位根檢驗方法選用常用的ADF-Fisher Chi-square和PP-Fisher Chi-square檢驗,其零假設均為有單位根。最優滯后期根據SIC標準由程序自動選擇。對面板數據進行ADF-Fisher Chi-square和PP-Fisher Chi-square檢驗發現,5個變量均是帶截距的水平值平穩,且不存在著時間趨勢(見表1)。
表1 面板數據單位根檢驗結果表
變量檢驗方法統計量P值(C,T,N)觀測值
ADF31.88140.0446(1,0,10)123
PP22.36670.0209(1,0,10)130
ADF27.19110.0013(1,0,10)126
PP26.74290.0142(1,0,10)130
ADF28.52650.0975(1,0,10)129
PP30.49520.0022(1,0,10)130
ADF49.64790.0002(1,0,10)116
PP18.12750.0057(1,0,10)130
ADF59.55490.0000(1,0,10)122
PP56.51160.0000(1,0,10)130
注:(C,T,N)中C=1代表帶截距,T=0代表無時間趨勢,N代表截面數。
通過對模型的反復擬合發現,無論是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加入貿易收支的一階滯后變量模型擬合效果要明顯好很多,這說明影響我國與東亞地區雙邊進出口變動的因素除了國內外相對人均收入水平、相對經濟市場化程度、商品相對價格變動和人民幣雙邊匯率波動外,還與過去的雙邊進出口變動有關(見表2)。從模型的擬合效果看,兩種模型的F統計量均相當高,擬合度也相當精確,因此可以認為兩種模型均適合。結果表明,國內外相對人均收入水平、相對市場經濟化程度、商品相對價格變動與雙邊進出口變動存在著正相關關系,即雙邊收入水平差距、市場經濟化程度以及商品價格水平拉大將導致雙邊貿易收支的擴大;而國內外相對匯率變動與雙邊進出口變動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即人民幣相對匯率升值將縮小雙邊的貿易收支。
為了更直觀地體現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貿易收支影響,我們對模型2進行了國別效應的檢驗(如表3所示)。檢驗結果表明,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貿易收支存在著國別(地區)效應,即人民幣相對匯率升值將縮小中國與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之間的貿易收支,其中韓國、印尼、泰國、越南分別在10%、5%、5%、1%的水平上顯著;人民幣相對匯率升值將擴大中國與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貿易收支,其中馬來西亞在10%的水平上顯著。
五、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通過實證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結論。
結論1:中國與區域內其他國家和地區相對人均收入水平、相對市場經濟化程度、商品相對價格變動與雙邊進出口變動存在著正相關,即雙邊收入水平差距、市場經濟化程度以及商品價格水平拉大將導致雙邊貿易收支的擴大。
注:*、**、***分別代表在10%、5%、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
結論2:中國與區域內其他國家和地區相對匯率的變動與雙邊進出口變動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即人民幣相對匯率的升值將縮小中國與東亞地區的雙邊貿易收支。
結論3: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貿易收支的影響存在著國別(地區)效應。其中,人民幣相對匯率升值將縮小中國與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之間的貿易收支,這意味著人民幣雙邊匯率貶值將有助于改善中國對這7個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收支;人民幣相對匯率升值將擴大中國與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貿易收支,這也意味著人民幣雙邊匯率貶值將會惡化中國對這3個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收支。
(二)政策建議
針對上述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對應的政策建議。
一是堅持走產業升級之路,提升中國企業在東亞分工價值鏈上的位置。這是提高中國企業和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根本之所在。比如,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處于中國加工貿易或者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上游,其主要特征是向中國輸送半成品(如印刷電路板等)或者原材料(如越南的煤、木材、原油等),經過中國的再加工或者深加工后再出口到歐美發達市場。中國應通過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同時,擴大在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并把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方式,逐步構建并強化我國與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在全球生產鏈中的上下游關系。通過與東南亞國家的產業銜接,可以在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的同時強化我國作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地位。
二是在擴大對外貿易方面,對于采取人民幣貶值的措施應持謹慎態度。一方面,根據結論3,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與東亞地區貿易收支的影響存在著國別(地區)效應。人民幣升值盡管縮小了中國與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之間的貿易收支,但這同時擴大了中國與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貿易收支。另一方面,短期內擴大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努力應讓位于國家長遠的發展戰略。這主要是指人民幣國際化的國家規劃,在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初級階段,必須維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或者一定幅度的升值。另外,從經濟角度來看,一國貨幣貶值盡管可能在短期內達到增加出口的目的,但是從長期來看則會阻礙國際貿易的增長,并可能誘使其他國家和地區采取類似的措施,甚至導致貿易戰爭,從而最終不利于各國經濟的發展。
三是應通過多次、小幅升值的方式保持強勢人民幣地位。首先,盡管根據結論2,人民幣升值將使國內部分嚴重依賴外需的企業產生轉型期的陣痛,但強勢人民幣若具備適當的商業與工業政策支撐,將迫使國內企業重組并提升其在國際分工價值鏈上的位置,以維持其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這將有利于企業長遠的發展和進步。其次,強勢人民幣不會導致出口競爭力的減弱。一方面,強勢人民幣使得進口原材料的成本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人民幣強勢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提高根本在于提升成本效率并提高生產力,同時提高產品性能、改善產品服務以及加強品牌建設等,依賴弱勢貨幣增加出口只能是權宜之計。最后,增加產品和服務出口只是價值實現的途徑之一,但這并不是最終目的。在當前美元中長期貶值趨勢基本確立的情況下,如果人民幣不升值甚至是事實上貶值的話,無疑是鼓勵賤賣國內稀缺生產資源以換取購買力越來越低的美元紙鈔、透支國民經濟未來發展潛力以維護部分集團利益的短視做法?!?/p>
參考文獻:
[1]趙大平.人民幣匯率傳遞對中國貿易收支的影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肖龍階,苗建軍.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中國貿易條件機制研究[J].經濟問題,2009(2).
[3]徐康寧,施海洋.亞洲金融危機五年后看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的原因——關于人民幣幣值與中國進出口貿易關系的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
[4]Bahmani-Oskooe,M,GG Goswami. A Disaggregated Approach to Test the J-curve Phenomenon:Japan Versus Her Major Trading Partner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3(5).
[5]Lal, A.K. and Lowinger, T.C.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Trade Balance Adjustment in South Asia Countries[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2(13).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East Asia
DING Pan,WANG Shou-zhen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ikou Central Sub-brank,Haikou 570105,China)
Abstract:Because the currency depreciation behavior in order to increase exportation of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East Asia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some domestic enterprises call for depreciation of RMB. The empirical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income level and market economization and commodity price level between China and East Asia will enlarge their trade balance, but the fluctuation of RMB exchange rate will reduce their trade bal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fluctuation of RMB exchange rate has disparity effect on different countries (regions).
We should give attention t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agem when we try to increase exportation, preserve in industry upgrade and be carefulness when we use measures of currency depreciation. And we should maintain the strong status of RMB through small appreciation time after time.
Key words: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currency depreciate;trade ba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