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利用協整檢驗、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分析、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對江蘇省的信息化與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測試了信息化對金融發展的影響程度。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江蘇信息化的推進對金融規模的擴張有較大的促進作用,而對金融效率和股票市場的發展影響較小。向量誤差修正模型進一步給出了江蘇信息化指數與金融規模擴張之間的具體數量關系。
關鍵詞:信息化;金融發展;協整檢驗
中圖分類號:F83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31(2010)01-0014-05
一、前言
人類社會在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后,已邁入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的相互結合,一方面催生了一大批新興產業,另一方面帶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對社會和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信息化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已經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信息化可以豐富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高度化;有利于經濟增長模式的改進等等。現代金融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在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業務開拓等方面日益體現出以知識與信息為基礎的特征,這種特性決定了金融業必須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信息化在提高金融企業效率、促進金融工具創新、加速金融全球化進程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信息化在提高客戶金融交易的效率、降低客戶交易成本等方面也作用巨大。
對于信息化與金融發展的關系,一些學者進行了分析:張立洲(2002)指出,在國民經濟信息化背景下,金融領域的信息化進程改變了金融活動與管理的內容、范圍和方式,金融信息化對金融業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譚榮華和左志剛(2004)認為信息生產功能是現代金融中介的一項重要功能,信息化作用于金融中介的信息生產,從而成為推動金融中介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李政和王雷(2007)論述了金融信息化對金融發展的影響是雙面的,金融信息化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同時也加劇了金融風險的產生,他們對金融信息化進程中金融風險的防范提出了相關建議。
現有文獻都是從定性角度分析金融信息化對金融發展的影響,并沒有進行實證研究,而且分析視角基本局限于金融業本身的信息化。事實上,全社會的信息化對于金融發展的影響更為深遠。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從地區角度分析信息化對金融發展的影響更具有說服力。作為東部地區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江蘇省信息化發展水平和金融發展水平都相對較高,以江蘇為例分析信息化對金融業發展的影響更有典型性。
二、指標選擇
(一)信息化指標
參照國家信息化測評指標體系并結合江蘇的實際情況,我們以國家信息化體系的六個要素組成測評信息化水平的指標體系,六個要素分別為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信息產業、信息化人才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準。鑒于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準要素是定性指標,為了便于統計分析,我們把該要素調整為信息化建設投資力度,量化反映政府對信息化發展的支持力度。本文選擇的信息化指標體系的具體構成見表1。
表1 信息化測評指標體系
要素指標
信息資源人均圖書、報刊、雜志總印張數;人均電子出版物數量;人均網絡站點數;廣播播出時間;電視播出時間
信息網絡廣播人口覆蓋率;電視人口覆蓋率;長途電話業務電路;人均局用交換機總容量;每百平方公里長途光纜長度;每百平方公里微波通信線路;每百平方公里衛星站點數
信息技術應用電話普及率;手機普及率;每百戶擁有電視機數;互聯網用戶;每百戶擁有計算機數
信息產業人均信息產業國內生產總值;信息產業商品;服務和技術出口占出口總值的比重;信息產業從業人數占總從業人數的比重;人均郵電業務總量;人均專利授權量
信息人才每萬人在校大學生數;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總計;與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普通本、專科學生
信息化建設投資信息產業基本建設投資額比重;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科教文化事業財政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相關資料整理得出。
由于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信息產業、信息人才等五個要素中的各指標之間均有一定的相關性,我們采用因子分析法來綜合各要素中的所有指標計算要素指數值。信息化建設投資力度要素的各指標之間相關性較小,直接采用標準值。對信息化各要素指數評價后,再對評價結果運用因子分析法評價信息化指數。將1990年的信息要素指數和信息化指數設定為100,以后各年均以其為基數,得到歷年信息要素指數和信息化指數見表2。
表2 信息化各要素指數及信息化指數
年度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信息產業信息人才信息化建設投資信息化
199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
1991103.56133.78107.45102.1122.3679.85108.91
1992108.62154.23118.12112.15145.3576.86123.08
1993117.76160.11128.12138.06152.2191.32136.38
1994151.36184.11137.16134.62176.4590.45154.06
1995177.23191.31148.28145.68179.1686.57162.32
1996202.12206.39161.35160.07203.15137.12196.39
1997225.65214.35184.21176.75207.21123.48204.16
1998221.46246.29202.78215.27235.49123.14225.72
1999252.35235.12233.48261.86236.13138.65244.21
2000250.11247.32298.16304.12261.48179.16280.78
2001323.16252.02359.65345.76280.16177.81312.23
2002365.62274.35420.31402.58300.31194.46351.26
2003387.76288.88487.31462.81324.26188.76390.88
2004409.89303.41561.31526.67350.12198.16434.97
2005432.03317.94643.03594.35378.04207.55484.03
2006454.16332.47733.30666.11408.19216.95538.62
2007476.30346.00833.00742.17440.74226.34599.37
2008498.43361.53943.12822.80475.89235.74666.98
數據來源:筆者根據歷年《江蘇統計年鑒》、《中國信息年鑒》、《中國統計年鑒》,及江蘇省發改委網站、江蘇省建設廳網站、江蘇省信息產業廳網站相關信息整理計算得出。
(二)金融發展指標
筆者分別從金融規模擴張、金融發展效率、股票市場發展水平三個角度衡量金融發展。各變量分別對應金融相關率、貸存款比率、股票市場籌資額與GDP的比率三個指標。其中,金融相關率指標是指某一時點上現存金融資產總額(含有重復計算部分)與國民財富(實物資產總額加上對外凈資產)之比,通常簡化為金融資產總量與名義GDP之比,金融資產總量包括廣義貨幣M2、股票市值、債券余額三部分。由于統計資料的缺乏,且存貸款之和占金融資產的大部分,我們選取存貸款余額之和替代金融資產總量。金融發展效率指標以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率(SLR)表示,貸款與存款之比描述的是金融中介將存款轉化為貸款的轉化效率,屬于金融中介效率。股票市場發展水平指標用股票市場籌資額與GDP的比率(STOCK)表示。股票市場是最重要的直接融資市場,在引導社會資源合理配置、改善公司治理、分散風險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上述三個指標的基礎數據來源為歷年《江蘇統計年鑒》,以及《新中國五十五年統計資料匯編》,樣本區間為1990-2008年。
表3 江蘇省金融發展數據(%)
年份FIRSLRSTOCK
1990132.2866117.80230
1991147.8082108.26920
1992135.9270104.09110
1993119.242598.91340.2668
1994115.819289.40190.8204
1995123.676282.14250.3866
1996136.976476.88690.4852
1997150.865179.21081.2445
1998161.699676.96800.6366
1999168.951974.09410.6273
2000167.411371.03721.0327
2001165.381369.84670.4493
2002189.203869.30770.5060
2003214.095773.47630.3905
2004204.301174.02650.1432
2005204.297669.97990.0911
2006204.875671.47980.2506
2007223.543462.31810.7348
2008213.196570.67120.2885
數據來源:筆者根據《江蘇統計年鑒》、《新中國五十五年統計資料匯編》相關各期數據整理得出。
三、實證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
鑒于幾乎所有的宏觀經濟變量都是非平穩且具有時間趨勢,在做協整檢驗前,通常要對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只有變量在t階平穩(I(t))的條件下,才能做協整分析。本文采用ADF檢驗來檢驗變量信息化指數環比增長率INFOINDEX、金融相關率FIR、貸存款比率SLR、股票市場籌資額與GDP的比STOCK的平穩性。如表4顯示,在原始序列水平上,所有檢驗結果均沒有拒絕有單位根的假設,變量INFOINDEX、FIR、SLR、STOCK均是非平穩時間序列、具有時間趨勢。所有變量的一階差分均拒絕了有單位根的假設,表明差分變量是平穩的。上述5個變量均為一階單整,即I(1)。對于非平穩的經濟變量,不能采用傳統的線性回歸分析方法檢驗它們之間的相關性,應采用協整方法進行檢驗分析。
(二)協整檢驗
如果一組非平穩時間序列存在一個平穩的線性組合,那么這組序列就是協整的,這個線性組合被稱為協整方程,表示一種長期的均衡關系。協整檢驗有多種方法,本文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跡統計量和最大特征值統計量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即拒絕變量NFOINDEX與FIR、INFOINDEX與SLR、INFOINDEX與STOCK之間沒有協整向量的假設,3組變量之間均存在一個協整向量,即NFOINDEX與FIR、SLR、STOCK之間存在長期相關關系。
(三)脈沖響應函數與方差分解分析
協整關系只能說明變量之間存在密切關系,不能說明信息化對金融發展的影響是正還是負,更不能表明信息化對金融發展的影響程度。下面我們進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與方差分解分析。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分析兩種方法合在一起被稱為新息估計法(Innovation Accounting),通過估計變量的新息,可以直接觀察各經濟變量之間的動態關系。
1.脈沖響應函數分析。脈沖響應函數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個內生變量的沖擊給其他內生變量所帶來的影響。具體而言,在擾動項上加一個標準差大小的沖擊對內生變量的當期值和未來值所帶來的影響。在圖1至圖3中,橫軸表示沖擊作用的滯后期長度(單位:年度),縱軸表示內生變量對沖擊的響應程度,實線表示脈沖響應函數曲線,虛線表示正負兩倍標準差偏離帶。圖1顯示,當在本期給信息化指數INFOINDEX一個正沖擊后,金融相關率FIR對此的響應是隨著滯后期的增大而正向逐漸增大,表明信息化對金融規模的擴張有正的影響,并隨時間的推移影響越來越大。圖2顯示,當在本期給信息化指數INFOINDEX一個正沖擊后,貸存款比率SLR對此的響應是,在前10期出現上下波動,之后穩定在0以上,符號基本是正的,表明信息化對貸存款比率即金融發展效率的影響是正的,但影響程度較小。圖3顯示,當在本期給信息化指數INFOINDEX一個正沖擊后,股票籌資額與GDP的比率STOCK就此的響應是,在前8期出現小幅波動,之后穩定在0附近,表明信息化對股票市場的發展影響比較小。
2.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通過分析每一個結構沖擊對內生變量變化(通常用方差來度量)的貢獻度,進一步評價不同結構沖擊的重要性。方差分解結果見表6。不考慮金融相關率FIR對自身的貢獻率,信息化指數INFOINDEX對金融相關率FIR的預測誤差方差的解釋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大,在第20期時達到32.94%,表明信息化對金融相關率即金融規模擴張的貢獻是逐漸增大的;不考慮貸存款比率SLR對自身的貢獻率,信息化指數INFOINDEX對貸存款比率SLR的預測誤差方差的解釋率從第4期起,一直穩定在2.2%左右的水平,表明信息化對貸存款比率即金融發展效率的貢獻達到2%左右的水平;不考慮股票籌資額與GDP的比率STOCK對自身的貢獻率,信息化指數INFOINDEX對股票籌資額與GDP的比率STOCK的預測誤差方差的解釋率從第4期起,穩定在0.6%左右的水平,表明信息化對股票市場的發展貢獻較小。綜上,信息化對金融相關率即金融規模擴張的貢獻最大,但信息化對金融發展效率和股票市場的發展貢獻度較小。
表6 江蘇金融發展指標對信息化的方差分解
時期FIR對INFOINDEX的分解SLR對INFOINDEX的分解STOCK對INFOINDEX的分解
S.E.FIRINFOINDEXS.E.SLRINFOINDEXS.E.STOCKINFOINDEX
112.38100.000.003.97100.000.000.36100.000.00
216.3599.870.134.3797.942.060.3999.500.50
316.1999.610.384.7798.211.790.4099.470.53
416.9699.190.815.0197.782.220.4099.390.61
817.3497.052.955.3597.862.140.4099.350.65
1618.7983.0616.945.4497.842.160.4099.340.66
2020.9667.0632.945.4497.802.200.4099.340.66
(四)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
Johansen協整檢驗顯示,INFIINDEX與FIR、SLR、STOCK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但短期而言,它們之間可能是不均衡的。協整關系的存在使得這種暫時的偏離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得到校正,這就是變量之間的誤差校正機制。一般而言,經濟變量間的協整性是與變量之間的均衡與誤差校正機制聯系在一起的,可以通過建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分離出短期偏離向長期均衡調整的速度向量。向量誤差修正模型一般用式(1)來表示:
, (1)
式(1)中的每一個方程都是一個誤差修正模型。 是誤差修正項,反映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系數向量a反映變量之間的均衡關系偏離長期均衡狀態時,將其調整到均衡狀態的調整速度。
因為INFOINDEX對SLR和STOCK的影響程度都較小,而對FIR影響較大,所以在此省略了INFOINDEX與SLR、STOCK之間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而只建立信息化指數INFOINDEX與FIR之間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令 FIR、INFOINDEX分別為y1t、y2t,根據AIC和SC等信息準則,選擇二階滯后期建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
VEC模型為:
+
可得到:
由式 的誤差修正項 可知江蘇的金融相關率與信息化指數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式 中的誤差修正項 的系數是-0.09為負數,表明誤差修正機制是一個負反饋過程。式 揭示上期金融相關率變化 、上期信息化指數變化 、上上期金融相關率變化 、上上期信息化指數變化 分別以0.36、0.40、-0.31、0.50的比例影響本期金融相關率變化 ,并且當變量之間的均衡關系偏離長期均衡狀態時,誤差修正項 將以0.09單位的修正速度將其調整到均衡狀態。
四、結論
本文運用協整檢驗、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分析、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對江蘇省的信息化與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測試了信息化對金融發展的影響。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協整關系檢驗顯示,江蘇信息化指數與金融發展各指標之間存在長期相關關系,表明江蘇信息化的推進與金融發展之間存在密切聯系。
第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顯示,江蘇信息化指數對金融規模擴張的影響是正的,并隨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而信息化對金融發展效率和股票市場的發展影響較小。
第三,方差分解分析顯示,江蘇信息化指數對金融規模擴張的貢獻最大,而對金融發展效率和股票市場的發展貢獻較小。
第四,向量誤差修正模型進一步明確了江蘇信息化指數與金融相關率之間的具體數量關系,并獲得了二者之間從短期偏離到長期均衡的修正因子。今后江蘇應大力加強金融中介機構和股票市場的信息化建設,提高這些金融部門本身的信息化水平,從而提高金融發展效率和股票市場的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高華,徐緒松.中部五省與沿海發達省份信息化水平比較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19-24.
[2]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李政,王雷.論金融信息化及其對金融發展的影響[J].情報科學,2007(11):1742-1745.
[4]倪慶萍.信息化對經濟增長促進作用的理論分析[J].經濟問題,2001(2):8-10.
[5]蘇君華,孫建軍.全國及各省市信息化水平測度[J].情報科學,2005(6):817-822.
[6]譚榮華,左志剛.信息化與金融中介演進[J].財經論叢,2004(5):33-39.
[7]謝玉先.信息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8(4):18-20.
[8]張立洲.論金融信息化對金融業的影響[J].財經問題研究,2002(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