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9年以來,國家實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各金融機構出現了信貸激增現象,由此產生的風險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本文以三亞為視角對2009年以來的貨幣信貸增量與結構進行分析,并與2007年初和2008年的同期情況作了對比,對2009年信貸規模擴大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貨幣信貸;增量與結構分析;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8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31(2010)01-0031-03
2009年以來,三亞市金融機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擴內需、促增長、保穩定”政策,有效促進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09年1-8月,三亞市信貸投放規模繼續擴大,截至8月末,三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9.3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33億元,同比增長28.04%,比年初增加34.02億元,同比多增26.21億元。特別是6月份,貸款增量迅猛,貸款波動幅度大,史無前例。[1]

一、2009年1-8月份貨幣信貸增量與結構分析
(一)2009年1-8月份貸款總體增長情況
1.支持當地經濟發展力度加強。1-8月份,三亞市各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貸款59億元,占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6.5%,比2008年同期高24.43個百分點。金融機構落實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明顯,支持當地經濟發展力度明顯加強。[2]
2.貸款增量起伏較大,季末沖高現象明顯。如圖1所示,2007、2008年的折線平滑,而2009年的起伏較大,季末沖高特點明顯。2009年第一季度前兩個月的新增貸款僅1.66億元,而3月份僅一個月的新增貸款就達7.05億元,第二季度季末沖高更為明顯,4、5月份的貸款余額均為負增長,而6月份單月新增貸款達21.86億元。[3]

(二)2009年1-8月份貸款結構分析
1.機構方面。國有商業銀行各項貸款比年初大幅增加,貸款市場份額占全市金融機構的60.04%,股份制商業銀行貸款市場份額占全市金融機構的29.29%,其他銀行的市場份額僅為10.67%。截至2009年8月末,國有商業銀行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7.66億元,比年初增加28.27億元,增長57.24%,2009年以來國有商業銀行新增貸款占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83.1%,貸款市場份額占全市金融機構的60.04%。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7.89億元,比年初增加4.89億元,增長14.82%,貸款市場份額占全市金融機構的29.29%,比去年同期下降5.06%。[4]
2.投向方面。貸款呈現較明顯的行業集中特點。二十個行業分類中貸款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五個行業。其中房地產業2009年8月末貸款余額46.96億元,比年初增長134.34%,占各項貸款總額的36.30%;住宿和餐飲業2009年8月末貸款余額23.93億元,比年初增長27.08%,占各項貸款總額的18.5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009年8月末貸款余額9.75億元,比年初增長20.97%,占各項貸款總額的7.54%;農、林、牧、漁業2009年8月末貸款余額5.41億元,比年初下降11.31%,占各項貸款總額的4.18%;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2009年8月末貸款余額4.80億元,比年初下降42.51%,占各項貸款總額的3.71%。而上述五個行業中僅房地產業、住宿和餐飲業兩個行業就集中了三亞全市金融機構63.38%的貸款,且房地產業貸款增速最快,比年初增長了134.34%。金融機構信貸投向基本符合三亞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結構。[5]

在房地產業貸款中,我們具體分析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截至2009年8月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38.21億元,占整個房地產業貸款余額的81.37%,比年初新增22.39億元,增長141.53%。如圖2所示,2008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貸款平穩發展,下半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房地產開發貸款有所下降,而2009年國務院連續出臺一系列針對房地產的救市措施,導致房地產開發貸款快速增長,特別是6、7、8月份增量明顯加大,8月份房地產開發貸款比年初的增長速度甚至超過整個房地產業貸款比年初的增長速度。[6]
2009年8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9.24億元,比年初增加3.93億元,增長15.53%,增速較為平穩,反映當前房地產需求較為理性(見圖3)。
3.期限結構方面。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占全部貸款余額的86.15%。8月末,全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余額111.43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86.15%,同比多增32.98億元(見圖4);短期貸款余額17.58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13.60%,同比少增4.6億元(見圖5)。[7]
二、貨幣信貸運行中存在的主要風險
(一)貸款總量激增,且時間分布上波動較大,存在四方面風險
2009年1-8月份,銀行信貸高速增長,全市累計發放貸款59億元,超過2008年全年發放貸款數。此外,貸款增量在時間分布上波動較大,季末沖高現象明顯,僅6月份就投放貸款24.14億元,占新發放貸款的40.92%。這存在四個方面的風險:一是貸款總量在短時間內激增,存在放松對項目審查要求的風險,影響貸款質量。二是貸款增量在時間分布上波動較大,影響貨幣政策的平穩性。三是季末沖高,存在銀行為完成季度貸款規模任務而集中放貸,季初再收貸的可能,這使得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大打折扣。四是貸款規模任務在上半年完成了近90%,將影響下半年的貸款投放力度,進而對企業下一階段的資金面造成影響。2009年,三亞市投資項目的資金特點是,上半年主要用財政的錢,下半年主要用銀行的貸款(受時滯性的影響,上年簽約的貸款,一般下半年才能逐步用到實體項目上),由于今年下半年銀行貸款投放力度減弱,明年三亞市新增項目的資金面可能趨緊。
(二)信貸資產的行業集中度高,存在風險集中的可能
二十個行業分類中貸款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農林牧漁業五個行業,這五個行業8月末的貸款余額合計90.85億元,占三亞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70.24%。而這五個行業中僅房地產業、住宿和餐飲業兩個行業就集中了三亞市全金融機構63.38%的貸款。以房地產為例,房地產業貸款增速最快,其開發貸款余額占整個房地產業貸款余額的81.37%,比年初增長了134.34%,其貸款余額占三亞市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36.30%。三亞市的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之大,增速之快,其風險應引起高度重視。銀行信貸的行業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受到宏觀經濟波動和企業經營周期的影響,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出現系統性風險。
(三)信貸期限結構不平衡,存在流動性風險
截至2009年8月末,三亞市全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占各項貸款余額86.15%,短期貸款占各項貸款余額的13.59%,且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較快,短期貸款同比不升反降。銀行中長期貸款增加,能夠給銀行帶來較長時間的穩定收入,同時也給銀行存貸款期限搭配上提出了較高要求,一旦存貸款期限搭配錯位,銀行的流動性將承受較大壓力,存在較大的系統性風險。
三、防范貨幣信貸風險的相關建議
(一)加強政策引導,切實提高信貸投放均衡性
2009年前8個月,信貸激增,后4個月信貸增速將有所放緩,為了支持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應積極加強政策引導,維持信貸總量的穩定增長。信貸資金是經濟運行的血脈,資金均衡投放才能保證經濟的均衡、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商業銀行要增強對風險的判斷和識別能力,合理把握規模、質量和效益的關系,堅持分季均衡投放貸款的原則,防止盲目降低貸款條件,單純追求規模擴張而虛增貸款、擴大風險的經營行為。
(二)優化信貸結構,防范房地產信貸風險
一是加強貨幣政策執行效果監測分析,提高窗口指導效能。緊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原則,加快信貸結構調整,對有關國計民生的大項目、政府政策扶持的重點項目要爭取更多的信貸規模支持。二是加強信貸資產管理和資金監控,防止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或通過非正常途徑進入房地產市場等情況。三是加強溝通和協調,積極采取銀團貸款方式,防范貸款集中度風險。開展銀團貸款能夠實現信息共享、多邊審查、多邊監控,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達到分散貸款風險,規避銀行間不正當競爭的目的。四是密切關注房地產動態,正確認識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重視房地產的市場分析和宏觀政策面分析,根據國家宏觀政策及央行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有關房地產開發貸款的審批條件,通過控制房地產信貸總量和調整完善房地產信貸結構防范風險。五是加大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管理,增強個貸中的風險意識。加大對借款人資信的評估,從嚴審查借款人的職業穩定性和償還能力,對購買多套住宅的住房貸款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對經濟欠發達、管理不到位、違約率高的下屬機構,將更嚴格執行停牌、退出機制。六是加強金融機構風險預警,及時發現隱患,防范和化解風險。
(三)積極落實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政策,合理調整貸款期限結構
轄內的工商銀行及交通銀行、光大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要嚴格控制中長期貸款比例,通過提高中長期信貸資產價格,降低短期信貸資產價格,使貸款期限結構更加匹配。農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要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特別要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將吸收的存款反哺農村地區。通過合理調整貸款期限結構,以達到防范流動性風險,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2][3][4][5][6][7]中國人民銀行三亞市中心支行統計部門.中國人民銀行三亞市中心支行統計數據報表[Z].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