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國內、國際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商業銀行必須拓寬業務范圍,向客戶提供各種便捷、可靠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是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研究對于商業銀行改善利潤來源,提高盈利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介紹了商業銀行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的基本情況,其次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如何規范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健康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收費
中圖分類號:F83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31(2010)01-0083-04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業逐步對外開放,商業銀行不斷地受到金融自由化、國際化和現代化潮流的沖擊,面對國內、國際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單純依靠存貸差的盈利模式已不能滿足我國商業銀行的需求。我國商業銀行必須拓寬業務范圍,通過向客戶提供各種便捷、可靠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提高中間業務收入,進而改善利潤來源,提高盈利水平。其中,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即是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一、我國商業銀行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的基本情況
(一)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的種類
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是商業銀行因對公客戶辦理因債權債務關系而引起的與貨幣支付、資金劃撥有關的業務,它是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的基本金融服務,其內容主要包括商業銀行為單位提供的賬戶開立、票據業務、匯兌、轉賬結算、代收代付以及其他相關服務。如中國銀行海南省分行的支付結算業務收費項目涉及賬戶管理、銀行承兌匯票跨行查詢、對公通存通兌、票據保管、人民幣大額取現以及批量轉賬支付等多種收費項目。
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主要有以下四類。一是手續費,即商業銀行為客戶辦理各項支付結算業務所收取的費用,如開立票據、辦理各種轉賬、代收代付、退匯、掛失,查詢等業務時收取的費用;二是管理費,即商業銀行為保護業務正常運行收取的費用,如賬戶維護費和小額賬戶管理費等;三是憑證工本費,如開立賬戶工本費、購買支票費用;四是其他費用,包括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并通過協商確定的費用,如對公賬戶賬號的選號費。[1]
(二)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所依據的法規
我國商業銀行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的標準等主要依據《支付結算辦法》、《國家計委、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制定電子匯劃收費標準的通知》、《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各金融機構內部制定的結算收費規章。但此類規范性文件未對2003年后上線的現代化支付系統匯兌業務收費標準進行明確。雖然隨后人民銀行制定的《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調整支付清算系統收費標準的通知》(中國人民銀行2004年發文)和《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小額支付系統業務推廣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中國人民銀行2006年發文)明確了商業銀行通過支付系統匯劃資金應向人民銀行支付費用的標準,但并未明確商業銀行向社會公眾的結算收費標準。對于尚未明確政府指導價格的業務,由各家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自行確定。
(三)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標準
我國商業銀行制定的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標準不一,且差距較為明顯。一是商業銀行跨行轉賬業務均通過大、小額支付系統進行匯劃處理。中國人民銀行對該類業務按大、小額支付系統收費標準收取各金融機構匯劃費,但各商業銀行對客戶的收取標準均不一致。二是銀行匯票、托收承付、委托收款、查詢查復等結算業務的結算渠道已由郵電局的信件或電報處理改為通過現代化支付系統處理,但收費標準沒有做出相應的調整,各金融機構對業務的理解不一致,收費差異較大。三是對公賬戶服務收費無統一標準。由于賬戶服務缺乏統一的收費標準,不少商業銀行在某種程度上將賬戶服務收費作為爭奪銀行存款份額的手段,致使銀行在賬戶服務中出現隨意確定收費標準的局面。如中國銀行海南省分行、中國農業銀行海南省分行對公賬戶開戶分別按照100元/戶、50元/戶的標準收費,而中國光大銀行海口分行對公賬戶的開立則是不收費的。
(四)對公支付結算服務需求的價格彈性
支付結算服務是單位日常業務中必不可少的,其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小,銷量變動幅度小,但在具體的結算工具和不同服務產品提供者的選擇上,有時價格的變動也會影響到消費者的選擇。例如當老客戶的開戶銀行收費發生調整時,很少會有客戶因為費用的增加而重新選擇開戶行,而當新客戶首次選擇開戶銀行時,往往會選擇賬戶服務費用低廉的銀行。
二、我國商業銀行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存在的問題
(一)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監督管理部門不明確
2003年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法》第27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制定支付結算規則。”同年頒布的《商業銀行法》第50條規定:“商業銀行辦理業務,提供服務,按照規定收取手續費。收費項目和標準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根據職責分工,分別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可見,明確對銀行服務收費有監管權的部門包括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銀監會,但人民銀行和銀監會關于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服務收費管理職責的分工未能充分明確,而國家發改委則更多地從宏觀上對商業銀行的收費進行指導,對具體的收費項目沒有更為詳細的規定。
(二)對公支付基本結算業務收費標準滯后
隨著現代化支付系統的建立,各商業銀行提供諸如銀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匯兌、委托收款、托收承付、本票、支票等傳統的結算類服務所使用的清算渠道基本一致,業務處理流程大體相同,服務同質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目前僅規定了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的收費標準,而商業銀行通過支付清算系統辦理支付結算業務的收費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一是信匯、電報匯款業務早已取消,而《支付結算辦法》仍保留了該業務的收費規定。二是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銀行匯票、查詢查復等業務也已通過現代化支付系統匯劃資金,但現有的收費標準仍是按信件郵費、電報費的標準收取,不適應支付結算業務的發展。三是部分新業務沒有制定收費標準,如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開通后,跨地區使用支票的收費標準,跨行通存通兌的收費標準等都沒有明確。
(三)對公支付結算業務收費易被減免
銀行在為客戶提供結算服務的同時,向其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是合理的,是對銀行設備和人力投入的補償。對此,《支付結算辦法》做了明確規定。但由于大客戶給商業銀行提供了更多的資金資源,創造更多的利潤,因此商業銀行為了搶奪此類客戶,增加銀行存款份額,其通常會通過減免某些支付結算服務收費的方式予以回饋客戶。例如,一些大的集團客戶,有專業團隊操作,本身議價能力比較強,商業銀行出于盈利心理主動給客戶承諾或滿足其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少收或不收結算費用。
(四)對公支付結算服務部分收費項目不合理
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服務收費名目繁多,以商業銀行賬戶管理為例,各商業銀行除收取單位銀行結算賬戶的開戶費外,每年還收取賬戶的維護費、信息變更費、印鑒變更費、賬戶查詢費等費用,出現項目繁多,個別收費項目不合理等問題,例如印鑒的變更以及賬戶信息的變更應納入賬戶維護的內容,不應重復收取,但商業銀行在設立賬戶維護這一收費項目時,沒有明確賬戶維護的相關內容,而是在收取賬戶的維護費外,還對賬戶的信息變更、印鑒更換等服務另行收費。
(五)對公支付結算服務定價機制不透明
我國2003年頒布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第7條規定了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商業銀行服務范圍,對于此范圍外的其他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市場調節價由商業銀行自行決定,但至少在執行前15個工作日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報告(同時抄送銀行業協會),且需在執行前10個工作日在相關營業場所公告。《價格法》規定,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時應當建立聽證會制度。2008年頒布的《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也規定,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和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等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應當實行定價聽證。定價機關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實行定價聽證。我國商業銀行競爭態勢并不充分,仍處于半壟斷地位,因此應該對收費的調整舉行聽證。但商業銀行在調整對支付結算服務收費時,基本上都沒有征求廣大銀行消費者的意見,也沒有對其大幅調整收費標準的行為進行具體而詳盡的說明。[2]
三、進一步規范我國商業銀行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的建議
拓展支付結算服務是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已成為現代商業銀行發展的必然方向,而規范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則是促進其發展的一項有效措施。
(一)明確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的監管部門
建議法律對人民銀行在支付結算監管職責進行進一步的明確,賦予人民銀行制定結算服務價格管理辦法的有關職責。明確人民銀行可以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綜合考慮各支付清算系統的運行維護成本及風險評估等因素,設定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服務的基準收費價格和上下浮動區間,由商業銀行根據各自的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情況,在區間內合理浮動,同時行使支付結算服務價格的監督管理職責。
(二)盡快修改滯后的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標準
建議出臺《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服務收費指引》,對商業銀行完善服務定價決策與執行機構、建立科學的服務定價體系和服務定價執行機制進行原則性規范,盡快適應目前支付結算發展的形勢。具體而言,一是要詳細區分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的范圍。二是要盡快調整一些不合理及不適用的收費項目,對于已停辦的信匯、電報匯款等業務,應從結算收費名錄中取消。已改變資金匯劃渠道的銀行匯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依照電子匯兌的收費規定,調整其結算收費標準。三是基本結算標準的調整要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并根據不同服務對象靈活調整收費標準,如針對弱勢群體,要有收費減免或優惠措施一并執行。四是根據業務發展變化調整支付結算收費標準,如跨行轉賬業務和支票異地使用支付業務等,應統一規范業務收費行為,同時考慮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的收費,銀行機構對客戶的收費關系,共同調整收費標準,不能單方面強調銀行對客戶應執行的收費優惠。
(三)引導社會公眾積極理性參與到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博弈中
商業銀行服務收費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如小額賬戶管理費、近期工行調整收費標準等事件都受到社會輿論的廣泛聚焦。因此,建議監管部門與新聞、互聯網等主管部門以及人大、政協、司法等部門溝通,客觀公正發揮輿論導向作用,通過恰當的方式和途徑監督銀行收費行為,同時要媒體應客觀公正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加強對消費者進行宣傳和解釋工作。
(四)提高商業銀行對公支付結算服務收費的透明性
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收費或調整收費時,應學習國外做法,提高收費透明度,對基本結算類業務實行聽證制度,確保客戶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各銀行在推出服務收費項目時,要注重宣傳策略,在宣傳上要做到收費項目宣傳與免費、優惠措施宣傳并重,宣傳渠道多樣化與信息送達的有效性并重,服務項目功能介紹與費用信息披露并重,充分與公眾溝通,消除公眾對“銀行服務收費不公開、不透明、忽視消費者意見”的誤解。[3]■
參考文獻:
[1]李卓.論我國支付結算服務收費監管環境的完善[J].金融會計,2009(7).
[2]陳平.銀行收費制相關法律問題初探[J]廣西社會科學,2004(3).
[3]馮靜生.銀行服務收費:國際經驗借鑒與建議[J].湖北農村金融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