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對于引導世界戶外照明的方向,起著風向標作用。這根植于全球每3個戶外照明產品之一,就有1個源自飛利浦。1996年,飛利浦開啟了一場全球性的“City·People·Light”(以下簡稱CPL)即“城市·居民·燈光”的對話,舞臺分別在在里昂、費城、漢堡等地。敏于言而速于行,飛利浦照明從2006年開始通過與國際城市照明協會合作,推出了每年一度的city.people.light獎項,獎勵那些通過實際行動,以照明重新劃分、規整城市景觀線達到再造夜間形象的城市。2010年春天,CPL移師中國,在上海、北京與深圳這三座代表著典型的東部、北部與南部生活形態,又各自負載著在中國歷史中不同定位與記憶的城市,以“光影未來 創意風暴”為題,以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為畫布,圍繞燈光與城市定位、可持續性發展以及提高居民的歸屬感等等問題進行了一場前沿性的探討。
那么,什么才是溝通起居民感情和城市記憶的“照明理想國”呢?
理想國設想之一:城市品牌的層次與色調
燈光,讓城市個性將得到充分舒展,燈光下的城市記憶也得以完整呈現。2008年北京的鳥巢、首都機場新候機樓,都是進入這座城市后需要屏息凝望的光影。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也會誕生同樣氣勢磅礴的建筑與燈光傳奇。城市,依靠富有張力的夜景,塑造著令人著迷的氛圍,吸引居民、旅游者和投資者流連于此。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每個城市都在尋找著自己的色調。所以有皇城的紅墻金瓦,外灘冷峻的大理石里面和南海邊的藍色活力,顏色與層次此時便構成了城市本身的識別符號。
中國有660多座城市,各自又擁有不同的城市文脈和所處的文化帶,熱帶的、溫帶的、寒帶的,平原文化、山地文化、草原文化,農耕文明聚集、游牧文明聚集,這就讓中國在世界上擁有了樣本最多、特點最多元的城市群。在城市營銷已經走上前臺的今日,如何在投資者和游客面前表現出“百里不同天”的特色,燈光所賦予的特定感覺,就成為每個城市自己的識別符號和密碼。這種識別性具體就體現在城市夜間外景展示的層次和色調上,這就需要規劃者以立體化的眼光和從綜合城市發展脈絡的角度,來進行全局性的規劃和開發。
理想國設想之二:城市能否再延續千年
在中國的城市序列中,既有已經存在了上千年的古老市鎮,也有剛剛初具雛形的新興都市,但在今天它們同樣面臨著能源、交通、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而城市新居民涌入的速度卻在不斷加快,如何滿足城市發展與照明的和諧布局,除了需要一份長遠的規劃理論,還需要一份洗去喧囂、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勇氣和冷靜。
飛利浦在業界創造了光“按需提供”的模式。根據各個城市的具體情況要保持閃亮但同時節約節省不必要的照明用電。比如在安裝時,充分考慮傳感器的實用,以人、車的需求為例,當人走過來或者車開過來的時候,燈光亮起,而人、車走后則自動變暗。這種直觀而且智能的照明系統是減少浪費和光污染的未來科技之一。關鍵是,在這其中作為城市主體的居民立意并沒有得到犧牲。說到底,還是個以人為本的辦法。而如果都能做到這樣,那么宜居城市就真正意味著“居住”的城市環境。這種習慣的積累是讓我們能夠在新千年的第二個十年到來之際,我們有更充足的信心迎來第三個、第四個十年,直到下一個百年、千年的到來。
理想國設想之三:讓我們的后代看到更純凈的星空
在城市、燈光與人的關系中,人無疑是居于主體的地位。因為生產力的解放與交換的出現,人聚集而為城市;同時,為了打破晝夜劃分對人類活動的限制,就有了照明產生的原動力。
公民在城市中的感覺就應該是“在家里”。完善的照明解決方案,應用在城市中的家庭、辦公室、戶外、工業、零售、酒店、娛樂和汽車中,也就有如何對這些城市中的人有序管理的問題。尤其在人口稠密的環境下,比如安全性、宜居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尤其是由安全帶來的心靈歸屬感與自然和諧的感覺,是人生活在城市中的重要精神依托。這些也都是城市居民的健康與幸福指標之一。
(責任編輯:黃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