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低分子肝素聯合葛根素對合并糖尿病的不穩定型心絞痛[1](UAP)(經冠脈造影證實無法介入治療)的療效。方法 對120例合并糖尿病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分組,一組為常規組,另一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及葛根素治療。觀察兩組療效以及治療前后心絞痛癥狀變化及動態心電圖變化,比較治療前后凝血因子變化及血小板變化。結果 該方法治療后心絞痛臨床癥狀緩解率達90%,心電圖改善達83%,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無變化。結論 低分子肝素聯合葛根素對合并糖尿病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有較好的療效,能改善高凝狀態,副作用少,是目前治療失去介入治療機會的合并糖尿病的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低分子肝素; 葛根素; 糖尿病; 不穩定性心絞痛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35-02
UAP是指介于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臨床狀態,而合并糖尿病的不穩定型心絞痛與一般的心絞痛相比,其病變大多為三支病變,病變廣泛,臨床癥狀重。利用低分子肝素鈣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降低血黏度、心臟保護作用及抗動脈硬化作用以及葛根總異黃酮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聯合治療UAP有其可行性(二者聯合無禁忌),且得到了較好的療效。低分子肝素聯合葛根素對合并糖尿病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有較好的療效,能改善高凝狀態,副作用少,是目前治療失去介入治療機會的合并糖尿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有效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0例全部為2005~2008年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62,女性58例。年齡66~78歲。均符合1979年(冠心病診斷標準)。每一例均有典型心絞痛發作,動態心電圖ST壓低≥0.05~0.1mV,T波倒置,并且經常規住院治療療效不佳。
1.2 治療方法
120例患者住院后隨機分為兩組。均經常規抗血小板降脂擴冠,受體阻滯劑治療。其中一組常規治療,另外一組加用低分子肝素聯合葛根素,給予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6000U(速碧林,葛蘭素史克)皮下注射,每12小時 1次,7d為1個療程,葛根素注射液(北京四環科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0.4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連用15d為1個療程。
1.3 評定標準
根據 1994年全國修訂的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標準。顯效:缺血性ST段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ST段回升0.05mV,T波變淺50%以上或平坦變為直立;無效:ST段及T波未達上述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治療前后指標變化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經按規定治療方法治療后,療效結果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 90.0%,對照組總有效率 71.7%。見表 1。
2.2 治療前后心絞痛癥狀及心電圖療效改變
觀察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癥狀及心電圖療效改變,心絞痛癥狀改善總有效率91.7%。心電圖改善總有效率83.4%,無效16.6%。見表2。
2.3 試驗室檢測指標
治療期間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血常規均在正常范圍。見表3。
3 討論
UAP是指介于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臨床狀態,其病理基礎是在原有粥樣硬化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內膜下出血、斑塊破裂、破損處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凝集形成血栓、冠狀動脈痙攣等,引起冠脈不完全阻塞或在狹窄基礎上進一步阻塞所致穩定的斑塊等因素促進了凝血機制活化有關。Arbus tini等[2]報道,UAP患行冠狀動脈造影顯示缺血相關的狹窄處有充盈缺損,血栓形成的發生率有50%~85%。而合并糖尿病的不穩定性心絞痛與一般的心絞痛相比,其病變大多三支病變,病變廣泛,臨床癥狀重,經造影很多無法實施介入治療,病情重,由于病情及經濟條件不允許,冠脈搭橋亦不能進行,病人痛苦,治療存在困難。
低分子肝素鈣(LMWH)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主要有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降低血黏度、心臟保護作用及抗動脈硬化作用。與普通肝素相故近年來已用于臨床多系統疾病的治療。低分子肝素的優點:①平均分子量是普通肝素的1/2~1/3,由于分子量小,不易被細胞外基質、血漿蛋白和細胞受體結合與滅活,因此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好,生物半衰期長(2.8~4.1h),是普通肝素(1h)的2~4倍,抗凝效果呈明顯的劑效關系,每日2次或1次給藥。②抗Ⅹa/Ⅱa活性的比率明顯高于普通肝素,即抑制凝血酶產生的作用大于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如普通肝素為1∶1,低分子肝素為2∶1~4∶1,故抗血栓作用增強。③對已經與血小板結合的因子Ⅹa仍有抑制作用,不易被血小板第4因子滅活,這樣,在富含血小板的環境中,比普通肝素更有效。④對血小板功能影響小,較少引起血小板減少癥,減少出血并發癥[3]。⑤無需實驗室監測凝血指標。葛根素[4]使用方豆科植物葛(野葛)Pueraria lobata(Wild.)Ohwi的根部,含多種黃酮類成分,主要為大豆素(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等。葛根素是野葛的提取物,異名葛根黃素,分子式為C21H20O9,分子量為416.37,在甲醇—醋酸中為白色針狀晶體。葛根總異黃酮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大豆素具有類似罌粟堿的解孿作用。葛根提取物有抗心血管疾病、降脂、降糖、抗氧化、抗腫瘤、神經性耳聾、視網膜動靜脈血管硬化、阻塞等作用。
本研究表明,應用低分子肝素鈣與葛根素注射液后能明顯降低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控制和減少心絞痛發作,二者聯合應用有較好的療效和安全性,不增加出血并發癥。對于合并糖尿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是目前治療失去介入治療機會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本研究病例數偏少、觀察指標及技術方法有限,有必要結合各種客觀評價方法進行更大樣本的研究,從而獲得最大的治療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 內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74-302.
[2] Arbustini E,Servi SD,Branucci E,et al. Comparison of colonary lesions obtained by directional coronary atherectomy in unstable angina,stable angina,and restenosis after atherectomy either atherectomy or angioplasty[J]. Am J Cardiol,1995,75:675.
[3] Warkentin TE,Levine MN,Hirsh J,et al. Heparin-induced thmmbocytopenia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or unfarctionated heparin[J]. N Ensl J Med,1995,322:1330.
[4] 岳紅文,胡小琴. 葛根及葛根素對心血管系統的藥用價值[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6,16(6):382.
(收稿日期:200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