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家長對抗生素應用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方法 對340名兒童家長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抗生素應用相關知識調查。結果 抗生素概念的2個條目,認知正確率均超過半數;抗生素選擇的7個條目,其中4個條目認知正確率超過半數;合理應用抗生素的8個條目,其中4個條目認知正確率超過半數;抗生素預防用藥的2個條目,認知正確率均未超過半數。結論 家長對兒童應用抗生素的認知還存在一定的誤區,需要擴展合理應用抗生素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使家長對合理應用抗生素的認知水平得到提高,從根本上消除不合理用藥尤其是濫用抗生素藥物的隱患,確保兒童用藥安全。
[關鍵詞] 抗生素; 認知度; 合理應用; 泰安市; 家長
[中圖分類號] R97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61-03
當前抗生素濫用已成為我國用藥安全的嚴峻問題[1]。兒童是抗生素應用的主要人群之一,就診患兒中85%~90%使用抗生素治療[2]。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用藥過度或濫用,不僅增加了藥品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的發生,加重社會患者的經濟負擔,也極易造成耐藥菌或多重耐藥菌的產生,給人類健康帶來更大、更嚴重的危害。兒童由于各器官系統發育尚不成熟,造成的影響和危害相對會比較嚴重。目前,由于我國醫藥供應的特殊性及抗生素藥物的可得性,兒童用藥的60.1%是由家長自行購買的[3],這是導致抗生素濫用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與兒童家長的抗生素應用的認知情況密切相關。因此,為了解患兒家長對抗生素應用知識的掌握情況,減少或避免抗生素的濫用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我們對泰安市2家三級甲等醫院前來就診的患兒家長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應用整群抽樣方法,于2009年4~7月調查在泰安市中心醫院、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就診的患兒家長340人,其中男73人(21.47%);女267人(78.53%);年齡為20~54(30.72±6.37)歲。學歷:研究生90人(26.47%);本專科生224人(65.88%);中專/高中26人(7.65%)。
1.2 調查方法
應用自編的封閉式問卷“患兒家長對小兒應用抗生素認知問卷“(以下簡稱問卷)進行調查。問卷是在參考相關文獻[4,5]的基礎上并結合隨訪家長的隨訪記錄自行設計的。內容包括:家長一般情況、抗生素的概念(2項)及預防用藥(2項)、抗生素的選擇(7項)及藥物使用(8項),四個維度共19個條目。問卷在研制后發放給30名患兒家長進行預調查,Cronbach α信度系數為0.921。又根據反饋意見對部分調查內容進行了調整,并請5位護理專家進行審核評價,效果良好。選項分為是、否、不清楚。筆者在患兒家長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發放問卷并逐條講解,由家長自行作答,15min內完成,要求不得漏項,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340份,回收340份,回收率100%。將空項≥3個項目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剔除,最后確定有效問卷310份,有效率92.20%。
1.3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錄入Excel后,應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2 結果
家長對抗生素認知情況的結果及排序見表1~3。表1~3顯示,抗生素概念2個條目的認知正確率均超過半數;抗生素選擇的7個條目中,4個條目認知的正確率超過半數;合理應用抗生素的8個條目中,4個條目認知的正確率超過半數;抗生素預防用藥的2個條目,認知正確率均未超過半數。
3 討論
兒童家長對抗生素概念認知較好,對用藥指征認知較差。認知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正確的認知指導正確的行為。表1結果表示在所有參與調查的家長中,半數以上的兒童家長能正確判斷抗生素,但是對用藥指征認知較差,正確率100%(2/2)均未超過半數。半數以上家長片面的認為抗生素可以預防用藥,流行性感冒可以用抗生素治愈。這種憑自己一知半解的醫藥知識自主用藥的情況,存在很大隱患。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孩子稍有感冒發燒等癥狀,個別家長就會盲目給孩子服用抗生素以做預防。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病了,用上抗生素就安全了,就可以不出現合并癥或并發癥了。提示主觀認識上的誤區為抗生素的濫用創造了條件。據統計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屬于病毒感染,抗生素對病毒無效[6]。兒童患了感冒一般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只要加強護理、適當休息、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飲食,通常會很快康復。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當您的孩子得病了,使用抗生素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有時母親的照顧才是最好的藥物[7]。值得注意的是,在病毒感染中,感染與疾病的嚴重程度無關,更不能成為使用抗菌素的指征[5]。可見普及病毒感染知識非常重要。
家長選擇抗生素方面認知相對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誤區。表2顯示半數以上兒童家長對使用抗生素的價格、根據藥敏試驗選擇口服抗生素、口服抗生素時注意抗菌譜、對青霉素磺胺類藥物過敏者慎用抗生素的項目能正確認識。白亞娜等人的調查結果,選用抗生素價格受年均收入、文化程度的影響,隨收入增加選用高價抗生素比例增高。而隨文化程度增高選擇低價抗生素比例增高,選擇高價抗生素比例下降,說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人群,并不認為抗生素價格高治療效果好[8]。這與本次調查結果是一致,因為本次調查的人群學歷90%以上為大專及以上學歷,具有較強獲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健康,他們會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與患兒所服用藥物的的相關信息。但是對廣譜抗生素的治療作用是否優于窄譜抗生素、根據病情的輕重如何選擇不同的抗生素兩個條目的回答,正確率均未超過半數,說明家長對抗生素的藥理特點不熟悉。半數以上家長雖然知道給孩子口服抗生素時注意它的抗菌譜,但是不清楚廣譜抗生素與窄譜抗生素的區別和藥理作用,什么樣的病情怎樣選擇抗生素的種類,認知較差。提示家長給孩子使用抗生素難以結合病因病情,容易導致抗生素的耐藥和不良反應的產生。
家長對合理應用抗生素的認知亟待提高,尤其在用藥途徑方面。表3顯示,家長對抗生素合理應用認知的8個條目中只有4個條目認知正確率超過半數的條目僅占50%,其中,認知相對較好的條目(服用抗生素期間一旦漏服下一次服藥時是否自行加量、抗生素應用的劑量越大次數越少效果越好、服用抗生素加大劑量可以縮短療程、嚴格按照藥物療程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表明家長重視孩子服用抗生素的劑量、濃度、間隔時間和療程。這可能與家長自身的就醫經歷有關,因為這些內容通常是醫護人員反復向患者交代的事項。也可能與媒體、醫藥廣告的廣泛宣傳,家長能從中了解一些藥物使用知識有關。同時,表3也顯示家長對抗生素的不良反應、用藥療程、給藥途徑的認知差,說明家長缺乏此方面的相關知識。其中認知最差的條目是“靜脈點滴抗生素是發揮療效最佳途徑”,這與劉美玲等人的調查結果一致[4]。可見家長對靜脈給藥的危害缺乏理性認識,習慣將靜脈給藥作為首選。靜脈輸液是一種創傷性給藥方式,雖然能迅速達到有效血藥濃度,但也存在潛在的感染和不良反應的發生。兒童由于胃酸低,腸管相對成人長,通透性較高,胃排空和藥物通過腸道的時間相對較長,吸收完全,所以口服給藥的途徑更適合兒童。這符合抗生素的使用原則,能夠口服制劑達到治療目的的就不用針劑;能夠使用肌肉注射達到治療目的的就不用靜脈滴注。因此在病情不重藥物適宜的情況下,可優先考慮口服給藥。
4 小結
綜上所述,由于兒童家長對抗生素的藥理特點缺乏專業知識,必然會導致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進一步加強兒童應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必要的。擴展合理應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廣度,除了了解抗生素應用的一般常識外,還要了解抗生素的藥理特點,使對合理應用抗生素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個較高的程度,從根本上消除不合理用藥尤其是濫用抗生素藥物的隱患,確保兒童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 孟林懿,胡斯. 兒童用藥安全性探討[J]. 世界臨床藥物,2008,29(6):350-353.
[2] 宗青,陳正珊,鐘淑玲,等. 兒科患兒家長抗生素應用相關知識及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 護理學報,2008,15(7):15-17.
[3] 馬桂香. 兒科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J]. 青海醫藥雜志,2007,37(12):53-54.
[4] 劉美玲,張小同,楊莉麗. 家長對于兒童使用抗生素認知行為的調查分析[J]. 兒科藥學雜志,2009,15(2):34-36.
[5] 宗青,陳正珊,鐘淑玲,等. 兒科患兒家長抗生素應用相關知識及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 護理學報,2008,15(7):15-17.
[6] 楊霞. 兒童合理應用抗生素的探討[J]. 青島醫藥衛生,2008,40(2):136- 137.
[7] 陸權,陳慧中,楊永弘. 制定推廣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控制細菌耐藥[J]. 中華兒科雜志,2002,40(8):458-459.
[8] 白亞娜,程寧,尤漢虎,等. 人群抗生素使用行為因素調查[J]. 疾病控制雜志,2001,5(2):123-125.
(收稿日期: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