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腔內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療效。方法 采用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腔內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110例,術后觀察臨床癥狀、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QOL、Qmax的變化情況。結果 術后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QOL、Qmax比較均有明顯的改善,與術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前列腺增生可較快地減輕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痛苦,并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
[關鍵詞]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 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腔內電切術
[中圖分類號] R69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145-02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mia,BPH)是老年男性臨床常見的疾病[1]。經尿道前列腺雙極等離子電切術(TKRP)是一種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易掌握、方便、出血少等特點。筆者于2008年1月~2009年6月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雙極等離子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110例,治療結果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所觀察110例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年齡48~93歲,平均(69.82±7.45)歲;病程3個月~20年,平均(5.36±1.21)年;最大尿流率(8.2±1.6)mL/s,生活質量評分為(7.2±0.7)分。直腸指檢:Ⅱ度增生67例,Ⅲ度增生43例。
1.2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微創泌尿外科學》中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診斷標準;②排除伴有嚴重心、腦、肺、腎、肝等臟器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1.3.1 術前準備 術前積極完善實驗室各種理化檢查,有并發癥者積極處理并存疾病。
1.3.2 手術過程 所有患者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應用等離子體雙極電切鏡經尿道插入膀胱,仔細觀察膀胱、輸尿管的開口位置、精阜的位置及前列腺的增生情況。然后將電切環定位于精阜近端,以點切的方式切開近端精阜尿道的黏膜及遠端側葉近精阜處的黏膜,如果增生以前列腺中葉為甚者,可先于5、7點兩處各用環狀電切襻向精阜處切1條標志溝,然后切除中葉,再于12點處切另一標志溝,將前列腺分隔成相對獨立的兩部分,最后沿包膜依次切除左側葉或右側葉。如果增生以兩側葉為主,則先于6點處切除中葉,以形成從膀胱頸至精阜上緣標志溝,然后依次切除左側葉及右側葉,最后修整前列腺尖部。手術結束用生理鹽水清洗出前列腺碎塊組織,并留置三腔導尿管持續沖洗膀胱,3~5d后去除導尿管。
1.4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生活質量、最大尿流率等變化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5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一般情況
本組所觀察110例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年齡48~93歲,平均(69.82±7.45)歲;病程3個月~20年,平均(5.36±1.21)年;前列腺質量33~166g,平均(69.5±19.3)g;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為(26.2±4.3)分,最大尿流率(8.2±1.6)mL/s,生活質量評分平均為(7.2±0.7)分。直腸指檢:Ⅱ度增生67例,Ⅲ度增生43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嚴重心、腦、肺、腎、肝等臟器疾病。
2.2 手術前后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QOL、Qmax比較
手術前后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QOL、Qmax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3 討論
前列腺增生癥是目前臨床較為常見的男性病,據統計50歲以上男性中有半數以上有前列腺增生癥,且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年齡大于70歲者發病率高達75%[1]。其主要表現為組織學上的前列腺間質和腺體成分的增生及解剖學上的前列腺增大和以下尿路癥狀為主的臨床癥狀及尿動力學的改變[2]。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是一種治療前列腺增生的常用技術,與開放手術相比,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具有無切口、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術后痛苦少等諸多優點,是前列腺增生治療的“金標準”[3]。
綜上所述,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療效顯著,可較快地減輕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痛苦,并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
[參考文獻]
[1] 黃健,李遜. 微創泌尿外科學[M]. 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256.
[2] 高新,周祥福. 微創泌尿外科手術與圖譜[M].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187.
[3] 王懷鵬,王行環,陳浩陽,等. 經尿道等離子雙極電切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600例報告[J].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05,10(1):22-24.
(收稿日期: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