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鏡器械清洗質量的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管理對策,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10年來在清洗腹腔鏡器械中,嚴格執行操作流程,逐步完善各項設備,專科人員不斷地借鑒與學習,做好質量監測管理工作。結果 提高了腹腔鏡器械清洗質量,在預防醫院感染方面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結論 嚴格把握好清洗工作中的每個環節,專人管理專科器械,不斷提高手術器械管理水平。
[關鍵詞] 腹腔鏡器械; 質量; 原因分析; 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97.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92-02
隨著腹腔鏡外科手術適用范圍的不斷擴大,21世紀外科的發展趨勢為外科微創化,腹腔鏡外科手術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為更順利地開展腹腔鏡外科手術,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保障病人的安全,預防醫院內感染的發生,杜絕醫療糾紛,腹腔鏡器械清洗這一環節尤其值得重視。我院開展腹腔鏡手術10年來,完成腹腔鏡手術6000余例,在清洗工作中嚴格執行操作流程,出現的問題及時地改進,設備的逐步完善,護理專業人員的借鑒與學習,不斷地總結經驗,清洗技術日趨成熟,提高了器械的清洗質量,保證消毒或滅菌的成功,在預防醫院感染方面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清洗(去污)即使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物品上的有機物、無機物和微生物減少到最低水平。目前,清洗潔凈程度應達到[1]:降低物品上的生物負荷;去除有機物、無機物的污染;滅菌時達到無菌保證水平(SAL)10-6。清洗為物品進行消毒工作的初始環節,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故在清洗工作中應嚴格執行操作流程和專科管理制度,采用流動水、清洗劑、多酶洗劑、自動超聲清洗消毒機、棉棒、細鋼絲、高壓水槍、高壓氣槍、蒸溜水等對內鏡器械進行清洗,現將影響因素及管理對策綜述如下。
1 影響腹腔鏡器械清洗質量的因素
1.1 腹腔鏡器械結構的復雜性
器械精細,管腔狹小,有很多小關節,小縫隙,小螺帽,且表面不光滑,使附著在其上面的有機物不易清洗凈,與細菌形成微生物菌落,使消毒劑、滅菌劑、抗菌劑的作用減弱,導致物理或化學的消毒滅菌方法失敗,嚴重影響滅菌效果[2]。
1.2 器械污染有機物干結
器械使用后未及時保濕處理,使清洗難度增加,清洗質量受到影響。
1.3 未嚴格執行清洗操作流程
如組裝配套器材該拆開的未拆開,未使用流動水,清洗時關節未打開,官腔未使用高壓水槍徹底沖凈,省略清洗流程。
1.4 清洗時間不夠
由于人員編制緊張,未配備專業器械清洗護士,手術臺次的增加,造成預洗和主洗的時間不足,不能充分去除有機物。
1.5 清洗設備不齊全
無專用清洗池及設備。清洗后干燥不徹底,器械再次受污染。
1.6 多酶洗液的使用不規范
未按照廠品說明與器械污染程度配備濃度及清洗時間不夠。
1.7 護士的素質有待提高
無固定護士,入手術室時間不久的護士,臨床經驗欠豐富。
2 評價效果的方法[3]
2.1 目測法
肉眼觀察判斷:1)器械表面無污跡、血跡、銹跡,軸節張合數次的不同位置及縫隙處用棉簽擦拭均無污跡。2)器械無損傷。3)器械表面應光亮。
2.2 細菌培養計數法
僅反映細菌污染水平,并不反映各種有機物的污染程度。
2.3 潛血實驗
血紅蛋白中的含鐵血紅素部分催化分解試劑中的過氧化氫,并釋放新生態氧,氧化上述色質物質而呈色。
2.4 藍光實驗
利用血液中的過氧化物酶與試劑中的過氧化氫相互作用時隱色化合物的氧化發生顏色改變,通過顏色變藍顯示液體或表面上的殘留血液。
3 管理對策
3.1 業務培訓
專科器械專人管理:專科組長負責本組護士的業務技術培訓工作,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并向護士長匯報,負責本專科儀器設備的管理和手術器械、手術用品的調整與補充以及手術間的管理,以保證器械的清洗質量。
3.2 必備的設施
科學的作業流程應采用流動水、清洗劑、多酶洗劑、自動超聲清洗消毒機、棉棒、細鋼絲、高壓水槍、高壓氣槍、蒸溜水等設施,按初洗、酶洗、水洗、末洗、干燥等程序對內鏡器械進行徹底清洗。
3.3 清洗工作中的具體管理流程
預處理(保濕、記錄、分類、浸泡)-多酶清洗(40℃)-漂洗(除銹、漂洗)-潤滑(1︰200親水性潤滑液)-干燥。
3.3.1 初洗法 (1)使用后的腹腔鏡器械如不能及時處理(1~2h內),須采取立即保濕處理,最好用40℃左右水溫的多酶洗液浸泡,其次用清水浸泡。(2)使用后的內鏡與器械應分類,應使用濕紗布在流動水下反復擦洗鏡身,鏡面用濕棉球抹洗,器械表面、關節處用毛刷刷洗,管腔類用高壓水槍反復沖洗和小毛刷刷洗。(3)根據污染程度決定浸泡時間,對于難于清洗的污物、結構復雜的器械可適當延長浸泡時間3h[7]。加上超聲清洗器的工作原理,器械清洗更徹底。使用后的器械立即在流動水下沖凈,可拆卸部分必須拆開清洗,器械的軸節部、彎曲部、管腔內用軟毛刷徹底刷洗,放入多酶洗液內清洗前應將水跡擦干。
3.3.2 多酶清洗劑洗法 多酶清洗劑中含有蛋白酶、脂肪酶、糖酶和淀粉酶。它能直接消化和分解血液、脂肪、黏液殘渣、糞便、嘔吐物和其他有機物,并降低其表面張力[3]。使用時按廠家說明的比例配備,器械放入前應將表面的水跡擦干,各關節打開,組裝器材能拆卸的應拆開,分類放置,全部沒入液面下浸泡,管腔內注滿液體,浸泡時間及濃度配備詳見“表1”。要求在液面下充分刷洗,避免產生氣溶膠。溶液現配現用,理想的水溫40℃,酶接觸水2~3h后活性逐漸下降,稀釋時間過長或稀釋溶液中的雜質造成酶溶液的污染或失活[4]。
3.3.3 超聲清洗器洗法 超聲清洗器的工作原理即將高頻的超聲波轉變為機械的振動。將多酶洗液加入超聲清洗器內對腹腔鏡器械進行清洗,能迅速溶解器械中殘留的血液、體液及組織殘留物,達到松動效果,再超聲波直接將上述有機物振碎成微小顆粒,達到徹底清洗的目的[5,6]。
3.3.4 水清洗法 自來水下沖洗上述多酶洗液洗過的一切器械。
3.3.5 末洗法 蒸溜水漂洗,能徹底沖凈器械上的雜質。
3.3.6 干燥法 所有的器械管腔、關節及螺旋處都要注入無水酒精,使用高壓氣槍吹干,金屬部分涂上一層薄薄的潤滑油,用烘干機徹底烘干。
3.4 質量檢查
仔細檢查器械的清潔度,有無損壞,器械的完整性,功能是否良好。腹腔鏡頭、攝像鏡頭、冷光源、電凝線等用潮濕的軟棉布擦拭并涼干,單獨存放,應無角度盤旋。
3.5 統計與清點工作
每周搞一次清潔衛生,每月做一次保養工作,對于損壞的器械進行統計,及時補充所需的器械。
3.6 監測管理工作
每次使用低溫等離子滅菌后,無菌包內均應有化學指示卡監測和滅菌指標記錄,達到滅菌效果后方能使用,并將滅菌指標數據和化學指示卡保留存檔。
3.7 提高整體素質
人員管理:定期召開業務學習,參加專科護理學習班,借鑒上級醫院經驗,不斷完善與改進,端正職業態度,加強素質教育,鼓勵護士進行自我職業管理,清洗工作中的難點進行培訓,閱讀相關書籍,不斷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樹立患者至上、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的服務理念。把愛心、同情心、責任心、真誠融入到護理工作中去。
4 小結
專科器械專人負責管理,嚴格把握好各個環節,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重視知識的更新,實現護理的價值。激發護士主動性、內在濳力和創造精神,以便更好地適應微創外科的拓展。
[參考文獻]
[1] 黃靖雄. 清潔[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6):558-560.
[2] 王華生,孫雪瑩,梁樹森,等. 影響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的因素[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5)):553-554.
[3] 邢書霞,張流波. 醫療器械清洗效果評價方法進展[J]. 中國護理管理,2007,7(2):78-80.
[4] 韓文珍. 手術器械清洗方法的研究進展[J]. 現代護理,2008,14(2):188-189.
[5] 王素珍,楊海波. 超聲波技術在器械清洗中的應用與效果[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6):698-699.
[6] 李繼紅,蔡禮恒,魏華,等. 醫療器械酶洗應注意的問題[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9):1027-1029.
[7] 宋敏,胡珊珊,林玉花. 不同預處理及.清洗方法對宮腔吸引管殘留血清洗效果的比較研究[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5):6-8.
(收稿日期:200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