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墨江縣婦幼衛生工作現狀分析,找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開展基層婦幼保健工作,認真實施好“降消”項目及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達到提高全縣孕產婦系統管理率、孕產婦覆蓋率、住院分娩率、兒童保健覆蓋率、兒童系統管理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及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目的,使墨江縣整體婦幼衛生工作得到長足發展。
[關鍵詞]婦幼衛生; 現狀分析; 思考
[中圖分類號] R1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90-03
婦幼衛生工作是衛生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共衛生性質的社會公益事業,擔負著保障婦女兒童身體健康、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任。因此,婦幼衛生工作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服務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滿足婦女兒童的健康要求作為最高的標準和最基本要求,切實保護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
1 墨江縣婦幼衛生發展現狀
全縣設一所婦幼保健院,縣保健院始建于1953年,位于墨江縣天溪社區南正街11號,占地面積259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689平方米,業務用房狹窄,已不適應工作需要,業務難以拓展,雖然2005年批準新建業務綜合樓于2009年1月竣工(小型國債建設項目,建設規模1073.83平方米,二層框架結構,工程造價147萬元),但目前只有55萬元國債資金到位,其余自籌,缺口資金92萬元,已無力完善其他附屬工程(綠化、場地硬化、擋墻、排水系統、污水處理系統等),至今不能投入使用。保健院現有編制30人,在職30人,衛技人員26人,副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0人,初級職稱14人,未定1人;本科2人,專科16人,中專8人,設有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兒科、婦產科、財務后勤等科室,設住院病房4間,病床11張,門診觀察床4張,有B超、心電圖、麻醉機、監護儀、電子陰道鏡、紅外線乳腺診斷儀、綜合產床、血球儀等醫療設備,開展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婦產科、兒科基本醫療服務,指導全縣婦幼保健、健康教育、婦幼衛生項目等工作。
全縣15個鄉(鎮),17個鄉衛生院,每個鄉衛生院配一名婦幼專干,財政全額撥款;17個婦幼專干中,醫師6人,醫士10人,高技工1人;本科1人,大專9人,中專6人,初中1人。全縣164個村民委員會,共有村醫267人,男村醫195人,女村醫72人,每月報酬100元,部分村只有一名村醫承擔防疫保健工作,大部分村沒有女村醫。
近年來,全縣婦幼衛生工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堅持“以保健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為目的,保健與臨床相結合,面向群體,面向基層和預防為主”的婦幼衛生工作方針,以群體保健工作為基礎,面向基層,為廣大婦女、兒童提供健康教育、婦女保健、兒童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同時,開展與婦女兒童健康密切相關的基本醫療服務,以實施縣保健院基礎建設為重點,以提高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及醫療服務質量為中心,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婦幼衛生工作得到逐步發展。
1.1 認真實施縣保健院基礎建設,改善醫療環境
縣保健院業務綜合樓于2005年批準建設,由于客觀因素,2008年6月才開始建設,于2009年1月竣工驗收,目前缺口資金92萬元(投資147萬元,國債到位55萬元),污水處理系統及附屬工程待完善,雖然大大改善業務用房不足的狀況,但還沒有投入使用,待完善污水及附屬工程后,將改善婦女兒童就醫環境,逐步提高醫療質量。
1.2 三級保健網絡基本形成,基層婦幼保健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縣、鄉、村三級保健網絡基本建成,縣鄉村切實開展婦幼保健、婦幼衛生項目各項工作,各項工作指標有了明顯變化,2008年各項服務性指標逐步提高,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新生兒破傷風死亡率穩中有降,兩個系統管理、高危管理工作質量有所提高。
1.3 婦幼衛生項目工作穩步推進,促進各項工作
通過實施“降消”項目、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加大對貧困孕產婦救助力度、加強危急孕產婦轉診搶救,基本保證了農村產婦免費住院分娩,使全縣住院分娩率有了很大提高,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破傷風死亡率得到控制。按照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方案的要求,組織和指導各醫療機構開展工作,進行醫務人員培訓,開展孕產婦和新婚人群HIV篩查,實施艾滋病母嬰阻斷,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得到全面推進,通過項目實施,帶動婦幼保健常規工作向規范化、制度化邁進,促進各項工作。
1.4 加大人才培養,提高醫護質量
縣保健院加大人才培養,積極鼓勵職工在職學歷教育,使全院整體學歷層次得到提升,選派業務人員到省市級進修婦產科、兒科、婦幼保健、護理、醫技,不定期到省市進行短期培訓,學習回來后逐步開展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婦產科、兒科臨床服務,提高整體醫護質量,2008年無醫療事故發生,病人七項綜合滿意度97.95%,得到群眾好評;門診及住院人次逐年增加,業務收入逐年提高,取得一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 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2.1 婦幼保健工作經費投入不足,,制約婦幼保健工作的發展
婦幼保健工作經費投入只保證人員工資和少量工作經費,遠遠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基層監督指導、人員培訓、車輛維修、健康教育、設備購置等靠單位業務收入運轉,沒有結余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再投入(缺口97萬元)和醫療設備更新,制約婦幼保健工作的整體發展。
2.2 交通工具缺乏,影響危急孕產婦搶救工作
縣保健院沒有救護車,原有的車輛陳舊,鄉衛生院只有一所中心衛生院有一輛陳舊救護車,由于交通工具缺乏,對指導鄉村兩級婦幼保健工作和危急孕產婦及危急兒童搶救轉診造成困難,是影響危急搶救通道暢通的重要因素。
2.3 婦幼保健業務人員不足,素質不高,隊伍不穩定
縣保健院現有編制30人,在職30人,按照衛生部2007年1月5日頒布的《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辦法》要求,婦幼保健人員編制保健人員按人口1︰10000配備,臨床人員按床位1︰1.7配備,縣保健院至少應有編制49~60人;鄉鎮衛生院產科醫生缺乏,使衛生院開展產科業務難度加大,住院分娩率難以提高;由于鄉衛生院人員不足,加之衛生院對保健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致使婦幼專干調換頻繁,專干不專,兼職多,婦幼專干不能安心本職工作;村醫老化,女村醫少,報酬雖然有所提高,但待遇偏低,導致鄉村醫生不愿意做婦幼保健工作,部分村醫素質不高,影響鄉村兩級婦幼保健工作質量。
2.4 農村群眾生育觀念落后
由于我縣是多民族聚居,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3%,99.98%是山區,長期以來受在家接生的這種傳統生育觀念的影響,許多農村產婦不愿意到醫院住院分娩,導致住院分娩率低,由于交通不便發生危急時不能及時得到救助,這是影響孕產婦死亡、新生兒破傷風死亡的客觀因素之一。
2.5 健康教育不深入,形式單一,力度不大
我縣住院分娩率低,2008年達到66.19%,農村產婦在家分娩及舊法接生現象仍然突出,“降消”項目、新農合住院分娩補助惠民政策覆蓋率不高,知曉率不高,導致農村孕產婦由于經濟因素不愿到醫院住院分娩,健康教育工作有待于加強。
3 建議與對策
3.1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把婦幼衛生工作列入衛生工作重要內容
婦女兒童占我國總人口三分之一,婦女兒童健康是民族興盛的基礎,婦女兒童健康水平的提高是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世界衛生組織把“人均期望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標志,因此,加強婦幼衛生工作、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質,對促進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婦幼保健工作,切實加強領導,把婦幼衛生工作列入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1]。
3.2 認真貫徹國家衛生部頒布的《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辦法》,充實婦幼保健工作隊伍,提高隊伍素質
根據《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辦法》的要求,積極爭取增加婦幼保健人員編制,以解決業務人員緊缺的狀況。
加強婦幼保健隊伍的素質建設,采取進修、短期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婦幼保健人員產兒科業務技術,提高隊伍素質。
3.3 認真貫徹落實婦幼衛生工作方針
緊緊圍繞“以保健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為目的,實行保健與臨床相結合,面向基層,面向群體和預防為主”的婦幼衛生工作方針,在婦幼保健工作中要把臨床工作作為保健工作的支撐,沒有好的臨床技術和臨床工作的高質量服務,就不能及時正確處置危急孕產婦和危急兒童,搶救危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就是一句空話,兩個死亡率就不能有效控制。因此認真貫徹落實婦幼衛生工作方針,處理好臨床與保健關系,做到保健與臨床相結合,以臨床支撐保健,以保健促進臨床,做到一手抓保健,一手抓臨床,保健臨床兩不誤,為廣大婦女兒童健康服務。
3.4 加大婦幼保健工作投入,穩定鄉村婦幼保健人員隊伍
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加大對婦幼工作的投入,逐步增加村醫報酬,調動村醫對工作積極性,穩定村醫隊伍,適當給予鄉衛生院政策傾斜,防止重臨床輕保健的思想。
加大對縣婦幼保健院基礎建設投入,解決好縣保健院業務用房建設和欠債的問題,使保健院能集中精力開展好婦幼保健工作。
3.5 建立和完善孕產婦急救轉診網絡和“綠色通道”
根據“降消”項目孕產婦急救轉診網絡管理規范的要求,規范高危孕產婦篩查、管理、轉診和救治流程,建立和完善孕產婦急救轉診網絡和“綠色通道”[2]。確定1~2所產科“危急癥搶救中心”,按要求做好高危孕產婦的復查、管理、轉診和救治。村級掌握孕情,負責高危孕產婦的轉送;鄉(鎮)衛生院要加強產科建設,一般鄉(鎮)衛生院做好正常產婦接生工作,中心鄉(鎮)衛生院要具備基本搶救能力,嚴格掌握高危孕產婦轉診指征,縣級孕產婦搶救中心負責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形成上下貫通的孕產婦急救“綠色通道”和技術精湛、設備完善的孕產婦“危急癥搶救中心”。
3.6 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和社會動員工作,改變農村落后的生育觀念
健康教育工作是做好婦幼衛生工作的基礎和保證,群眾的健康意識提高了,對保健服務有了需求,我們的服務才能落到實處,婦幼保健事業才能發展[3]。把健康教育同動員孕產婦住院分娩有機結合起來,做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宣傳和孕產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和新農合補助政策,做到家喻戶曉,為孕產婦住院分娩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7 結合新農合實施,認真實施好降消項目,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
加大“降消”項目宣傳力度,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給予救助,實行現場減免,用好“降消”項目救助資金,提高資金使用率,并做到專款專用。結合新農合實施,讓“降消”項目資金和新農合補償相結合,使廣大農村孕產婦基本達到免費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從而降低兩個死亡率。
3.8 積極做好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
根據省市工作方案,認真組織實施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一是加強縣鄉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業務知識培訓,使工作規范化;二是努力做好孕產婦及新婚登記人群HIV自愿咨詢檢測,完成工作任務;三是加強對陽性孕產婦所生兒童管理,杜絕失訪;四是對陽性孕產婦實施母嬰阻斷,達到省市要求;五是加強資料管理,嚴格按方案要求對痕跡資料進行建檔專人管理。
[參考文獻]
[1] 鄒雅艷. 農村婦幼保健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 中國婦幼保健,2007,22(6):701.
[2] 張承芬. 項目工作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婦幼衛生發展[J]. 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6):2166.
[3] 高景香. 臨夏州婦幼保健服務現狀調查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07, 22(23):3189.
(收稿日期:20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