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課堂;快樂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2(B)—0026—01
語文學科是一門接近生活、內容豐富多彩、極有情趣的學科,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科。然而,深受應試教育影響的中學語文教學將充滿人性之美、極具趣味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甚至成為應試之學。因此,語文教學要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應遵循“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知識”的快樂式教學理念,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創設快樂學習的環境
“在學習中享受到樂趣,學習必然是一種快樂,當學習是一種快樂時,學習必然是一種享受。”教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要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主動的、渴望學習的心理需求顯得非常重要。常言道:“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以微笑,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中來,與學生一起探究討論、質疑問難,與學生真摯、坦率地平等對話,給學生創設平等、和諧、開放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學習知識,在主動參與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二、采用激勵評價法,讓學生在賞識和肯定中快樂學習
高爾基說過這么一句名言:“一個孩子你說他好,他就好了。”因此,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積極地鼓勵學生,哪怕學生僅有一點優點,也要讓它發揚光大。積極熱情地贊賞學生經過辛勤努力完成的杰作,使學生從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增強進一步努力的信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激勵,也是莫大的動力。因為“教學不在傳授,而在激勵鼓舞”,也因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因此,在課堂上,每當學習差的學生回答問題或讀課文時,教師要適時地對他們說“你進步真大呀!”“你讀得不錯,很流暢!如果你的聲音再宏亮一些就更好了!”之類的鼓勵語言,讓每一個同學都能高高興興地站起來,又讓他們高高興興地坐下來,沒有膽怯,只有自信。教師對學生的這些不經意的賞識、激勵為學生營造
了一種和諧而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精神上得到快樂,從而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三、創設新穎有趣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享受快樂,體會真知
早在本世紀初,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在《兒童手腦六大解放》中提出了“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兒童的口,讓他們能說……”的教育思想。因此,為了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通過游戲、表演、分角色朗讀、動作模擬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的眼、耳、口、手、腳動起來。如在學習《核舟記》中的“船頭坐三人”一段時,把課堂變為舞臺,讓全班同學以課本、桌椅為道具,同桌互相合作表演佛印及“蘇黃共閱一手卷”的動作神態。學生邊讀邊演示,在角色轉換中理解了古文語言,古文背誦等教學就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完成了。
四、以激情為紐帶,讓學生的積極情感充滿課堂
課堂教學中情感是紐帶,教師以豐富的情感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會被感染,潛能和創造力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因此,語文課堂中,教師要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甚至不自覺地進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從而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和體會文章內容。
總之,語文課堂也要實施“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知識”的教育理念,讓語文課堂都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最終實現教育的理想——使所有的孩子都成為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