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職業技術教育;中職生;就業心理;現狀分析;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2(B)—0018—02
“面向社會、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已成為現今畢業生就業制度的基本特征。這種就業制度既給畢業生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和廣闊的就業渠道,也給學校、家庭和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作為中職生,職校的“弱勢文憑”導致他們的求職之路比一般的畢業生更加艱難,因此中職生要實現順利就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外,還必須有一個良好的求職就業心理。
一、中職生求職就業心理現狀分析
求職就是求職者根據自身條件、意愿,結合社會需要,選擇適合自己專長發揮的職業崗位的行為過程。目前,大多數職業學校的學生都能正視現實,正視自身,從實際出發求職擇業,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著不良的求職心理,影響了求職目標的實現。
1.自卑心理
中職生以考場上的失敗者居多,自卑感較強,多數學生是出于無奈才進入的職校校門,因此在校學習期間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性格內向,畢業時容易輕視自己、憂慮過度,甚至對求職產生恐懼心理。再加上近幾年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不斷提高,有些單位對中職生的認識又不夠明確,就造成了中職生在求職過程中處處碰壁,更加劇了他們的自卑心理。比如在招聘現場不敢正視招聘者,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主動參與就業競爭,以致陷入不戰自敗的困境之中。
2.依賴心理
有些中職生由于家庭、社會條件較好,在求職過程中就會把希望寄托在學校、父母或朋友身上,寄托在拉關系、走后門之上,不能清醒地認識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擇人的標準不是“關系”而是“勝任”。這樣做的結果只能讓用人單位對其產生缺乏開拓能力,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影響就業。
3.過于自信,好高騖遠
有的學生因為自己某方面的長處,如學習成績好、技能過關、善于交際等,在求職時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表現出過于自信,自以為是,甚至是目空一切的態度,或者是過于向往著名的公司企業、優厚的薪酬待遇、優越的工作環境,而沒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是一名中職生,應聘的崗位應是生產第一線,所做的工作必須從最低層做起的事實。這部分畢業生通常會對用人單位“橫挑鼻子豎挑眼”,造成“高不成低不就”、“腳踩幾只船”的惡性循環,以致錯過了良好的就業機會。
4.盲目從眾,人云亦云
有的學生缺乏自己的職業規劃,對職業的認識比較膚淺,求職時更多的是聽別人的意見、看他人的行動,人云亦云,互相攀比,大多數人選擇哪里,自己就選擇哪里,大多數人往哪里擠,自己就往哪里擠。這些學生毫無主見,缺乏開拓精神,不能客觀地分析自身的專業基礎、經濟狀況等方面因素,忽視自身的特點與自我創造性,盲目跟風,隨波逐流,最終將一事無成。
5.執拗心理
有些學生則是在規劃好自己的求職目標和就業條件后就抱定目標,一定要等待這個崗位的出現,缺乏靈活性和變通性。這使得他們求職的范圍大大縮小,導致了求職成功機會的減少。
二、中職生良好求職就業心理的培養對策
1.幫助學生樹立求職就業的自信心
中職生普遍認為自己沒有考上普高,是無能的、失敗的,而自己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綜合素養也比不上高職生、大學生。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就有很嚴重的自卑和壓抑心理。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既是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幫助他們求職就業的一個重要條件。我們要讓學生切實地明白,當今社會,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無處不存在競爭,從而引導他們加強主動性, 改變依賴思想,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大膽地走向社會,大膽地推銷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取別人的青睞。
2.鼓勵學生主動適應社會,敢于競爭,端正求職心態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進行,人才的合理流動是一種普遍現象。面對發展的社會,我們首先要做的只有主動適應,適應由于社會角色變化和社會本身變化而產生的各種責任、要求和壓力,并積極、主動地融入其中參與競爭,這也是畢業生求職就業的基本法則。因此,我們要幫助學生建立“樹挪死、人挪活”的動態就業觀念,讓其在經歷失業或者擇業錯誤時,能夠勇敢地面對另外一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現代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現實需要可能難以完全吻合,求職過程中如果過分追求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反而會限制了自己的發展。我們應該看中行業的發展前景,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擇業方向,勇于進入與自己專業相近或相關的職業,采取“先就業,再擇業”的方式,即先在社會上立住腳,然后再進行選擇。
3.鼓勵學生正確對待挫折,積極進取
求職過程中如果遭遇挫折,也要正確對待。一方面,市場經濟下的社會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社會,一次挫折就是一次挑戰,但它同時也蘊涵著下一次的機會;另一方面,挫折也提示我們自身能力素質的不足,對于種種可能出現的狀況,我們必須事先就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應對策略,方能打有準備之仗。
常言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有遭遇挫折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在今后的生活或學習中不斷地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職業素養,也才能積累社會經驗,走向成熟,為今后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4.啟發學生注重發展,淡化待遇,放眼未來
求職,一定要以個人的職業發展為主,待遇應放在次要的位置,不能急功近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十分激烈,要覓得一個理想的職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求職過程中,既不能自卑,也不能好高騖遠,要在了解自己、了解職業、了解社會的基礎上,恰當定位,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充分認識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轉變落后的就業觀念,掌握求職就業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盡快地適應社會,轉變角色,找到自己的職業位置。如果能夠置身于一個有發展前途的單位,哪怕是一個小的公司,也可以隨其成長而成長,隨其發展而發展,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