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特點;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2(B)—0024—01
在職業學校,學生最感興趣、學得最認真的當屬專業課,因為專業知識學生認為學之有用,通過學習可以考取各種專業證,使自己具有找到理想工作的“敲門磚”。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語文教學的“難”。“難”在哪里?“難”就“難”在職業學校的學生有以下特點:①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夠明確。②學習語文的功利性較強,想學到最好能立竿見影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的本領。③語文學習能力較差,缺乏語文學習的正確方法。④厭學情緒嚴重,語文教學沒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如何完成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目標和任務?這里筆者就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以閱讀為杠桿
語文教改的關鍵不在于語文教材,而在于如何整治學生學習的“生態環境”,確保學生有時間學習語文,閱讀課外書籍。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在談到如何提高美國人對母語的識字和讀寫能力時,特別推薦一種閱讀方法——隨意自愿閱讀,即讀自己喜愛的書,不用寫讀書報告,不要求在閱讀后做思考題,也不要求查閱生詞,碰到不愛讀的書就放下,再去找另一本。這樣的自愿閱讀是一種自主性閱讀。《語文學習》曾刊登過一封學生來信:“高考語文我贏了,我不會去感謝我的語文老師,我要感謝的是《平凡的世界》等中外名著和《讀者》《收獲》等優秀雜志。”寫這封信的學生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他的成功來自于他如饑似渴的課外閱讀,而與語文老師的諄諄教導無關。學生的語文學得好,得益于自己的長期閱讀,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與學生交流,發現很少有學生真正對課本的內容和教師的講解感興趣,而在他們的書包里,幾乎每個人都有幾本課外書。如果教師能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使學生為它而喜悅,為它而付出,為它而收獲,語文學習將成為學生一生的行為。
二、利用先進的教學多媒體
先進的教學多媒體的引入對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更新課堂教學模式、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以往的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可以增進教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例如,讀《故都的秋》,可以輔以秋日風景圖;學《再別康橋》,可以引入優美的誦讀,使學生更直接地體會詩文的美感;學《長城》,可以配上音樂,和同學們一起聲情并茂地誦讀,在悠揚的旋律中感受一幅幅畫面。
李秉德同志的《教學論》中說:“教學效果決定于內部諸因素的相互協調與外部影響的統一。”職業學校教師應立足于本專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三、實施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讓學生獲取教科書以外的知識,發揮學生的特長,發展學生的才能,促使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教師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引導學生在自然、社會的大課堂中觀察、調查,獲取信息,學習語文;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恰如其分地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如在學校舉行的展覽、調查等大型活動后,讓學生寫參觀記、調查報告等,語文教師趁機指導學生掌握應用文寫作的知識。教師還可以搞一些社會調查活動,鼓勵和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出家門,與陌生人打交道,使學生能根據不同的需要組織和選用合適的語句。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合理地利用校園、教室等場地,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給他們賦予生命的活力,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如在教室張貼學生的書法、繪畫等作品,發動學生精心布置教室的“圖書角”、“閱讀欄”、“我真行”等習字欄,在校園草坪的標示牌上寫上充滿詩意的話語,讓學生在多彩的校園環境中通過各種渠道感受語文,熏陶情感,促進語文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