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教育;農村資源;教育課程;生成
〔中圖分類號〕 G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2(B)—0021—01
課程目標缺失、課程資源相對匱乏是長期制約農村幼兒教育質量提高的兩大障礙。筆者認為,農村幼兒教師應在農村本土資源中尋求幼兒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擴充之路。
一、從農村幼兒發展實際出發確定課程目標
現代農村幼兒教育課程目標的內涵包括兩個主要方面:一是自然、社會和自我的感知。對農村幼兒來說,自然的感知是指農村幼兒形成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潛意識以及他們對“人類”的初步印象;社會的感知是指農村幼兒對團隊、組織、榜樣、紀律、規則、信息、勞動、關心、競爭、善、惡、美、丑等獲得最初的體驗;自我的感知是指幼兒在觀察、探究自然和社會的過程中形成安全保護意識、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自尊、自強的品質等;二是運動技能的獲得。人的動作協調性和肢體靈活性主要是由幼兒時期的肢體運動經歷決定的。因此,幼兒教師還必須重視幼兒運動技能的培養。
二、自然環境資源與幼兒課程的有機結合
農村幼兒園雖然硬件條件不足,但卻擁有戶外廣闊的自然環境資源。實踐證明,經常帶幼兒到戶外去開展游戲活動是促進農村幼兒發展的有效方式。
1.充分利用自然環境,選擇適合農村幼兒的教學內容。幼兒教師要對幼兒園周邊的自然環境進行調查,然后充分發揮有利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幼兒的教學內容。
2.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設置適合農村幼兒的社會、科學課程。幼兒們所熟悉的生活環境和幼兒美好情感的萌發與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觀察能力的提高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幼兒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從而設置適合自己班級幼兒的社會、科學課程。
3.利用生活實際中幼兒喜愛的事物,設置語言課程。農村幼兒可以接觸到更多自然界的事物,有些是他們所熟悉的,有些是他們感到好奇的,拿這些事物來設置符合他們實際的語言課程,可以激發他們對語言的學習興趣,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設置以本土文化為載體的課程資源
1.民間游戲與幼兒教育的有機結合
我國民間的游戲種類較多,內容極其豐富。實踐證明,將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間游戲與幼兒課程有機地結合,是促進幼兒教育質量提高的有效途徑。
(1)把民間游戲的內容進行適宜的編改與創新。
(2)從民間游戲的組織方式上進行適宜的選編與創新。在游戲的組織上,可以把一些不同類型的游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2.民間藝術與幼兒教育的有機結合
(1)進行民間藝術教育時制定適宜的目標。如,在對花兒、秦腔啟蒙的目標制定上,應該定位在對花兒、秦腔的“初步感受”與“初步理解”兩個關鍵點上。“初步感受”就是讓幼兒初步學會欣賞花兒、秦腔表演;“初步理解”就是指通過教學活動,使幼兒達到能簡單了解若干花兒、秦腔片段的內容及其意義。
(2)選擇適當的內容。如,由于花兒、秦腔的品種、劇目繁多,內容也相當復雜,在教學中,教師可采取“選用”和“改編”相結合的方法,把花兒、秦腔本身的內容、形式和幼兒生活經驗緊緊聯系起來。
3.民間體育與幼兒教育的有機結合
民間體育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獨有的特點及價值,在幼兒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使幼兒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還豐富了幼兒生活,開發了幼兒的智力,陶冶了幼兒的情操。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民間體育,進行重組、改編,納入到幼兒教育課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