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職業學校;教育;信息化;
問題;思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 G7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2(A)—0013—01
以計算機網絡為標志的現代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世紀性的發展機遇,中等職業學校如何邁出關鍵一步,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職業教育,已成為每個從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者需要考慮解決的重要課題。
存在的問題
1. 教育信息化觀念不強,缺少應有的危機感、緊迫感。學校管理者對信息技術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導致信息化建設不能提上議事日程;學科教師還缺乏對信息技術內容及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更談不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及學科間的整合;在校學生對信息技術認識不足,僅將計算機作為一種簡單的學習工具,從而不能達到掌握信息技術,培養創新意識,鍛煉實踐能力的目的;很多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缺乏正確認識,部分教師習慣于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教案進行教學,對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不習慣、不適應。這種負面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使網絡資源的真正價值沒有被挖掘出來。
2. 資金不足嚴重困擾著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進程。毫無疑問,購買教學軟件及電腦等相關電教設備,建設數字化的校園網必須要高投入,現在中等職業學校的經費主要來自學生的學費、行政撥款和社會資助。目前職業學校招生難已使學校的資金變得非常緊張;行政撥款及學費僅僅能勉強維持工資及正常辦公,再加上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及基礎設施建設都急需投資。在這種現狀下,對于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也只是“點綴式”的,要拿出大筆資金更新設備,建好、管好、用好校園網絡,就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 高質量的信息資源及課程資源匱乏。在進行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的同時,中等職業學校雖然也注意到了軟件建設,如購買一些教學軟件,教師自己搜集開發教學課件或其他教育資源,但離教育教學改革和信息化建設的要求還很遠。一方面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多而雜,教育資源沒有統一的標準,市場上的軟件適合職業學校的少;另一方面,中等職業學校自己開發的教育教學應用軟件質量不高,且數量有限。
4. 學生信息化素養需要加強。目前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免試入學,生源復雜,學生基礎差異很大,除計算機專業學生外,大多數學生(尤其新生)除用電腦打字外,就是用于上網聊天、玩電子游戲等,所以,學生的信息化素養必須加強。
思考與建議
1. 強化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使之始終保持與辦學規模相適應。而且要充分應用信息化設備,建立“班班通”,打造安全、穩定的數字化網絡平臺(數字圖書館、校園網站、電子郵局、資源庫、電子政務等),服務于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
2. 高度重視教育資源的建設,大力開展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各學科資源庫建設。教育行政部門應協調組建一支由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和軟件開發專業人員相結合的開發隊伍,共同開發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應用軟件。同時各中等職業學校應采取措施鼓勵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積極開發本專業、本學科的教學素材、教學課件等,同時組織專人對學校現有各類教學資源進行分析、篩選、分類、加工、管理,實現資源共享。
3. 加強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信息化應用水平。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水平。對于教師的培訓,重點應該放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信息資源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等方面。在獲取、分析、加工、利用與評價中,加工、利用應是重點培訓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