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育科研;學校發展;校本教研;課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2.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3(A)—0013—01
教育科研是學校教育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必然選擇,是用科學方法探索教育規律、創新教育理論科學體系的一種腦力勞動。“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虛”。
近年來,中小學教育科研以校本教研為重要形式,使教育科研更加貼近校園、貼近課堂。校本教研的意義在于“為學校而研究、在學校中研究、研究學校的問題、教師即研究者” 。課堂教學是教育科研的主要陣地,教師對本校教育教學狀況和教學過程中不斷出現的問題比較清楚,是掌握學校教育科學研究第一手材料的人,是教育科學研究最有發言權的人。因此,教師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以學校為研究基地,以改進教育教學實踐、全面提高辦學質量為研究目的,以解決新形式、新背景、新教材、新觀念下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起點,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都可針對實際問題,選擇切實可行的研究辦法進行一種教育科學研究。
為此,我們要樹立六種意識:①先導意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教育教學工作而言,教育科研是“不誤砍柴工”的磨刀,宜早不宜遲。②主動意識。教育科研活動是每個教師的分內工作,是教師必須履行的職責,我們必須主動成為教育科研的主人。③服務意識。教育科研不僅是為科研而科研,也不僅是為出成果而進行,教師的教育科研要緊緊結合教育教學的實際,為教育教學服務,為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服務。④過程意識。實際上,教學過程就是一種研究過程,學生和教師的成長就是科研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教育科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勤于案例分析,勤于積累總結,善于提煉升華,善于理性思考,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處理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就能取得成果。⑤團隊意識。校本教研是發揮學科組集體力量,共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共同實踐得出科學的結論。⑥創新意識。一方面要關注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成果,借鑒成果、實踐成果,另一方面要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大膽改革不適應時代發展的東西,學會揚棄,提出新觀點,探索新方法。
我們可以把課題研究作為科研的切入點。課題研究除學科本身以外需要進行研究的空間還很大,例如,通過對學生非智力因素情況的分析,研究影響學生成績的內、外在因素;通過對學生學業失敗現象的分析,尋找教育教學應對策略;通過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及不同的學習需要,對教學策略進行研究;通過對優秀學生語文成績的分析比較,研究語文成績對高考成績的影響程度等。
課題確立和研究過程中要做好五個結合:①理論與實踐結合,即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實踐,把實踐經驗升華為科研理論,豐富理論。②工作和研究結合,即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工作為研究提供實踐資料,研究推動工作效率的穩步提高。③研究成果與工作成績結合,即要達到科研與工作“雙豐收”,既出研究成果又創工作佳績。④長效與短效結合,即課題研究既要解決當前的問題,又要解決長遠的問題。⑤分散與集中結合,把分散在校內教師手中的研究課題,集中到解決學校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和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上來。
無論是哪一方面的課題研究,我們都要本著對教育事業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克服困難,不懈努力,把教育科研的目標向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輻射。
中學教育科研是基礎教育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切實推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是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不竭動力,也是教師實現自我完善的明智選擇,學校的層次和質量也因之而提高。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教育理論組成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查有梁先生講過一句精辟的話:“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反方知:學習即快樂。知困,然后能自強也,自強方知:教育即發展。知美,然后能自創也,自創方知:創造即享受。”我們教師就要在學、教、研之中不斷提高和完善,從而逐漸達到這種理想的境界。因而,教師的提高、學校的發展、教育的興旺,都離不開教育科研這一智慧的翅膀,它引領我們在更廣闊的天空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