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學校管理;行政;教學;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3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3(A)—0011—01
行政管理:民主決策,科學統籌
行政管理涉及學校財務、設備、后勤和人事等方面,其基本目的是統籌學校各種資源,理順學校各部門的關系,最大限度地為教學工作服務。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制度規范、民主決策、公開透明。
學校管理必須民主。學校是全體教職工共同的家園,建設和管理必須依靠教師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學校領導要建立健全學校的民主決策機制,充分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定期審議學校各部門的工作報告,審議學校的發展計劃、規章制度和改革方案,激勵廣大教職工積極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最終實現學校管理的最佳整體效能。
學校管理必須公開透明。各種獎勵、評優的運作必須公開公正。職稱評聘、職務升遷、進修培訓等關系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必須接受群眾的監督,不能搞暗箱操作。要著力建設團結、穩定、和諧、進取的教師集體,鼓勵大家同心同德、共謀發展。
學校管理必須科學。學校管理層應該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的知識,做到管理思想、管理程序、管理組織、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科學化,開源與節流并重,當前需要與長遠需要結合,統籌配置學校的各種資源。
教學管理:規范制度,抓基培優
制定嚴格的教學規章制度,堅持以“法”治教。中學各學科的教學都有非常明確而成熟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與教學要求,這些都是剛性的,必須無條件得到保證。嚴格教學紀律,不允許教師上課隨意遲到、早退、缺課和調課。嚴格教師備課制度,學校要定期組織年級組的聽課、評課、公開課、觀摩課和示范課,要定期舉行年級組的備課研討會,有條件的學校還要組織骨干教師到先進學校進行交流和學習。要嚴格作業批改制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農村中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術水平與城區中學存在較大差距,除了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堅持以老帶新、以強扶弱之外,學校還應時刻關注年輕教師、骨干教師自身的業務培訓與學習。
抓基與培優并重。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照顧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強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得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但抓基并不排斥培優,對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學生,必須給予重點關注,特別培養。
教師管理:尊重個性,制度約束
尊重個性,人盡其能。中學教師個性化管理模式的心理學依據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教師。每位教師都有其個性,有其獨特的待人處世的風格。尊重個性即是尊重人格,這有利于發揮每個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也有利于管理者合理調配教師資源,充分發揮他們的優點與長處,做到人盡其能。在教師管理當中過分強調模式化與程序化反而會抹殺教師個體的能動性與潛能,降低教師群體的整體效能。
制度約束,規范管理。尊重個性并不排斥制度約束,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制度約束就是在尊重教師個性的基礎上,制定大家共同的行為規范和工作準則,維護教師群體的共同利益。農村中學教師的管理尤其要強調制度與紀律。農村中學教師往往離老家近,附近鄉鎮親戚朋友多,社會關系復雜,家務事也多,對工作的影響大。為了讓教師能夠全身心地投身教學工作,學校領導除了盡可能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之外,更應制定嚴格的工作紀律,有理有據地管好每位教職工。
健全制度,獎勤罰懶。學校要健全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評價要過程評價與效果評價并重。學校要在職稱評聘、獎勵晉級、進修培訓等方面向優秀教師傾斜,要將有形的物質獎勵化成無形的精神鼓勵,使“爭先創優”成為每個教職工的自覺行動。
學生管理:自我管理,教師教導
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管理作用。學校要建立健全學生會、班委會、團支部和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并樹立他們的威信,由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學生的自我管理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干部的管理能力。
教師要教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此時正是他們身體和身心發育的黃金時期,他們對人對事的認識還不夠成熟,自我約束能力不夠,這就需要發揮教師的教導作用,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整合資源,構建“三位一體”的學生管理網絡。農村社會閑散人員較多,特別是部分輟學在家的不良青年往往騷擾在校學生,而學校周邊環境又異常復雜,學生管理尤為困難。這就需要構建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學生管理網絡,齊抓共管,將學生時刻納入學校的管理視野,使他們的一舉一動盡在老師的掌控當中。
強化安全教育。在農村中學,由于條件所限,學校還不能為寄宿學生提供統一的伙食,需要他們自己動手做飯,條件好的學生用電磁爐等灶具,條件差的則用煤油爐,用火、用電等安全問題異常突出。對此,學校一定要嚴格管理,加強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