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3(A)—0038—01
一談及閱讀,人們往往聯想到的是語文閱讀。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僅具有語文閱讀能力的社會人,已明顯地顯露出其實踐能力的不足。如:他們看不懂某些產品使用說明書,看不懂股市走勢圖等。數學里的符號、公式、方程、圖形、圖表以及文字,同樣要經過閱讀才能理解。我們不難發現在近幾年的中考、高考數學試卷中也出現了一種新題型——閱讀理解類問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新的知識,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與思維策略。
一、 數學閱讀教學的現狀
1. 學校——點到為止。有些學校雖接受了“數學教學要重視數學閱讀”、“倡導通過數學閱讀學習數學”的觀點,但只是根據一般閱讀理論開展數學故事的閱讀活動,而對小學生數學閱讀的特點如何、有哪些內容和要求、通過何種途徑來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數學閱讀活動該怎樣開展、教師指導策略、評價模式如何確定等問題都缺乏研究。
2. 教師——隔靴搔癢。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本身并沒有形成數學閱讀的意識,只是在課堂上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地分析講解,僅僅在布置作業時才讓學生打開書本;只注意豎式的演算步驟和邏輯的嚴密推理,而忽視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即使有些教師已經在課堂內外開始重視數學閱讀,但是他們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僅僅停留在“看”和“劃”的基礎上。
3. 學生——事不關己。學生往往缺乏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和習慣,他們認為研讀數學教材是老師的事,自己只要聽懂課,會解題就行了。他們把數學課本當成習題集來用,正文是從來不看的,偶爾有老師布置了“看書”的作業,也以為是“軟作業”,不需要檢查,于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草草了事,既讀不準要點,讀不出字里行間所蘊藏的數學思想,更讀不出問題和自己的獨到體會,有的甚至根本就沒去讀。
4. 家長——全然不知。從家長給孩子購買書的情況來看,他們購買的閱讀書籍大都是語文等課目,很少有數學方面的閱讀書,購買的數學資料也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多做題而買的一些數學解題集、練習冊等,在他們看來,數學只要會解題就可以了,哪來的什么數學閱讀的問題。
二、 數學閱讀教學的策略
為改變我們目前數學閱讀的現狀,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擁有一個方向,在拓寬視野時擁有一雙數學的眼睛,在開發智能時擁有一個數學的頭腦,我認為 應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做法:
1. 老師與學生應重視數學閱讀,認識到數學閱讀的價值。在數學閱讀教學中老師應該是閱讀學習的倡導者、引導者、促進者和閱讀課程的開發者。老師只有主動地將數學閱讀納入到課堂教學環節中,才能培養學生自覺閱讀數學的習慣,使他們通過數學閱讀環節解決學習中存在的疑問,更好地鞏固數學知識。學生感受到數學閱讀的益處,認識到數學閱讀的價值,就自然會重視數學閱讀。
2. 提供數學閱讀材料和閱讀時間。目前,不管是從學校還是從社會所提供的閱讀書籍來看,很少有數學方面的閱讀材料,這與整個教育機構和社會對數學閱讀的認識有關。所以,數學教師應該為學生搜集、整理數學閱讀材料,并增加學生數學閱讀的時間,在數學閱讀教學實踐效果的推動下,讓學生慢慢養成數學閱讀的習慣,使學生在數學閱讀中逐步達到愿讀、會讀、樂讀的境界。學生有了數學閱讀的需要,我們的教育部門和社會就會予以重視,就能為數學閱讀的開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3. 探索和實踐出一套閱讀模式。在閱讀前老師應對閱讀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列出提綱或編制思考題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帶著一定的問題去讀,可以使學生從機械閱讀向意義閱讀轉化。“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在學生閱讀之前,老師如果適當地創設一些難度適宜的問題情境,則可以誘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 所以,成熟、有效的閱讀模式是普及數學閱讀的關鍵。
4. 要充分認識數學閱讀的特殊性。由于數學語言的高度抽象性、嚴謹性、精確性,尤其是符號語言和圖式語言跟自然語言差別很大,因此,數學閱讀要求認真細致、反復推敲、勤思多想。閱讀中要注意內部語言的轉化過程,靈活轉化閱讀內容。如:把一個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內容,把用符號或圖式語言表述的關系轉化為文字語言的形式,把文字語言表述的關系轉化為符號或圖式語言等,這些對應用題的教學尤為重要。 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和處理數學閱讀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