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作文;指導;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 G623.2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2(A)—0046—01
一提到作文,有些學生就犯難,抓耳撓腮,提起筆來半天也不知道要寫些什么。他們覺得作文很難,不知從何下手。作文課成了他們最頭痛的課,作文教學也成了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那么,怎樣才能指導好作文教學呢?總結幾年來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指導必不可少。
聯系生活,拓展視野
學生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學生寫作的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教師要教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他們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生活的豐富性帶給學生無限的寫作空間,充足的素材。在寫作中學生必須學會聯系生活,把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一切事物用筆記錄下來,寫出來的東西才能真實、感人。
在寫自己最親近的人——媽媽時,我讓學生首先觀察媽媽一天忙碌的生活,然后第二天到班里進行交流。包括用錄音機錄下的媽媽的語言,用照相機照的媽媽的身影等等,來達到多方位的共識:那就是雖然媽媽很累、很辛苦,但她們依然那樣愛我們,可見母愛的偉大。然而,作文不是簡單的生活復制品,它本身還要擴展生活,它本身比生活更豐富。因為它在展現生活的同時,把作者的情感、態度也融入其中,有作者的情感趨向。由于學生對媽媽的感情很深厚,他們寫出來的東西也很感人,作文本身比生活也更生動、豐富了。其實,學生很多大膽的設想、神奇的想象、美好的祝愿、不解的困惑都可以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
感悟生活,提煉素材
體會和嘗試是學生感受生活最好的途徑。在校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給老人獻愛心、參加集體公益活動等;在校內教師要多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如:剪紙、做手工、做實驗、做游戲等,并讓學生成立自己的興趣愛好小組,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活動,從而使他們有最真實的感受,也就有了好的素材。
比如:有次在班里進行完“扳手腕”游戲比賽之后,我馬上讓學生進行習作練習。有個學生只寫了幾句話:“我和小紅扳手腕,我們手扳著手,毫不退讓,這樣持續了好久,我突然一個猛力,把她的手腕扳下去。”我是這樣指導他的:先請他閉上眼想想和小紅扳手腕的情景,再跟大家談談自己是怎么做的,感受怎么樣;然后請小紅和其他觀看的同學也談談當時的情形和感受;最后,請該同學再修改自己的習作。后來,這個學生的習作是這樣寫的:“我咬緊牙關,屏住呼吸,幾乎用盡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使勁地把小紅的手腕往下扳。小紅也緊閉雙唇,皺著眉頭,脖頸緋紅地使著勁,絲毫不退讓。就這樣,我們足足僵持了一分鐘,我感到手腕有些發軟,感到小紅用有力的大手,正使勁地壓過來,我頓時感到滿臉通紅,腦袋脹的要爆炸似的。危急關頭,我一個猛力,使出全部力氣,把小紅的手腕壓下去,一直壓到桌面。啊,我贏了!我贏了!我歡呼起來。”生活中的很多事都需要學生去觀察理解,領悟品味。所以,作文之前,教師只有對學生進行指導,激發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調動學生去觀察、思考,才能使他們能夠提煉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質。
品味生活,拓展思維
生活本身非常精彩,非常豐富,但大部分學生的生活卻相當單調:課堂上學知識,課后寫作業,課間是重復多次的游戲,在家里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看電視,學校和家庭為學生提供的課外生活比較單一,限制了學生思維的自由發展。因而,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品味生活。學生們都愛看電視,借用這個機會,每周我都會選十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講講自己最近在電視上看到的有趣的見聞,大家一起來分享其中的樂趣,這樣,學生的生活豐富了,并且他們也愿意選一些有意義的節目來看。另外,可指導學生如何細心地觀察一天的家庭生活,讓學生選一個側面表現家庭生活的縮影;還可指導學生觀察班內一日生活,讓他們選一個觀察點反映班級動態的剪影。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有限,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融入自然,洞曉科學百態,學習風土人情,欣賞自然風光,保護生態平衡……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思維才會不斷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