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教學細節;和諧
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3(A)—0039—01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許多先進教育教學理念逐漸為教育管理者和廣大教師所理解和接受。但是,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忽視細節,教學目標不到位,導致教學質量降低,課改表面化,也是課堂教學的通病。因此,在深刻理解新課改理論的前提下,積極轉變教學行為,密切關注教學細節,也是課改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當前的農村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自身表現出的一些不良行為依然嚴重影響著語文教學和課改。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語言中出現的不良行為習慣
1. 方言土語運用太多,且有不文明語言。由于教師說話時不加考慮,讓學生學習了很多不規范用語。比如,某語文老師講解《岳陽樓記》一文簡介作者范仲淹時,他一連說了這么幾句話:“范仲淹這個家伙……這老東西就寫了這個玩意……”這時,學生中有人嘻笑,坐在下面聽課的教師都感到驚愕。對一位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用“家伙”、“東西”、“玩意”這些粗俗的話來講解,讓學生學了本文以后能否對作者產生崇敬之情呢?學生又如何接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呢?長此以往,耳濡目染,會對學生產生怎樣的不良影響呢?
2. 上課期間“顧左右而言他”。有些教師授課時脫離教學目標,把教室當成閑侃的公共場所,隨心所欲,信口開河。如一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停止教學進程,脫離教學內容,開始講自己年輕時的“英雄”事跡。這種做法,違背了教學程序,實現不了教學目標,而且轉移了學生聽課的注意力,這如何能提高教學效率呢?
二、教師的口頭語與體態語言阻礙學生的發展
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行應該是嚴肅有序的,同時也是充滿激情的。但是有些教師在課堂上的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卻是貧乏而僵化的。這主要表現在:兩手撐在講桌上,佝僂著腰,照本宣科;臉上表情滯呆,目光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講課時唾沫四濺,咳嗽打噴嚏不回避學生;語言表達無激情、平鋪直敘。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沒有充滿激情的朗讀與深情飽滿的講解,只為完成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而講課,這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嗎?能達到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美感的目的嗎?
三、教師書寫不規范,影響學生書寫
一些教師把作業寫得較潦草的學生經常叫到教研室來,當著學生的面撕掉作業,讓其重寫。教師是否想到,學生書寫不規范的現象也正是教師自己書寫不規范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
細節決定成敗,一些教師自身的不良言行是阻礙教學效率提高的隱患。因此,糾正教師的不良行為十分重要。當然,對此類問題,要想立刻徹底解決是不可能的。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以便獲得實效。
1. 應加強教師的師德修養,規范教師的教學言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到“六忌”、“六要”。“六忌”:一忌病語,二忌冷語,三忌臟語,四忌咒語,五忌浮語,六忌空語;“六要”:一要有鮮明的教育性,二要有系統的知識性,三要有明確的激勵性,四要有形象的啟發性,五要有嚴密的科學性,六要有幽默的趣味性。
2. 學校要加強課堂常規管理,及時反饋、調控教師的教學行為。學校可以通過教室日志、學生代表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教師的不良言行。
3.學校還應該加強對教師基本專業素養的訓練,開展“練兵習武”活動。在訓練形式上,堅持以崗位練兵為輔,自學為主的原則,采取集中輔導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法,讓教師的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學校積極搭建訓練平臺,規定達標時限,限期達標;定期開展各種比賽活動,以賽促練。同時,要把這些活動納入教師的成長記錄,作為年終考核、評選先進的一個條件,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4. 教師自己也應該提高認識,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學校要鼓勵教師多觀摩名師教學,努力學習肢體語言,讓教師在授課時用激情、靈活的手勢,豐富激昂的表情,信任、肯定、期待、鼓勵的眼神,來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