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情感教育;感悟
〔中圖分類號〕 G633.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3(A)—0040—01
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所追求的高境界的理想教學,以通過教學活動的實踐來探索、研究并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為目標。要實現情感教育須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 教學性質決定了必須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以及有關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國學校教育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標志。與其他課程相比,思想政治課更應該體現出情感的滲透,否則就會變成空洞的理論說教,枯燥無味,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2. 教學原則決定了必須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知行統一原則是政治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融入情感,才能達到知行統一的效果,只有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提高覺悟有機地結合起來,政治課的實效性才能體現出來。
3. 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決定了必須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初中生由于年齡小、知識根底淺、活潑好奇、偏愛形象思維,所以樂于接受富于情趣的教學方式。為此,筆者認為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必須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滲透情感
1. 先感動自己,再感動學生。古羅馬一位詩人寫道:“只有一條路可以打動人心,就是向他們顯示自己首先已被打動。”課堂是教師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和感情交流的最佳場所。而情感的迸發不是靠簡單控制就能實現的,它需要共鳴,需要用相同的情感去催化。記得筆者給學生講“代溝”這一部分知識時,先問學生,假如你生命中最寶貴的人或物突然在你生命中永遠消失時你有怎樣的感受?你們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學生的反應基本上都很平常,此時,筆者用沉重的語氣說,老師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于是,筆者用低調的語氣講述了母親臥床一年到生命垂危時筆者的感受。筆者眼睛潤濕了,學生也動情了。以情換情之后,學生不但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點,而且在內心深處產生了共鳴。所以,政治課教師要在走上講臺之前首先自問:“我是否有一顆善于感動的心?在學生被感動之前,我被打動了嗎?我拿什么來感動學生?”
2. 用情渲染,以情明理。語言能夠打動人的心,完全是因為它包含著一種激情、一種心靈深處的感情,是一種情感的流露。一堂課效果的好壞,教師的激情語言往往會對學生產生極強的感染力,能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苯虒W中,不管是講概念還是原理,筆者都注意寓理于情,用含情的語言講活知識,用深情的故事吸引學生,用育情的教具感染學生。比如,筆者使抽象的理論閃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強學生對政治課的濃厚興趣。講“祖國的治亂興衰,關系個人的安危榮辱”時,筆者先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然后以悲憤的語調歷數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瘋狂掠奪,憤怒控訴日本帝國主義屠殺南京30萬同胞的暴行?!扒致哉哒归_殺人比賽,尸橫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嬰兒哭聲伴著劊子手的狂笑……”隨著筆者聲音的顫抖和拳頭的揮動,學生認真傾聽,閃動淚花。筆者點明了“落后會挨打,貧窮就受辱”的道理后話鋒一轉:“沉睡的雄獅蘇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屹立在東方!”筆者興奮地講了解放后祖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祖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學生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筆者在黑板上寫了“國恥我辱、國興我榮”八個字,讓學生高聲朗誦,他們的情緒很高漲。
3. 以情換情,以情導行。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彼枷胝握n教學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必須以情感作為促進學生個人行為的內驅力。因此,教師要竭力以情感化學生,導之以行。教師要做到以情啟思,明理踐行;嚴中有情,端正學風。一名教師,不是一部“教書機器”,而應是對學生、事業、知識有著執著的愛和崇高的獻身精神的神圣使者。教學中,教師一腔熱情,以飽滿的精神、溫和的態度、淵博的學識投入教學活動,通過自己積極的情感感染學生,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政治課就不會再枯燥無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