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補課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對于很多城市學生,特別是面臨中考、高考的學生來說,假期似乎已成了他們的“第三學期”。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的寒假里,不少學生剛從學校課堂里出來,又出現在補習班上,他們兩點一線式的生活只是把學校這一點變成了補習班,其他的生活依舊沒變,生活過得很有“規律”。在很多人看來,寒假里,學生應當好好休息一下,走親訪友,與家人團聚,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現實卻不像人們想像得那么簡單,讓補課熱起來的原因也不是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事,其原因真可謂“剪不斷、理還亂”……
家長假期補課但求補個心安
□記者:楊維東
寒假結束了,學生開學了。家住蘭州市城關區的劉慧萍女士又忙著給女兒找家教了,她告訴記者,整個假期女兒都在上寒假補習班。
“這個寒假,我讓女兒重點補了一下英語,”劉慧萍女士認為這樣的補習很必要,“假期里那么多時間,如果不給她安排點事情,她做完不多的寒假作業后,也就是上網或玩游戲,或者跟同學去玩,太浪費時間了。”
“那這樣的補課效果能有多大呢?”面對記者的這一問題,劉慧萍女士表示,她覺得女兒的學習自覺性不是很強,目前還不能指望她自己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去補課可能還是最好的選擇,就算是效果一般,甚至沒有,但起碼還有一個學習的氛圍。反正就掏那么幾百塊錢,但求補個安心。”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和很多家長一樣,劉慧萍女士讓孩子參加假期補習班主要是為了查漏補缺。劉慧萍女士說,她女兒從小學二年級起就開始請家教輔導,補的是語文課,重點是如何寫作文。那時每到周末,她都要陪著女兒去外校的一位語文老師家里,和其他五六個小朋友一起學習,也算是一種小班化教學。劉慧萍女士認為,城市里的小孩子一般在觀察、體會事物并進行描述的方面比較欠缺,寫作文是個弱項,她也曾經試圖自己進行輔導,但效果不佳,于是轉而向專業人士求教。在她看來,學校里老師上語文課、教作文也不是不盡責,但面對好幾十人的班級,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給每個人都作點評,因人而異地指出每個人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具體指導。劉慧萍女士覺得她女兒經過家教老師的點撥后掌握了不少寫作技巧,“尤其是作文方面的進步很明顯,補課效果應該還算是相當不錯了吧。”
劉慧萍女士認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課堂上那點時間用來教完教材上的內容就緊繃繃的了,沒有多少練習時間讓學生鞏固相關知識。老師課上講一遍就懂的精英學生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學生大概都跟我女兒一樣,需要細嚼慢咽。”
有趣的是,劉慧萍女士告訴記者,其實她對目前的假期補習班也沒抱多大的期望,“而且,我還和其他一些把孩子送到補習班來的家長交流過,大家都一樣的心思,就是先給孩子找個事干,別讓他們一個假期瘋玩得把姓什么都給忘了。回過頭來想想,現在的小孩子讀書真是夠辛苦的。不過現在競爭這么激烈,補補總沒有壞處,”劉慧萍女士感慨道,雖然補習的效果有時并不太明顯,“但如果不補可能會更差,我們當家長的可能只是求個心安。”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像劉慧萍女士這樣對補課持這種態度的家長基本占到了絕大多數。
教師“補課市場上的主力”
□記者:陳富祥
俞老師是蘭州市某中學的生物老師,在課外帶家教已有8年時間。他除了帶補生物的學生外,也帶補英語的學生,在周圍的學生和家長圈內小有名氣。
在放寒假前,不少家長就打電話提前給學生報名。“放假前報名的學生已有20多名。今年我打算回老家過年,所以收的學生少,再說也想在過年時好好休息一下,”俞老師說,“前兩年過年都沒有回家,除臘月二十八日到正月初三這幾天沒有補課外,一個假期都在忙。”
放寒假后的第二天,早上6點半左右,俞老師就起床了。不一會兒,9個補課學生都陸續趕到了他家,俞老師一天的工作正式開始。從7點到9點半,俞老師指導學生背了一遍單詞,講了一些語法知識,其余的時間指導學生做寒假作業。
補完課,還沒等這一撥兒學生走完,下一撥兒學生已陸續到了,坐在客廳里聊天。這一撥兒學生共有10名,是補生物“奧賽”的。從10點開始,俞老師滔滔不絕地講了兩個小時后,早晨的工作算是結束了。
“年前這些天我安排的課比較多,”俞老師端著一杯茶稍顯困乏地坐在沙發上,“下午還有一撥兒學生。這比平時在學校上課還忙、還累,帶學生就是這樣,沒有時間干別的事。”
除了這幾撥兒學生以外,俞老師還在一家家教中心帶課,每天一節,時間在晚上7點到9點。
說起帶家教的經歷,俞老師介紹說,最初,他通過家教中心或熟人介紹,上門給學生補課。后來,帶的學生多了,自己也稍有了點名聲,找他帶家教的人也就多了。自己班里的學生家長也來找,請他在課外給學生再補一補,推都推不掉。帶的學生一多,每天去學生家里補課太忙、太累。他索性就讓學生來他家,在家里騰出一間房子當起了教室。
“我的原則是不帶本班的學生,所以學生比較少,”他說,“不像有些有名氣的老師,他們帶的學生多,都在外面租教室或空房。”
這種現象在社會和學校里引起了不少反響。近兩年,蘭州市有些學校規定,不準教師帶本班、本校的學生。有些學校甚至禁止本校教師從事課外有償家教或補課。
“政策歸政策,規定歸規定。”俞老師說,“比如,不再帶本班、本校學生,有些老師就去帶外校的學生。一些教師與社會上的培訓機構合作,在培訓機構里搞起了補課。”
假期補課比平時更具有市場,補課的學生多。“現在,很多家長都是隨大流,看到別人的孩子補課,自己的孩子不補就好像不如人了似的,”俞老師對學生補課現象有自己的認識,“說實話,有些學生是不需要補課的,有些學生需要補,但要有針對性。一些學生家長往往不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方面需要補,而是盲目地補課,啥都補,結果既浪費了錢財又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做了很多無用功。”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寒假里不管是在自己家里給學生補課還是在輔導班、培訓機構兼職的老師,除了一部分大學生以外,像俞老師這樣,在中學任職的教師成了假期補課市場上的主力軍。
學生一直都在“被補課”
□記者:李昭輝
小貝是蘭州市七里河區某中學的一名高三學生,當問及寒假期間有什么打算時,小貝同學告訴記者:“補課啊,都高三了不補課還有什么可干的。”他還告訴記者說,假期學校里已經安排了補課,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占了整個假期的將近三分之二。補課的內容是學習下學期即將學習的新課內容,以便為下學期的總復習留有更多時間。除了學校正常安排的補課外,每天晚上,他還要到離家好幾公里以外的城關區一位老師那兒去補課。每天要補到晚上10點多鐘。“沒有辦法,明年要高考啊!只能如此。”在他看來,這種生活已經是一種常態了。
“高三了,一切都以學習為主,根本沒有時間考慮其他的事情。高考考不好可怎么辦呢!”小貝同學有些無奈地告訴記者,“班上的同學這時候都已經緊張得有些變態了。”
小貝的成績還可以。在他看來,補課就跟喝涼水一樣,雖然冰涼,有時還會拉肚子,但好歹也解渴。
“其實怎么說呢,補課這事嘛,確實很累。我們一學期24個星期都忙著學習,經過這么長時間的鍛煉,大家基本上都習慣了。同學們考慮得更多的是:功課落下來怎么辦?”小貝同學這樣說道,“到了高中,升學壓力巨大,大家都在拼命努力,任何一種疏忽都有可能導致高考的失敗,這是誰都不愿面對的一種結果。”
當然,也有一些同學在補課這件事上持一種更加主動的態度。比如,他們會約上幾個關系比較好的同學去補課。他們所找的老師,往往都是學校里比較優秀的教師。“他們能把一些課堂上講不清楚的問題講清楚,還可以給我們解答一些比較難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很難輕松地解答。” 小貝這樣說道。
輔導機構 搶分補課市場大蛋糕
□記者:練堂波
寒假剛剛開始,培訓市場就開始活躍起來,各種招生廣告悄然出現在街頭巷尾。
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蘭州市場上假期培訓班名目五花八門,美術、鋼琴、英語、作文、跆拳道……各種招生簡章和廣告隨處可見。在七里河一家專門從事美術培訓的機構,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像美術、鋼琴這樣的興趣班生源并不是特別多,但是生源比較固定。所以開辦時間越久的班生源就越多。”
除了這些以興趣為主的培訓機構以外,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開辦的一些常規的考科輔導班,如,語文、英語、數學等輔導班特別多。安寧區某中學的楊老師說:“這類輔導班多起來的主要原因是這些都是中考、高考要考的科目,而很多學生基礎不好,或者偏科,都希望在假期里能提高一下。”
在這樣的輔導班中,學生究竟能學到些什么呢?記者親臨過這樣一個輔導班,或者說是考科輔導班。這個輔導班坐落在蘭州市安寧區某小區,教室是一套住房改裝的,輔導班的幾位教師,都是從中學招聘過來的臨時兼職教師。
在輔導班里,教師上課的方式跟學校里差不多,不過比學校里自由多了,不受教材與成績的限制。在一堂小學英語輔導課上,老師先給學生教了一些單詞,然后老師邊設情景,邊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對話。上課的老師告訴記者:“由于班里各年級的學生都有,這樣的混合班很不好教。就拿英語來說,學生的詞匯量和語言組織能力不一樣,所以我盡量讓高年級的學生帶著低年級的學生,大家相互促進。”
在問及一個假期學生一般能學到什么具體的知識時,這位老師說:“要說學到多少知識,主要還是看學生。教師在輔導班里,依然是以引導為主,或者教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和解題技巧,有時候,完全是輔導學生的寒假作業。來這種常規科目輔導班的學生,基礎并不是很好,主要還是打基礎。由于輔導班里的學生不太好管,有的學生似乎像來玩的一樣,正常的教學秩序也常被打亂。”
這個輔導班的負責人廖女士告訴記者說:“3年中來她這里報名的學生家長,對學生參加輔導班沒有什么明確的目標,只求學生在假期里不給家里添亂,能把寒假作業做好就行。而不是因為一個假期玩過后把什么都忘得干干凈凈的,第二學期跟不上進度。”
廖女士告訴記者,由于很多家長的期望值不高,這也使得每到假期輔導班都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在走訪中記者還發現,有一種針對低年級孩子的輔導班,相當于托管班。除了輔導孩子的學習外,還負責學生的一日三餐,甚至睡覺。并且這樣的輔導班還比較吃香,收費也比較高。一位這種托管班的負責人說,參加這種輔導班的學生家長假期不放假、工作忙,白天沒法照看孩子,送孩子來這里不只是為補課,而是讓孩子有個人照看。
一位長期在校外培訓機構兼職的蔣老師說,假期培訓班很多,魚龍混雜。市場上很大一部分培訓班沒有一定的規模,也難以按規定行事。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有不少培訓班、輔導班都是租用民宅,請上幾個兼職教師,只要有學生報名就開課。因為沒有注冊,使得教育部門難以監管,甚至懶得監管,這類培訓班的教學質量不能保證。但是社會上的培訓、補課市場太大,有需求,有利益,所以這類培訓班、輔導班依然大行其道。
通過記者的調查,我們發現,除了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明令禁止的學校組織學生集體補課外,家長、學生、部分老師、輔導機構還共同促成了一個龐大的補課市場。寒假補課熱長期以來熱度不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恐怕在于家長的推動,就像采訪中劉慧萍女士說的那樣,無數家長讓孩子在假期去參加輔導班,去補課,大多數人都是在應試教育無形的壓力下讓孩子“多學一點”、求個安心罷了。
但是,無論是參加輔導班還是在家請家教補課,作為家長不能跟風、不能盲目地給孩子補,讓孩子“被補課”,而應當理性地看待補課。特別是在假期,讓孩子多一點休息娛樂的時間,或者有針對性地補一補,對學習成績的提高,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或許更有意義。
作為教師,如果能為學生提供一點咨詢,給學生一點建議,讓學生明白自己哪些地方需要補、而不是盲目地去補課,或許很多學生、家長就不會那么盲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