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英語教學;新教材;聽力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3(A)—0028—01
2008年8月,蘭州市教科所經過認真研究和調查,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新目標)》進行了靈活的調整、增加、刪減和改編。這為教師提供了靈活運用教材的機會,并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為目標,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下面筆者將自己運用新教材進行英語聽力教學的方法列舉出來,以便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要打好語音基礎
新教材雖然淡化了語音知識,但絕不是要削弱語音教學的力度,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打好語音基礎。英語的語音,既包括26個字母的讀音,也包括詞與詞之間的讀音規律,還包括句子的重音、語調等。例如,學完字母后,筆者沒有急于上課,而是花費一周時間來教音標,通過模仿、聽音、辨音練習強化訓練學生掌握單詞中長短元音、輔音、輔音連綴的讀法。通過多次的聽力練習后,學生的讀音就準確了。
二、瞬間速記,捕捉更多信息
速記就是邊聽邊作簡潔的記錄。這可以通過簡單明了的字符記號進行快速記錄?,F有許多已默認的字符,例如,CN代表China,UN代表The United Nations,USA代表The United States,M代表 mountain,tele代表telephone等;箭頭“←”“↑”“→”“↓”等符號表示不同的方向;用“<”表示little,用“>”表示many/much/lots of;用“=”表示the same as/means。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利用圖形符號的直觀性恢復省略掉的信息,以便快速喚起記憶。新教材中有配套的Activity Book,教學時筆者以聽力為主,每周都根據內容進行精心準備。如教學Unit 1 Test A時,筆者首先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圍圈而坐,不讓學生看書。聽第一遍時,讓學生用簡單的速記符號。如人名用阿拉伯數字代表,城市名用第一個字母代表,如有重復的地名時直接寫漢字,國家名用特定的縮寫字母來代表。聽第二遍時,讓學生歸類聽到的城市和國家名,并用自己的速記符號復述聽力材料的大概內容,之后打開書對照閱讀材料進行檢查。
三、聽說讀寫四項合練
許多外語專家說過,學外語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這充分說明要提高學生聽的能力就要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新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經過精心的挑選、組織,都融聽說讀寫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于一體,內容豐富有趣,知識面廣。另一方面,其聽力錄音的語速和節奏等都比較符合說話人的身份和語境,具有較強的真實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語言材料,讓學生在完成聽力任務的同時,模仿并朗讀所聽到的,最后開展自由對話。這種聽說結合的訓練遵循了先語言輸入后語言輸出的教學原則,為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奠定了基礎。另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后復習聽力材料中的對話,并讓學生將聽力材料抄在課本中相應的版塊旁。所以,聽、說、讀、寫就像汽車的四個輪子,要么四個輪子一塊跑,要么都不跑,不可能一個輪子跑,其他的輪子停著。例如,Book 2 Unit 12 Section B 1-2c的聽力教學設計如下。
步驟一,聽第一遍,讓學生聽出關鍵詞。
步驟二,讓學生聽第二遍并且復述。其目的是聽讀結合。只有聽懂了,才能接著說。也就是說,說能促進聽,聽能帶動說。
步驟三,讓學生在聽的同時邊看圖邊標號,以便更進一步加深對語篇的整體理解;完成后,讓學生看圖復述,可先讓英語學得較好的學生復述,再讓一般的學生復述,聽說讀的結合能使詞句的音、形、意在記憶中迅速統一起來,減少判斷誤差。
步驟四,教師提問一些和學生有關的問題。可以給每人一張問卷調查表,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填寫。這不但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還對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有一定幫助。
步驟五,圍繞本課的語言目標,在聽的基礎上從說讀擴展到寫。只有在聽寫過程中,學生才能直接理解、記憶,才能把所聽到的內容完整地記錄下來。經過這種訓練后,課文中的單詞和句子基本被學生消化了。當他們記下這些句子后,就能夠較好地理解句子的結構了,也可以提高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