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
困難;誤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3(A)—0020—01
信息技術對于教育教學的巨大作用,在新課程改革浪潮的推動下日益顯現。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的現代化、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和學校管理的公開透明化,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然而,在西部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農村學校,信息技術的推廣使用還存在著諸多顯而易見的困難和誤區,如不及時解決這些困難、糾正這些誤區,勢必會阻滯教育事業的發展。下面,筆者就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存在的困難
1. 專業信息技術教師數量上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在農村學校,近兩千多名學生的完全中學,專職信息技術教師只有三至五人,近千人的初級中學和縣直小學只有兩人左右,鄉鎮中心小學在兩人以下,農村小學則連一人都難以保證。
2. 信息技術教師專業技能普遍不能完全適應教學需要。許多學校為了“開足開齊”課程,硬把非專業教師推上信息技術教學的崗位。這些教師如果責任心強,還可以邊學邊教,而一些責任心不強的教師則把信息技術課當成打字練習課,甚至當成自習課讓學生去做其他課程的作業。
3. 教學觀念滯后。這主要表現在一些習慣于傳統教學的教師和少數學校管理者身上,他們認為信息技術是“副課”,開設信息技術課是白白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而在“主課”上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則被認為是“擺花架子”。
教學誤區
1. 無限夸大多媒體的作用。有些教師認為多媒體可以包攬一切,把所有教學任務的實現都寄托在多媒體上,忘卻了它僅僅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備課時,耗費絕大部分精力去制作課件;上課時,沒說兩句就要學生看大屏幕;自己本來可以范讀得很好的課文,也要通過音頻、視頻來演示。這樣除了使課堂顯得凌亂、不系統外,更重要的是使教師失去了自己教學的個性,使學生失去了許多實踐的機會。
2. 完全依賴網絡上現成的教學設計。有的教師,由于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盲目崇拜,認為網絡上的就是最好的,不顧及自己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對象等具體情況,凡網絡上能找到的,就下載下來,為我所用。
對策
1. 通過培訓解決信息技術從教人員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能走進學校從事信息技術教學的,少之又少。依靠這些人補充信息技術師資、優化信息技術教師隊伍,需要漫長的等待,這顯然是不現實的。目前,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走校本培訓之路,可以依托遠程教育、教師教育技術培訓課程、因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等資源,也可以利用本校、本地一切可利用的信息技術人力資源,對廣大中小學教師,尤其是那些將要上崗或已上崗而不能勝任的專職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
2. 引導教師充分認識信息技術的重要意義,促進其走專業化、現代化發展之路?!靶畔⒓夹g既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分支,又是所有學科發展的基礎。信息技術既是一個重要的技術分支,又已經深化為改造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薄陡咧行畔⒓夹g課程標準》對此作了重要闡釋,不是所有教師都十分明了的,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領導有必要引領教師重溫國家有關課程改革和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法規文件精神,領會其實質內涵,并用于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另外,現代化教育需要現代化教師,信息技術技能是現代化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教師要適應現代教育形勢,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就必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并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
3. 全社會齊心協力幫助學校解決信息技術教育硬件上的困難。硬件方面的困難,靠學校、教育主管部門解決,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尤其是各級政府要作好統籌,下大力氣,投入巨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敝灰覀儾恍概?,大膽實踐,就會實現課程改革所要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