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和《甘肅教育》的友誼與感情,真有說不完的故事。這些故事如同一串串珍珠藏在我心中,永難忘懷。值《甘肅教育》誕辰3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這位老教師——《甘肅教育》忠誠的朋友,從珍藏在記憶深處的幾件事上說說我和《甘肅教育》的友情吧!
1980年《甘肅教育》創刊號出爐了,我為之歡欣鼓舞。因為久已盼望能有一本反映咱們甘肅教育信息的刊物。捧著創刊號,讀著一篇又一篇樸實無華的文章,我心里泛起了一片片漣漪。她當時雖然幼小稚嫩,但卻貼近我們的工作實際,它搭建了隴原教師教育交流的平臺。廣大教師從這里聽到隴原教育的“教師之聲”,看到隴原教師辛勤勞動取得的豐碩成果。《甘肅教育》的誕生撥動了我拿筆寫一寫自己教學體會的心弦。
《甘肅教育》創刊后的第二年,有一天,我揣著一篇小學語文課教學設計的拙作,找到了《甘肅教育》的編輯,不好意思地說:“編輯老師,我……我有一篇稿件,想請您指教指教,行嗎?”編輯看著我羞澀的表現,笑著說:“好啊,您能支持我們的刊物是好事。我們先看看稿子再說。”真沒想到編輯老師這么客氣、和善,更沒想到在1981年第8期上竟然刊登了我這篇教學設計。接到編輯部寄給我的刊登有我拙作的刊物,我心里激動萬分。從那以后我和《甘肅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我不斷地將一篇篇教學小結、教后體會、教案設計送交給《甘肅教育》,《甘肅教育》也向我約稿交流。在甘肅省首次評選特級教師時,在《甘肅教育》上刊登的十多篇文章是我成為第一批特級教師的重要條件之一。是《甘肅教育》促我進步,是《甘肅教育》的編輯們扶我上馬,送我一程又一程,我的成長、成熟離不開《甘肅教育》這位良師益友。
為了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藝術,時任主編的岳正宗給我說,《甘肅教育》準備開辟一個教育故事專欄。他的這一超前設想又一次調動了我書寫班主任工作體會的心思。如何搞好小學班主任工作,正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我立即表態,這個活動一定參加,因為我和學生之間的故事如同“冰糖葫蘆”一串又一串,寫下來真是太有意義的事了。在這個極具新意又極具實踐性、趣味性、科學性和個性的欄目中,我連續寫了十多個教育小學生的真實小故事。故事發表后,許多老師、家長給我打來電話、寫信,贊譽《甘肅教育》這一欄目太有可讀性和啟發性了!在參與這個欄目的過程中,使我學會了寫教學故事,也提高了教育學生的能力。
后來,我在甘肅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擔任了一個職務。
為了讓甘肅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更上一層樓,讓更多的年輕教師盡快成長,立足隴原,走向全國,在馬光榮社長等社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由甘肅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組稿,反映隴原小學語文教學成果的5期《甘肅教育》贈刊問世了。這一舉措,又一次開辟了甘肅小學語文教育研究的先河。贈刊得到全國小語會崔巒等專家的肯定,也受到甘肅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歡迎和贊許。
甘肅教育社是我愛去也常去的地方之一,因為這里有一批又一批忠誠教育事業、待人熱情的編輯們。無論是年長的還是年輕的編輯都能給我溫馨的微笑、親切的關懷、具體的指導。我從他們身上體會到了一股奮發向上、不怕困難的精神。去年教師節前夕,編輯部的同志特邀我這個早已退休的老教師到編輯部和年輕編輯們交談退休后的生活、工作情況,讓我談談以前學校教學工作中的一些故事,這怎能不讓我備感親切呢?當我看到教育社里的中青年編輯在傳承老一輩編輯們的優良作風,不斷開拓創新,讓《甘肅教育》日趨成熟、茁壯成長時,怎能不讓我備受鼓舞呢!
我感謝《甘肅教育》,感謝甘肅教育社人。你們是“路基”、“人梯”,你們長年累月、默默無聞地在一篇篇稿件的“格子”里勤奮耕耘著、奉獻著,無數篇陌生作者的文章里浸透了你們的智慧、才華、心血和汗水。
甘肅教育的園地里,涌現出了那么多優秀教師、模范園丁、教學能手、先進教育工作者,他們每一個人的成長背后幾乎都有《甘肅教育》的支持、幫助和指導。
《甘肅教育》,我愛你,祝愿你與提升生命價值的甘肅教育事業地久天長,再創輝煌。
(作者系甘肅省特級教師、原甘肅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