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二十世紀后半期以來,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化,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無止境的欲望,過度開發大自然,打破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導致了一系列的嚴重后果。在這一新的時代背景下, 一種全新的文學批評理論:生態批評應運而生。生態批評從跨學科、跨文化的視角探討文學、文化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揭示了生態危機的思想文化根源,認為生態危機本質上是人類文化的危機,并將之投射到文學作品上進行分析和比較。
Edward Abbey,一位對環境運動影響極大的生態文學作家。他創作了多部生態文學作品,其中以1975年出版的The Monkey Wrench Gang最為著名。這部作品不是通過展現自然的神奇和美麗來吸引人們去親近大自然;而是表現和呼吁人們為保護生態而采取直接的、激烈的抗爭行動,即以生態保護為目的、以不傷害當事人人生安全為限度的“有意破壞”, 在文中首次倡導了“有意性生態破壞”。
二、 The Monkey Wrench Gang
The Monkey Wrench Gang主要描寫的是了一個以Hayduke, Doc. Sarvis, Bonnie, Seldom組成的四人小組的有意破壞活動故事。他們在一次游河旅行中意外相識,他們懷著對荒野共同的熱愛和對工業發展機制共同的反抗聚到了一起。他們組成了一個以“keep it like it was”為目的,以非暴力攻擊作為手段的“生態性有意破壞”群體。其中,由Doc. Sarvis出資并進行物資籌備,Seldom負責踩點和聯絡,Hayduke為執行先鋒,Bonnie在后方望風。雖然他們不總是一起行動,但是他們共同致力于破壞那些所見到的污染環境、破壞環境的任何事物。
三、生態有意破壞與保護
Hayduke是Abbey理想中所能希望成為的人。他是越戰的退伍軍人,帶有明顯的無政府主義觀念,我行我素,追求極端的自由,性格相當直爽,行為粗魯。但是他是小組中最生動、最具個性的一個,我們從小說中所看見的是一位可愛的生態衛士形象。即便是在危險面前,也充滿幽默。在小說中,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情況經常出現,這一切Hayduke都無法容忍,這樣就直接導致他成為一名“有意破壞者”。他是作者所描述的生態英雄的經典,也是作者生態思想的最高體現:荒野是我們的家,真正的家。
Sarvis醫生在小說中是知識分子的環保代表,是自然界遭受破壞后,人類自食其果的最直接的見證者。Sarvis醫生也是作者對知識分子的期望。他熱愛并向往山林荒野中輕松自在的生活,他憎恨現代都市文明和現代化發展給人類所帶來的種種問題和病痛。Sarvis醫生認為人類對自然的不斷破壞,不僅給自然帶來了不可修復的傷痕,同時人類本身也受到了懲罰。他想通過破壞機器的方式對抗唯發展主義,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忽視對生命的尊重。Bishop在追逐過程中突發心臟病時,這個慷慨的醫生做出了仁慈的、負責任的選擇,對他進行了及時的救治。
Bonnie作為知識女性,在隊中往往能做出較男性,尤其比是像Hayduke這樣一個“莽漢”更理智的思考。Bonnie的出現也體現了生態思想的基本原則—整體的、和諧的、多樣化的、相互依存的原則,打破了荒野只屬于男性的傳統觀念。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整個人類—不僅男性,也需要女性的參與。在Bonnie眼里,人類充滿欲望,人的所到之處無時無刻不在制造垃圾,破壞自然。Bonnie在組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Seldom作為職業向導,熟悉所走過的所有山山水水。通常在大家驚嘆自然的傳奇時,他則沉寂在回憶中。在作品中Seldom代表著普通群眾的愿望和訴求。他了解所有的山川、河流等,這為他們在逃避Bishop等的追蹤時提供了支持;他能通過嗅覺準確判斷天氣情況, 對大自然的了解,為隊員們在野外生存提供了必要保障。
Bishop Love是Seldom的老相識,他是政府等權力機構和唯發展主義者的代言人。Bishop自大的認為他能控制一切。他不惜一切代價要除掉妨礙他的人和物,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他毀林、開路、架橋;為了政治野心,出動裝備精良的大批人馬,對幾乎沒有反抗能力的“gang”進行圍剿。殘忍的人對待一切都是殘忍的。
四、結論
The Money Wrench Gang通過描寫四位主人公殊途同歸的保護自然的行動—為保護而破壞、為保護而保護,強烈要求喚醒人類,尊重自然界中的各種生命,熱愛大自然;強烈要求以“破壞”來反破壞,要以實際行動來保護生態環境、恢復生態環境,這樣才能使真正的人類文明得以保存,人類才能長久地生存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王諾.歐美生態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2]朱新福.美國生態文學批評述略[J].當代外國文學, 2003.
(作者簡介:江山,男,湖北,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英語語言文學方向;楊胡宏,女,四川,江西省九江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