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與野獸》與《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灰姑娘》以及《睡美人》一樣,是深受各個年齡段喜愛的童話故事。它是由法國作家博蒙夫人在1757年發(fā)表的一篇短篇童話。文章的主題是典型的“人獸之愛”:美麗的女主角和丑陋的野獸之間的愛情故事。好與壞,善與惡始終是文章的主線。眾所周知,文學與文化是緊密相連的,《美女與野獸》也不例外,它和基督教教義以及圣經(jīng)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一、《美女與野獸》的主題
(一)上帝的公平
上帝是公平的,公平地懲惡揚善。《美女與野獸》中的女主角Beauty的兩位姐姐,由于本性的惡劣而導致了邪惡的行為。結(jié)果,她們受到了上帝的懲罰——遭受不幸的婚姻和轉(zhuǎn)變成大理石雕像的悲劇。而Beauty的內(nèi)在本質(zhì)通過她與鎮(zhèn)上年輕人,落魄父親,丑陋的野獸之間的良好關(guān)系表露無遺。最后,她成了一位美麗的皇后,過著幸福的生活。
(二)愛與拯救
The Beast 原是城堡的王子,但被女巫變成了野獸,除非能找到人愛他。最后,他因為Beauty的真愛而恢復了原型,得到了拯救。Beauty真愛的美德影響了也感動了他,他們最終幸福的生活在美麗的城堡中。
二、 《美女也野獸》中的基督教義
(一)上帝的公平
上帝的愛不是多愁傷感的情愛,也不是無原則的溺愛,而是公正的對待所有人。
1、姐姐的原罪與懲罰
Beauty的姐姐心懷惡意而導致她們行為的邪惡,這是原罪的體現(xiàn)。基督教中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欲,在她們身上有了很好的體現(xiàn)。傲慢(依仗父親的財產(chǎn)盛氣凌人),妒忌 (Beauty的外貌和美德使得她們嫉妒,怨恨),暴怒(對Beauty在城堡的幸福忿怒),貪婪 (要落魄的父親買珍珠首飾之類),貪食 (每日參加聚會,舞會,過著奢靡的生活),懶惰 (破產(chǎn)后,終日無所事事)。結(jié)果,她們受到了上帝的懲罰---遭受不幸的婚姻和轉(zhuǎn)變成大理石雕像。
2、Beauty的美德與獎賞
Beauty的內(nèi)在本性也體現(xiàn)了基督教的七美德——貞潔,節(jié)制,慷慨,熱心,溫和,寬容,謙遜。謙遜 (從不炫耀自己的美麗,很謙遜的對待所有人),貞潔 (拒絕所有人的求婚,保持貞潔),慷慨 (對待窮人也是很友好,幫助他們),節(jié)制 (從不要求父親買貴重禮物,不得已情況下要求了一束),寬容 (寬容姐姐對自己的種種惡劣行為) 除此之外,Beauty犧牲自己孝順父母,勤勞自給自足,勇敢面對野獸,對未來抱有希望。這些都是基督教所提倡的。上帝是公平的,給予了善人所應(yīng)得的,讓她和野獸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二)懺悔與拯救
原罪是人類的本質(zhì),所以懲罰不是解決原罪的本質(zhì)方法。只有原罪者意識到,承認并懺悔他們的所作所為才能得到上帝的寬恕和拯救。故事的結(jié)尾,女巫說只有變成大理石的姐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才有可能恢復原形,而這種權(quán)利只在上帝的手中。上帝有絕對的審判權(quán),原罪這唯一能做的就是內(nèi)心的懺悔。這在圣經(jīng)中很好的體現(xiàn):伸冤在我,我必然報應(yīng);所以應(yīng)當回想你是從哪里墮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里,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
(三)愛與救贖
哥林多前書中記載到:愛是忍耐,又有恩賜,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Beauty都做到了,她就是愛的化身。她友好的對待鄰居,不管他們是窮是富。愛就像圣經(jīng)中所比喻的像酵母,會影響和傳染他人。當Beast看到Beauty勇敢的替父來接受懲罰時,就決定不傷害她,而且對她非常地關(guān)愛。日復一日,他被Beauty的內(nèi)在本質(zhì)所感染就愛上了她。Beauty也發(fā)現(xiàn)了Beast內(nèi)心的溫柔與善良完全淹沒他丑陋的面孔。對他的尊重,友誼也演變成了愛意。Beauty對所有人的愛,也轉(zhuǎn)化成了對他們的一種救贖。
Beauty為了別人得到上帝的拯救寧愿犧牲自己:父親和哥哥的安危,姐姐的幸福,Beast恢復原形,整個城堡恢復人型。Beauty就象征著基督,她的愛讓Beast得到了新生就好比基督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人類的重生一樣。愛是上帝給予的神圣的恩賜,它使人類從孤獨存在的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樯鏍顟B(tài),也是把人類從永恒的死亡中喚醒的拯救力量。愛就是基督教最本質(zhì)的教義——不只是家庭成員,朋友,親戚的內(nèi)部之愛,也是整個人類之間的大愛。
(四)自由意志
Beauty內(nèi)在本質(zhì)中有一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由意志。當父親破產(chǎn)時,Beauty選擇了與他生活在一起;Beauty拒絕了所有的求婚,選擇照顧年老的父親;Beauty下定決心犧牲自己代替父受罰,Beauty決定回到城堡和丑陋的Beast的生活在一起。她堅持自己的自由去選擇自己的生與死。自由意志是一個很重要的神學概念。人類之父亞當因為嘗了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園,也是由其自由意志所做出的選擇。人類有能力辨別是非對錯,這是人類的本質(zhì)。
三、結(jié)語
《美女與野獸》這則童話故事是典型的反映基督教思想的歐洲文學作品。故事集中反映原罪和對邪惡的懲罰,以及美德和對善良的獎賞,以此來突顯上帝的公平。愛是一個重要的主題,也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教義。從基督教教義的角度對《美女與野獸》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文化與文學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宗教。如果我們想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學,熟讀圣經(jīng)會是較好的捷徑。
參考文獻:
[1]賴肯著,黃宗英譯.圣經(jīng)文學導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賴肯著,李一為譯.認識《圣經(jīng)》文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3]梁工,盧龍光.圣經(jīng)與文學闡釋.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邱永旭.《圣經(jīng)》文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
[5]朱維之.圣經(jīng)文學十二講.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郭瑞平(1985-),女,河南濮陽人,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