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方便法院原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海事訴訟管轄權的擴張與爭奪,因此成為限制以船舶扣押地為連接點而設立的過度管轄權的一種重要途徑。然而我國現行立法對不方便法院原則并沒有作出規定。本文將針對該原則在海事管轄權中可發揮應有功效做出可行性分析及進行設計和安排。
一、不方便法院原則在海事訴訟中的可行性分析
從一國角度而言,擴大本國司法管轄權,除為本國法院增加訴訟資源外,同時可提升本國在國際航運和法律界的地位,應該說是一舉多得的。但是訴訟資源的總量畢竟是一定的,一國管轄權的擴張必然會引起另一國管轄權的縮小,從而引起管轄權的爭議是不可避免的。而不方便法院原則可以緩解我國與外國法院間海事案件管轄權的矛盾,也可維護雙方當事人的正當利益,因此引入不方便法院原則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可行的。當然有人會懷有疑心,我國的法制具有大陸法系色彩,將不方便法院原則引入我國法律之中的條件是否具備?在我國海事訴訟領域,由于海事管轄權制度與普通民事管轄制度相比既有共同性,也有其獨特的一面,所以在海事訴訟領域存在引入不方便法院原則的空間和土壤。
大陸法系國家的管轄權制度是建立在方便法院理念基礎之上的,以追求法律安定為首要目標,法院只有在其系方便法院時才擁有管轄權。管轄權立法明確規定行使管轄權的條件,當法定條件滿足時,法院就擁有管轄權,而該法院即為方便法院。由于管轄權的行使以明確規定的法定條件為基礎,所以這些法定條件并沒有給法院留下自由裁量權或靈活行使管轄權以適應個案需要的空間,從而也就根本不存在適用不方便法院原則的必要。與此不同的是,英美法系國家的管轄權制度是在確保個案公正合理的解決和保護被告的合法權利,從而為法院行使管轄權留下了自由裁量的空間。因此當法院擁有的管轄權并不是建立在方便法院基礎上時,法院則擁有以不方便法院為根據拒絕行使管轄權的權力。我國《民事訴訟法》和《海事訴訟法》除明確規定了許多形式管轄權的形式依據外,還規定了扣押管轄原則及其他保全管轄制度。《海事訴訟法》第19、61、72條明確規定,海事請求保全(主要是扣船)/海事強制令/海事證據保全執行后,當事人就該海事請求,可以向采取海事請求保全/海事強制令/海事證據保全的海事法院或其他法院提起訴訟。因而可以說,海事保全管轄制度的存在為不方便法院原則的引入提供了充分的根據。鑒于海事訴訟領域裁判管轄權有擴張行使基礎之趨勢,為避免管轄權行使的沖突,不方便法院原則,實可作為一國法院對管轄權行使上作明智決定之工具,此一原則對緩和司法行政制度之不公平及避免國際管轄權實際之沖突,似乎為必須且正當。
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的兩便原則為不方便法院原則的引入留下了一定空間。在船舶扣押條件下,扣船法院取得實體管轄權往往具有較高的偶然性,由該法院進行管轄可能對當事人及法院本身均構成不方便。對當事人而言:不熟悉外國的法律制度,交流存在障礙,法律文書要經過多重的質證、認證等。對扣船地法院而言:外國法律的查明與適用困難,質證認證困難,扣船法院的裁判在外國獲得承認和執行困難。適用不方便法院原則正是從“兩便”原則出發對本國法院的管轄權進行自我監督、自我限制,從而有效地防止選擇法院及其他對法院選擇程序的濫用,避免因原告選擇一個不方便法院而導致對被告利益保護及司法公正的實現陷入困境。依據“兩便”原則,不方便法院原則不僅不會損害一國的司法主權,相反由于其強調司法公正,其適用不僅能夠防止或解決國際海事管轄權的沖突,而且對國際司法協助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為此可以借鑒聯合國扣船公約確立的原則,在《海訴法》第19條授權扣船法院在如下條件時可拒絕行使實體管轄權:(1)如果行使該項管轄權不符訴訟“兩便”原則或違背我國的公共利益;(2)存在另一家更為適當的外國管轄權法院;(3)它愿意并能夠行使該管轄權和做出公正判決。
二、適用不方便法院原則的條件和結果
“不方便法院”的判斷標準諸如:當事人訴訟便利情況、語言、原被告雙方的船籍、爭議與法院地國聯系的密切程度、證據的可取的性、對外國法的熟悉程度、費用的支出及外國法查明的可能性及判決結果是否為外國承認及執行的程度等。現實總是格外復雜,個案有個案的特殊,難以統一標準。因此我們可以細化這種思路和清晰的分辨個別因素以便于考量,在海事訴訟中具體應考慮如下情況:
對受訴國而言:(1)是否違反公共秩序;(2)案件處理結果與本國的密切程度。
對當事人而言:(1)取證,出庭是否方便;(2)差旅費,訴訟費用是否適宜,當事人可否避免巨額訴訟費用,降低訴訟成本;(3)選擇外國法院管轄權是否會使訴訟當事人喪失既得權利等。
對受訴國法院而言:(1)是否存在一個同樣具有管轄權的法院;(2)被告是否提出了管轄權異議;(3)海事案件的發生地和結果地是否出現在受訴國;(4)是否意圖規避本國法律。
一般地,法院適用不便審理法院原則應該中止訴訟,而不是駁回訴訟,這樣在另一法院拒絕管轄或其程序明顯不公或拖延或因其他原因而有必要恢復訴訟程序的條件下為避免因自身管轄權已經喪失或程序已經終止而無法恢復其訴訟程序的困難,扣船法院可以裁定中止而不是終止本院的訴訟程序。
三、適用不方便法院原則的附隨程序問題
在扣船法院決定拒絕行使實體管轄權后,還必須解決其他一些附隨的程序問題:如何使本院的扣船保全程序與另一管轄權法院的實體審判程序有機銜接;如何處理被扣船舶或該法院所保存的擔保等。對于前一問題, 《1999年扣船公約》作出了指引,其第7條第3款明確要求締約國法院承擔責令扣船申請人限期向管轄權法院提起訴訟或向仲裁庭申請仲裁的司法協助義務。對于后一個問題,應充分發揮國際協調原則精神,其扣船或擔保應為執行實體管轄法院的判決提供保障,否則扣船的首要宗旨將蕩然無存。
參考文獻:
[1]郭樹理.不方便法院原則在中國的適用[M].法學雜志,1999(6).
[2]徐卉.涉外民商事訴訟管轄權沖突研究[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崔道遠,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際私法專業碩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