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說文解字》中收“竹”部字一百四十四個,重十五。其中有竹子以及竹子各部位的名稱、竹子形狀以及衍生出來的動作、竹子制成的各種生產生活用具。竹子以及竹子相關組成部分、形狀以及衍生出來的動作只占全部竹部字的少數,而竹子制成的各種生產生活娛樂用具占絕大多數,本文簡單介紹一下竹子以及竹子相關組成部分,重點分析各種竹制品,以期了解當時的人民對竹子的利用。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載了竹子以及竹子相關組成部分?!爸?,冬生草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凡竹之屬皆從竹?!边@是對竹的總稱。《說文解字》中還對竹進行了簡單的分類,有大竹、小竹、做箭的竹等。如:“箘簬”,一種竹名;“筱,箭屬,小竹也”;“簜,大竹也”;“箭,矢也”,一種箭竹,因適合用來做箭而得名。竹子的各個部分也因用途不同有各自的名稱?!肮S,竹胎也”即竹筍;“箁,竹箬也”、“箬,楚謂竹皮曰箬”即竹皮;“節,竹約也”即竹節; “笨,竹里也”、“笢,竹膚也”。從這些不同種類的竹子以及竹子各部位的名稱可以看出古人已經知道了竹子可以食用以及制做工具的用途了。
隨著人類對竹子的認識不斷提高,竹類利用日益廣泛,人們對竹子進行加工,制成各種各樣的竹制品,廣泛運用于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領域?!墩f文解字》中記載了許多竹制品,本文將從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文化藝術三個方面分析古人對竹子的利用。
一、日常生活
竹子具有堅韌、耐腐蝕且柔韌性好的特點,它常常被人們用來制作各種日常生活用具,《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各式各樣竹制的炊飲具和寢具最能體現古人對竹子的利用,也充分說明了竹子與人民的飲食起居息息相關。
首先在飲食方面,“筍,竹胎也”即竹筍,且筍有春筍、冬筍之分。竹筍在當時就已成為人們的食物,至今仍是一道美食。當時的炊飲器具豐富多樣:淘米用的“籔”、蒸鍋中的竹屜“箅”、 盛飯用的“筥”“笥”“簞”“簁”“箄”“篿”、筷子“箸”、 盛筷子和勺的竹籠“籫”、盛杯盤之類的器皿的“笿”、儲存谷物的“篅”,還有祭祀時用來盛食物的“簋”“簠”“籩”“簝”等。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古時候的人民對飲食已經非常講究了,光盛飯用的器具就區分有蓋無蓋、圓形非圓形的。如“篿”就是一種圓形的竹器,“簞”是一種盛飯食的有蓋的圓形竹器。其次是在起居方面,勤勞的婦女們用來梳妝打扮以及縫衣、熏衣的竹制用具顯示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愛美和勤勞的優良品質。古代用來別住挽起的頭發的東西叫“筓”、梳理頭發以及裝飾用的叫“篦”、裝首飾的竹匣子叫“籨”、縫衣服用的針叫“箴”、熏衣服的叫“篝”。除了這些,古代勞動人民還會利用竹子平滑、清涼的特性制成扇子“箑”、簾子“簾”、床墊“簀”“笫”、席子“筵”“簟”“籧”、雨具“笠”、“簦”,“笠”是用竹蔑等編的帽子、“?!奔从陚?。
二、工農業生產
在中國古代社會生產中,無論是簡單工具還是復雜工具,竹都是生產工具的一種重要制作材料。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利用竹子這一寶貴資源制做出這些形形色色的工具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認識自然與利用自然的智慧、勇氣和理想?!墩f文解字》中記載的生產工具主要是手工類、漁獵類和畜牧類工具。紡紗收絲類的工具有“籆”“筳”“筦”“筟”。 “籆”是絡絲的工具,“筳” 絡絲、紡紗或卷棉條的用具,“筦”是絡絲的竹管,“筟”是絡絲紡紗的工具。漁獵工具有“笯”“籱”“巖”。 “笯”是鳥籠,“籱”是罩魚的工具,“巖” 繳射飛鳥時作隱蔽的物體。畜牧工具“籧”喂牛用的圓筐,“篼”是喂馬用的竹器。還有一些農業生產勞動用具,如:竹索“筊”“筰”。
除了這些手工類、漁獵類和畜牧類工具生產工具,當時的交通工具的主要材料也是竹子。馬車和船是當時主要的交通工具。人們利用竹子堅韌的特性制作車蓋的竹骨架“筤”、車箱“篚”、車闌“笭”、撐船的“篙”等用具,利用竹子的柔韌性則可以制成驅趕馬的鞭子“策”“箠”“笍”、洗刷馬的篦子“箾”、篾織的船帆“筞”等用具。用剖開而未去節的竹子做成船槳“蔣”。另外還有一種交通工具:竹制的便轎“箯”。
古代矛戟的柄“籚”,古代背在身上盛弩箭的器具“籣”,用竹、木或獸皮等做成的盛箭器具“箙”,揉制弓弩使其成形的工具“殿”等兵器也是利用竹子堅硬、柔韌的天然屬性制成的。因為這些兵器同樣可以用于捕獵,所以把它放在工農業生產這一大類里。
三、文化藝術
繼甲骨文金文之后,主要的書寫材料由動物的骨頭、青銅器轉變為竹片和帛,由于帛價錢昂貴,竹便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書寫有文字的竹片叫“簡”。把寫有文字的竹片編起來就成了“冊”。竹成為中國文化傳承積累的載體,它為我們保存了東漢以前的大批珍貴文獻,如《尚書》、《禮記》和《論語》等都是寫在竹簡和木簡上的。從《說文解字》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已經有記載貢賦、人事及戶口等檔案的“籍”;(下轉5頁)(上接3頁)兒童習字的竹片“籥”;古代進行封爵、置官、命使和調遣兵將的憑證的“符”;記錄讀書心得體會的“箋””;古代君臣朝會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笏”。“霑,蔽絮簀也。”《段注》改為:“霑,潎絮簀也。”并注曰:“潎絮簀即今做紙密致竹簾也?!奔丛旒埰瘽{用的竹簾。用竹造紙,標志著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巨大發展和成就,紙代替竹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繁榮。
竹是古代“八音”之一,人們常用“竹”代表管樂,用“絲竹”代稱音樂。在中國傳統樂器的制作方面,竹是制作樂器的重要材料,中國傳統的吹奏樂器和彈拔樂器很多是用竹制造的,至今仍得到廣泛地使用。竹子圓筒形的外形,對于制作管樂器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了?!暗选?、“簫”是我們很熟悉的管樂器?!墩f文解字》中記載的管樂器分有簧無簧兩類。有簧的有“竽”“笙”“簧”“管”等,無簧的有“簫”“筒”“籟”“箹”“笛”“箛”“篎”。竹子同樣是制作弦樂器的重要原料,像“筑”和“箏”就是弦樂器?!肮~,鼓弦竹身樂也。”一種拔弦樂器,“筑,以竹曲,五弦之樂也?!币环N古擊弦樂器。古代用于警戒或督役的哨子“篍”也是用竹子做成的。從《說文解字》中記載的竹制樂器可以看出,當時管樂器比較發達,而弦樂器則比較少。
另外當時還出現了一些與竹子有關的游戲,如博戲“簺”、棋戲“簙”還有投壺游戲“籌”。
古代用以計數的籌碼“筭”也是用竹制成的。用來占卜的用具也多用竹制成,如“簽”和“筮” ,“筮”是用來問吉兇的占卜工具。
古時候的勞動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將竹子做成各式各樣的娛樂消遣用具,大大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
我國得天獨厚的竹子資源,使得早在五、六千年前人民就開始認識、利用竹子?!墩f文解字》中有關竹部字的記載更讓我們進一步看到古人對竹子的開發和利用。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將這些寶貴的竹資源運用到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以及文化藝術各個方面,不斷豐富和發展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1](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關傳友. 中華竹文化概覽[D].安徽:皖西學院,2001.
[3]李世東,顏容.中國竹文化若干基本問題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7.
[4]唐劍鋒.從《說文解字·竹部》看中國竹文化[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7.
[5]姚琳琳.《說文解字·竹部》字研究[D].成都:西南大學,2007.
(作者簡介:王鳳(1986.10-),女,湖南衡陽人,碩士,貴州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