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泰山野生黃精的地下根狀莖芽和地上莖莖尖為試材進行組織培養。結果表明,誘導產生不定芽的適宜培養基為MS+4.0 mg/L 6-BA;增殖培養基為MS+1.5 mg/L TDZ+1.0 mg/L 2,4-D;生根培養基為改良1/2MS+0.5 mg/L NAA+0.3~0.5 g/L活性炭,生根率最高達55%。試管苗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馴化煉苗,移栽成活率達90%。
關鍵詞:泰山;野生黃精;組織培養
中圖分類號:S567.5+30.43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1-0012-03
泰山黃精也叫老虎姜、雞頭參、黃芝、仙人余糧,是雙子葉百合科植物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ex Redoute)、熱河黃精(Polygonatum macropodium Turcz)的干燥根莖[1]。主要分布于泰山、徂徠山、沂蒙山區,喜生于蔭坡、石壁、雜草叢或樹下的巖石縫隙,尤以泰山風景區生長的黃精和熱河黃精材質機理為佳。以根狀莖入藥,具有補脾潤肺、養陰生津、補中益氣等功效。可藥食兩用,其根、莖含有菸酸、醌類、多糖、生物堿、粘液質、強心甙等多種對人體有重要作用的化學成分和活性物質,具有增強免疫、延緩衰老、抗病毒、延長壽命、提高記憶再現能力的作用[2],被譽為泰山四大名藥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現代醫藥的快速發展,泰山野生黃精因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而遭大量采挖,致使其野生資源愈來愈少,生態平衡受到破壞。因此,我們對其進行了組培快繁技術研究,以期在短期內繁殖大量苗木,能夠有效保護和持續開發利用這一珍貴瀕危藥食植物,滿足市場需求。
1 材料與方法
本試驗于2007~2009年在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所組培實驗室進行。4~6月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泰山野生黃精,用水刷洗干凈,去掉葉片和根系,切下根狀莖上的芽,剪取地上莖的頂芽(2~3 cm),將以上所獲芽裝入瓶中,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1~2 h,在超凈工作臺上用1% 新潔爾滅表面滅菌15 min,無菌水沖洗3次,再用0.1%升汞滅菌3~5 min,無菌水沖洗3~5次,接種至誘導培養基[3]。待分化成苗后,轉至增殖培養基增殖。取3.0~3.5 cm的芽苗轉入生根培養基培養。25天后馴化煉苗。
基本培養基MS,瓊脂6.5~6.8 g,蔗糖20~30 g/L,pH值5.6~5.8。培養環境溫度(25±2)℃,光照強度2 000~3 000 lx,光照時間為10~12 h/d。
誘導培養基中添加4種濃度的6-BA;增殖培養基中分別添加3種濃度的TDZ和2,4-D;生根培養基中分別添加3種濃度的NAA和活性炭。
2 結果與分析
2.1 6-BA對野生黃精外植體生長和分化的影響
外植體接種2周后,莖尖及根狀莖芽開始萌動;4周后芽明顯膨大,并有一定程度的伸長,同時,基部有少量愈傷組織陸續產生;30天左右時,葉片開始展開;第45天的誘導分化和生長情況見表1。由表1看出,培養基中添加不同濃度的6-BA,對誘導產生不定芽有一定影響。6-BA濃度為4.0 mg/L時,誘導率最高,達43.0%,芽苗健壯;6-BA濃度增高或降低時,芽誘導分化率均降低,芽苗徒長黃化。試驗表明,誘導泰山野生黃精產生不定芽時,MS培養基中6-BA 最佳濃度為4.0 mg/L。
表1 6-BA對泰山野生黃精誘導產生
不定芽的影響
處理6-BA濃度(mg/L)接種個數誘導成芽個數誘導率(%)不定芽平均生長高度(cm)生長壯況
12.030827.00.7矮小、黃化
24.0301343.00.9健壯、綠色
36.0301137.00.9正常、綠色
48.030930.01.0弱小、淺黃色
2.2 TDZ和2,4-D對泰山野生黃精繼代增殖的影響
將芽苗轉接到增殖培養基上,培養基中分別添加濃度為0.5、1.0、1.5 mg/L的TDZ和2,4-D,共9個處理,20天后調查其增殖情況(見表2)。結果表明:芽的增殖系數隨著TDZ濃度的提高而增長,當TDZ為1.5 mg/L時,增殖系數達到3.8~4.5;在3個TDZ 濃度中,均以2,4-D添加濃度為1.0 mg/L時增殖系數最高,分別為3.1、3.7和4.5;9個處理組合比較,TDZ濃度為1.5 mg/L、2,4-D為1.0 mg/L時,增殖系數最高(4.5),有效苗達96%,但芽苗生長較弱、細長、葉色稍黃。
表2 TDZ和2,4-D對野生黃精繼代增殖的影響
處理TDZ濃度(mg/L)2,4-D濃度
(mg/L)接種個數增殖個數增殖系數
10.50.530662.2
20.51.030933.1
30.51.530812.7
41.00.530872.9
51.01.0301113.7
61.01.5301023.4
71.50.5301143.8
81.51.0301354.5
91.51.5301204.0
2.3 NAA和活性炭對試管苗生根的影響
取3.0~3.5 cm且具有3片以上健壯葉片的無根試管苗,接種至含不同濃度NAA和活性炭的改良1/2MS培養基中進行生根培養。15天后根原基開始形成,25天后的調查結果見表3。NAA為0.5 mg/L時,生根率最高,3個處理的平均生根率為44.3%,單株生根3.7條,平均根長1.0 cm;其次為1.0 mg/L的NAA,可見濃度過高、過低均不利于生根。活性炭濃度為0.3 g/L時,生根率較高,3個處理的平均生根率為47.7%,單株生根3.9條,平均根長1.2 cm,且根較粗壯;活性炭為0.5 g/L時,生根率、單株生根數和根長與前者相差較小;而濃度為0.8 g/L時,生根率、單株生根數和根長均明顯下降,分別為32.0%、2.9條、0.7 cm,說明適宜濃度的活性炭有利于試管苗生根,高濃度的活性炭對生根不利。綜合分析可以看出,促進野生黃精試管苗生根,選用改良1/2MS+0.5 mg/L NAA+0.3~0.5 g/L活性炭較為適宜。
表3 NAA和活性炭對野生黃精試管苗生根的影響
處理NAA濃度(mg/L)活性炭濃度(g/L)生根率(%)單株生根數(條)平均根長(cm)
10.10.3473.70.9
20.50.3554.11.3
31.00.3414.01.5
40.10.5383.51.1
50.50.5443.81.0
61.00.5514.01.0
70.10.8343.00.8
80.50.8343.20.7
91.00.8282.60.5
2.4 煉苗移栽當試管苗長到4 cm左右且有4條不定根時,除去瓶蓋,室內放置2~3 d。用鑷子小心取出試管苗,洗凈根部的培養基,移栽至草炭土∶田園土∶沙子(2∶1∶1)配制的基質中,澆透水,噴灑0.1%的多菌靈溶液。移栽初期需搭建小拱棚,覆蓋透明塑料布,適當遮蔭,保持環境溫度15~25℃,空氣相對濕度80%,定期澆灌營養液,15天后,除去塑料布,逐漸通風,增加光照,轉入常規管理。30~40天后移入大田,以春季移栽成活率最高,成活率達90%[4]。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表明,野生黃精組培快繁較適宜的誘導培養基為MS+ 4.0 mg/L 6-BA,增殖培養基為MS+1.5 mg/L TDZ +1.0 mg/L 2,4-D ,生根培養基為改良1/2MS+0.5 mg/L NAA+0.3~0.5 g/L活性炭。生根后試管苗移栽成活率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