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鐵路是我國現今惟一營運著的米軌鐵路,修筑于1903年~1910年,南起越南的海防港,途經越南首都河內,北抵云南昆明,全長854公里,其中云南境內有465公里,是法國殖民主義的產物。滇越鐵路通車后,客觀上也促進了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目前,泛亞鐵路昆明至越南段已經開工新建,預計兩三年后可通車營運,到時滇越鐵路將結束它的百年運營史,從而退出歷史舞臺。現在的滇越鐵路已是慘淡經營,部分車站被陸續關閉,一些建筑和設施已廢棄閑置甚至被拆除,如何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已成為地方政府和各有關部門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滇南曾經營運過一段更特殊的鐵路一個碧石鐵路,這是滇越鐵路催生出來的中國第一條、也是惟一的一條民營鐵路,起于我國著名的“錫都”個舊,經雞街站一端接到石屏縣,另一端通達蒙自縣碧色寨車站和滇越鐵路相連。始建于1913年,軌寬僅0.6米,稱“寸軌”,設計時速25公里,但實際運行速度只有10余公里。在上坡路段,乘客會跳下來和火車一起“散步”。其中長31公里的雞個段(雞街至個舊)一直營運至1991年。雞個段全線停運后,因缺乏必要的保護措施,許多車站、設施逐漸被拆除和破壞。原個舊火車站成了商場,道心被混凝土填平,周圍建起了鱗次櫛比的高樓,其他鐵道線上的站房、橋梁、鐵軌已經坍塌、淹沒在雜草叢中,破敗不堪。當時世界上最窄的寸軌鐵路,已經完全變成了廢墟,曾讓滇南人引以為榮的玩具般的“小火車”,成了他們心中抹不去的遺憾。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對滇越鐵路必須未雨綢繆,早作規劃,以免重蹈覆轍。
滇越鐵路(及個碧石鐵路)是一項大型的線性文化遺產,體量大、內涵深、外延廣。它關聯中國、越南、法國三個國家,在我國境內跨越紅河、昆明兩個州市,穿越河口、屏邊等十一個縣市,涉及鐵路、交通、旅游、建設、文物等多個部門。要保護好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需各級有關政府、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加強溝通與協調,理順關系,達成保護共識,加強研究、調查、保護、宣傳力度,加大在文物維修方面的資金投入。同時,我們必須做好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工作,充分發揮遺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也是我們保護的目的和出發點。
滇越、個碧石鐵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創造了世界鐵路史上的許多經典范例,是中國勞工血汗的結晶,在中國特別是在云南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也發揮了重大作用。滇越、個碧石鐵路的歷史內涵豐富,文物點眾多,具有豐富的歷史信息,除文物價值外,本身也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鐵路多穿行于珠江、紅河兩大水系的崇山峻嶺之間,或穿峽而過,或沿河而行,自然景觀雄偉壯麗。另外,鐵路經過的許多地區也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的旅游景點。河口縣是著名的邊陲小鎮,邊境旅游十分興旺,屏邊縣有大圍山風景名勝區,建水縣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歷史文化名城,蒙自縣是紅河州州府所在地、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就整體來說,鐵路及鐵路沿線都具有很好的旅游開發前景。
根據鐵路的營運特點,結合文化遺產本身的內涵及當地的社會經濟狀況,政府和有關部門可以對滇越、個碧石鐵路進行靈活多樣的開發利用,從而實現“保護——利用——保護”的良性循環,讓文化遺產發揮啟迪民智、教育民眾的社會功能,同時促進地方旅游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1 旅游景點開發對一些文物遺存較為集中的鐵路站所,可以作為當地的旅游景觀進行開發利用。如蒙自碧色寨車站,它是滇越鐵路個碧石鐵路米軌與寸軌交匯換裝的一個車站,當時各大商號,外商公司的倉庫、轉運站、供銷處等機構紛紛設立于此,屬于當時的特等站,曾經“繁榮”一時。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包括碧色寨車站站房、個碧石鐵路站房、哥臚士酒店、大通公司四個文物點,周圍還留存哥臚士酒店、蒙自海關碧色寨分關、云錫公司轉運站、大通公司等舊址,原貌保存都基本完好,總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又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個舊雞街火車站,也保留有較多的原貌建筑及一臺寸軌機車,其他還有開遠火車站法式建筑群、彌勒巡檢司火車站法式建筑群等。對這些文物遺存較集中的站所,通過產權轉移后,都可以納入當地的城鄉建設和旅游發展規劃,只要進行必要的修復和環境整治,恢復其原有風貌,就可開辟為參觀、娛樂、餐飲、度假、休閑場所,從而成為當地別具一格的旅游景區。
2 旅游線路開發選擇具有重大開發價值的鐵路線段,把鐵路營運和旅游觀光結合起來,是最合理、最有效的開發方式。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印度大吉嶺喜瑪拉雅鐵路和奧地利塞梅林鐵路的經驗,這兩條鐵路的歷史、現狀都和滇越、個碧石鐵路有相似之處。把鐵路營運變為鐵路旅游,把旅客變為游客,把原來枯燥無味的旅途變成觀光旅游的享受,采用動態的開發方式,更能把文化遺產的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充分展示出來。滇越鐵路蒙自至河口段,在屏邊河口兩線境內幾乎都是在崇山峻嶺中穿梭,和湍急的南溪河并肩而行,沿途風光秀麗;北端連紅河州政府所在地,南端達邊境城市;同時鐵路線上遺留有“人”字橋、白寨大橋、中越大橋、臘哈地火車站等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的文物點。開遠至彌勒段,沿珠江上游——南盤江峽谷而行,兩側峭壁綿亙、奇峰羅列、野趣橫生,也具有很強觀賞性。再如個碧石鐵路雞個段,寸軌小火車一直是許多云南人難以釋懷的記憶。修整后,恢復為旅游營運,讓游人重坐這“玩具”般的小火車,懷舊獵奇、體驗歷史,必將受到大眾的歡迎和喜愛。當然,對這幾條線段的旅游開發并不是簡單的火車營運。首先要對沿線的一些設施和重點車站進行必要的修繕、重建,拆除一些不必要的現代建筑物,盡可能恢復原貌;然后,根據旅游觀光的需要,合理調整、設置列車停靠站,在沿線自然特別秀麗或有重要文物的地段,可設置停靠點,讓旅客駐足觀賞、攝影留念。同時,用于營運列車的機車、車廂也要恢復到20世紀初的風格,既要典雅又要舒適合理。此外,在一些停靠站點可進行紀念品、地方土特產品、民族工藝品、地方風味小吃等商品開發,在苗族、彝族聚集地段,還可舉辦民族歌舞表演、民族節日展示等活動,豐富旅游內涵,延伸產業鏈,提高旅游附加值。
3 新型營運路線開發泛亞鐵路云南段是從原昆玉(昆明~玉溪)鐵路延伸至河口的新線,因為所經過的地區和原有鐵路不完全相同,所以泛亞鐵路云南段建成后,并不能完全取代滇越、個碧石鐵路的運輸功能,某些線段還有保留的必要。彌勒縣境內~段,鐵路經過的都是彌勒縣西部山區,鐵路西側為建水縣、華寧縣地界,這一帶公路交通極為不便,鐵路是三縣的山區人民上昆明、下開遠的主要通道,這一段從彌勒巡檢到昆明完全有保存的必要,如果改為輕便快捷的城際鐵路的營運方式是大有可為的。呈貢至昆明一段,因呈貢縣城已建設為昆明新城區,新老城區間每天往返的客流量是十分巨大的,可以把這段和昆明至石咀村一段同時改為城際列車,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停靠站,簡化出站人站程序,減少拖掛車廂節數,增加發車頻率,提高時速。通過采用靈活、簡便、高效、快捷的運輸方式,集客運、旅游為一體,這既能有效保護文化遺產,又能極大地減輕大城市交通擁堵的壓力,建成國內別具一格的城際交通方式,充分發揮遺產的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
為了讓滇越、個碧石鐵路的經濟功能更好、更快地發揮出來,在開發方式上要靈活選擇。在理順所有權、產權、經營權、管理權等關系的基礎上,旅游投資主體可以是鐵道部門或政府部門,也可以是公司、集團;投資方式除直接投入、政府補助外,也可以合資、集資,甚至上市融資;經營方式上可以集團化統一經營,也可以分段經營。
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是相輔相成的,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既能減輕在保護方面的資金投入壓力,同時又能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總之,滇越、個碧石鐵路不是“雞肋”,更不應成為歷史的廢墟,盡管目前在保護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和巨大的資金壓力,但只要我們做好開發利用工作,充分發揮遺產的價值和功能,把其打造成云南旅游的新亮點、新品牌,就能讓這一珍貴的工業文化遺產重現當年風采,走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