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和傍晚,清脆的自行車鈴聲在大街小巷回響,組成了一道靚麗的綠色風景。
弗萊堡城地處德國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境內,人口25%,被列為歐洲最具生態意識的小城。它收集的太陽能幾乎等于全國太陽能源的總額,故有“陽光地帶”之稱。弗萊堡城的環保與綠化在全國排第一位,成為全球率先落實永續發展概念的城市之一。是歐洲的太陽能之都和歐洲環境之都。
太陽能社區
弗萊堡市的施利爾波社區由德國著名建筑師羅爾夫·迪希設計,耗時5年建成,是探索未來太陽能建筑模式的樣板。它不但使太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像太陽能光伏、太陽熱能(熱水)、日光浴室或冬日花園,而且還開發了被動太陽能設計,如太陽能冷卻,透明太陽能絕熱(指把照射在墻上的太陽能轉化成可利用熱源的技術)等。它將能源利用、生態保護和建筑美學融會在一起,堪稱最佳化設計的綠色住宅社區。
在社區內,150棟再生能源房屋設計簡約,富有美感,不同的色調大大增加了視覺效果。興建時就地取材,大大減少了車輛來往時產生的廢氣污染,降低了能源消耗。與傳統房屋相比,再生能源住宅的建筑成本雖然要高出15%,但是它產生的再生能源除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外,還可以外銷。預計通過節能和賣電,可以在8年內回收投資。迪希設計的房子每年只需要加熱一周,除了加熱的電能需付費外,其余的能源全部由房頂上的太陽能板提供。
施利爾波社區的興建并非一帆風順,由于政府和銀行部門開初對太陽能建筑不很了解,因此借貸困難重重,只好從一家從事再生能源的公司和私人那兒籌措資金。后來,政府和銀行慢慢地改變看法,逐漸地認同了太陽能建筑。
太陽能住宅
1995年,羅爾夫·迪希耗資約160萬歐元,在弗萊堡城郊為自己設計建造了一棟圓柱形太陽能屋。建筑物14米高。系木制結構。從外表看上去,約為4個樓層的高度,其實有6個樓層。圓形樓梯位于正中央,每走幾個階梯就能轉換到另一處的樓層空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羅爾夫·迪希巧妙地運用機械構造,使得建筑物像向日葵一樣,可以隨著太陽變換的角度和位置轉動。這就確保了屋頂安裝的光電板和集熱裝置能夠最有效地面對直射的太陽,從而獲取最大的太陽能與熱能。它所產生的再生能源超過了自身所需的4~5倍,有大量剩余的電能銷售。由于充分體現了再生能源應用的環保理念,能源效益十分可觀。并且兼顧了外觀優美和居家舒適。它曾經獲得1995年德國年度建筑大獎。
十幾年來,迪希這棟追日旋轉式太陽能住宅成了人們“朝圣”的熱門地點之一。世界各地的建筑設計師、環保人士和能源研究者慕名而來,大開眼界,無不嘆為觀止。迪希夫婦熱情地接待好奇的參觀者,一邊帶他們觀看除私人起居室之外的其他部分和各種設備,像鋪滿光電板的頂樓和寬敞明亮的扇形客廳等,一邊詳細地講解,并且有問必答。迪希強調,不能只對住宅的建筑和設備感興趣,卻忽略了“生活觀念”,而這點恰恰是最重要的。
迪希的夫人在大學教書,每天都要騎自行車到20公里之外的學校去上課。她興奮地說,自己之所以拒絕開車,為的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這不是舍棄不舍棄的問題,而是如何讓環境更加美好,生活更加自由自在。
永續生態社區
在居民們的共同努力下,沃邦社區逐步建成為弗萊堡城一個以人為本的永續生態社區。統計數據表明,因為更新的新建筑物都結合了建筑節能技術和設計省能技術,所以社區總體耗能量的平均值僅為德國平均值的30%以下;汽電共生設備效率高,燃料由80%的木材和20%的瓦斯組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了60%;廣泛應用的太陽熱能和太陽光能,使電力來源的65%是潔凈的自制電力;對于推動汽車共乘系統和創建無車庫、無汽車居住環境的倡議,有50%的居民積極響應。
沃邦社區有40輛共用汽車和其他便捷的大眾運輸工具,沒有私家車的家庭越來越多。推行共用車庫,不搞一戶留一個停車位的傳統做法。為了環保和節能的需要,社區實行冰箱和洗衣機共用。
郵遞員保護環境的意識極強,他們身體力行,送信和報紙騎的一律是自行車。清晨和傍晚,清脆的自行車鈴聲在大街小巷回響,組成了一道靚麗的綠色風景。
一棟棟房屋之間留有廣闊的綠地空間和寬敞的道路,公共空間還設置了許多健身器材和娛樂設施,供居民和孩子們健身、休閑、娛樂之用,是一個名符其實的人間“樂園”。
太陽能工廠
為了滿足居民利用太陽能的需求,弗萊堡城建起了多家光電工廠。其中弗萊堡太陽能工廠因榮獲太陽能建筑優勝獎而聞名遐邇。它生產具有環保效益的光電產品,如光電模組、轉換器和固定基座等,十分暢銷,年收入達6800萬歐元。這家工廠還是歐洲第一座二氧化碳零排放工廠,辦公大樓為典型的綠色建筑,所用的電能和熱能全部來自包括太陽光電和由油菜籽油轉制的生物柴油等在內的再生能源。
在弗萊堡城,連商店也以塑造環保和節能的形象為榮, “凱瑟”流行精品店就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例子。它在1 999年進行店面裝修時,把63塊無框玻璃制成的光電板加裝在18米長的玻璃墻上,功率為4.1 WP(WP=WATT PEAK峰值功率,是描述電池板功率的單位)。該店一舉兩得,在獲取綠色電力的同時體現了遮陽與時尚的設計美學。被吸引而來的顧客一撥接著一撥,生意十分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