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7年8月,聯合國大會主題凱瑞姆博士訪華時,就曾關注中關村在推進“清潔技術”、推出節能減排產品,為解決全球溫室效應問題作貢獻的情況。他也邀請中關村人參加第二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
彼時,離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召開、“低碳經濟”概念在全球遍地開花,還有整整兩年多時間。
2008年2月,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博士遠赴美國紐約,參加聯合國的氣候大會,他帶去了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徐云博士撰寫的一篇涉及“低碳經濟”的報告,名為《北京科技園區以清潔技術參與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在聯合國會場上,300份印刷精美的文稿,配著聯合國藍的封面,人手一冊,被到處翻閱,真是“滿場盡顯中關村”。中央電視臺現場采訪,國內也有內參上報,說的正是《中關村影響力進入聯合國》。
夏主任告訴世界的是,有“中國硅谷”之稱的中關村,在解決“人類四大害”——臭氧層破壞、溫室氣體效應、森林沙漠化和海洋污染方面的做法。中關村在低碳和環保方面的先人一步的行動,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經過20年發展,中關村科技園區在科技創新、產業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新醫藥、新材料以及能源環保產業為主導的高科技、低能耗、高產出、低排放的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產業結構。
在新一輪產業革命風起云涌之際,中國低碳經濟實驗室——中關村,長風破浪,到中流擊水。
經濟增長新看點:中關村抓住低碳經濟的三個要件
當今世界最致命的問題,第一是增長,第二是增長,第三還是增長。
第一個增長,來自老產業的利潤。最具潛力的即第二類增長,來自新科技革命。最可怕的增長,是在這兩個方面沒有調整好結構,導致偏頗后的負增長、偽增長和被增長。
低碳經濟,是我們下一個經濟增長點,全球市場的著眼點,中國崛起的新起點。中關村,從863開始創辦的中國科技現代化根據地,現在已經從井岡山來到了陜北,還將在低碳革命即第四次全球工業革命的浪潮中,實現新中國再次質的飛躍。
從全球低碳經濟發展的方向來看,它具有下述三個要件,都是中關村作為中國新技術革命的策源地已經not;具備的基本元素。
科技研發是低碳經濟的驅動:
中關村已經出發
2009年11月23日,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在由中關村環保產業促進中心組織召開的“中關村發展綠色經濟,開展低碳技術創新專家、企業研討會”上特別強調指出:“中關村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低碳經濟,首先要強調中關村在低碳技術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立足北京,輻射服務全國。
在此前舉辦的“中關村論壇”上,“低碳經濟與綠色發展”的主題被提到5大分論壇的首位。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徐云說:“中關村2萬多家企業中,2000多家企業從事新能源、環保方面的產業,致力于發展清潔技術和生態園區建設,在全球進軍低碳經濟的背景下,中關村已引起高度關注。”
郭洪強調,中關村低碳經濟發展規劃一定要切實可行,要建立一個專門的規劃研究小組,在充分掌握國際、國內發展動態的前提下,編制高起點規劃,規劃應結合北京市、中關村的空間規劃,將一區十園作為整體考慮,同時突出每個分園的自身特色。
其實,中關村關注、布陣低碳經濟,遠非今日始。低碳經濟,也不是領導講話的時髦語。早在2007年,中關村科技園區清潔技術產業總收入達到1000億元,同比增長49.6%,占園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的11.6%,成為園區僅次于通信設備之后的第二大產業。
以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為例,它是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領導下,具有法人資格的環保產業專業化促進機構。主要宗旨即根據國家及北京環境資源狀況,以及發展循not;環經not;濟(低碳經濟)的需要,結合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信息、科技、人才等優勢,建立立足北京——面向全國——聯通國際的環保產業促進系統,搭建技術、資金、信息、管理等多方面資源共享的國際合作平臺,建立國際與國內、政府與企業、資本與技術、產品與市場之間的融通渠道,通過體系創新和模式創新,整合國際、國內創新資源,推動各種資源的集成、協作和配套,以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式促進產業創新與管理創新,大力促進我國工業文明向信息與生態文明的轉型。
這其實是一個企業,人財物、產供銷樣樣齊備;這是一個行業組織,渠道、運營和資源共享,面面俱到;這還是一個機構,與彼機構或兼容或嵌入,在包羅萬象中切中要害,在舉一反三中事半功倍。
通常所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口號到落實,從概念到操作,沒有相應的組織系統,沒有面向市場的科技體制,就全都是徒勞。
中關村,就是在共和國懷抱里孕育出來的科技產業新苗,成為中國科技研發動力十足的排頭兵。
據了解,目前中關村園區內從事節能環保技術的2000余家企業及科技機構中包含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其占全國總數的45%、33%、40%。
作為中國環保產業的“中華環保第一園”,中關村環保園從2003年起步,今年進入建設周期的最后一年。以300多家企業入駐、年產值400億元和年實現稅收15億的科技大戶出現,它其實是中國低碳經濟運籌帷幄的襁褓。
該園區定位于集科研、中試、生產、商貿、技術交易、科普于一體,具有完整綠色環保體系設計,以綠洲濕地景觀系統為主要特征,是集環保產業研發、孵化、展示交易的專業園區。
以先進的體制、完備的設施和有效的機制為前提,中關村低碳研究與開發的驅動程序已經寫成。
根據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的部署,以中關村為龍頭的中國低碳經濟科技研發的重點已經確立。
一是新能源產業發展必須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及核能技術;
二是為推進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快構建的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科技創新;
三是突破傳感網、互聯網等關鍵技術,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四是加快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納米技術和材料等領域的技術創新,盡快地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材料和綠色制造體系;
五是轉基因育種技術,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六是創新藥物和基本醫療體系的核心技術,形成以創新藥物研發和先進醫療設備制造為龍頭的醫藥研發產業鏈;
七是加強空間、海洋和地球生物研究開發,充分地發掘和利用好各種戰略資源。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關村多年來以自主創新為使命的成功經not;驗,再加上已經not;擁有的以節能環保循環經not;濟即可持續發展研究的累積成果,在“低碳經not;濟”果然被選做中國新經not;濟的突破口之后,當以更大的動力和更扎實的工作,將中國低碳經濟做得有聲有色,做得風生水起。
技術服務是低碳經濟的主板:
中關村成竹在胸
2009年11月下旬,在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暨技術博覽會(簡稱:低碳大會)上,中關村科技園區受到主辦方的邀請由環保中心牽頭組織園區7家企業參加了此次低碳大會。在博覽會上向各界人士展示了園區低碳經濟發展成果和高新科技產品。其中,拂塵龍的風道清洗機器人和隧道除塵車,博奇電力的脫硫、脫氮技術,藍碧峰的LED節能燈,國安盟固利的鋰離子電池,新紀元三色的環保生物技術,德利能源的新能源投資服務以及環保促進中心的能源合同管理、污泥干化技術、合并凈化槽技術等,成為博覽會上的亮點,受到專家的好評和市場的關注與熱議。
在上述產品中,我們幾乎無法用傳統觀念給他們劃定“生產”和“服務”的范疇。在IT時代,服務,正在成為旗幟。科技服務,早已浮出水面。
截至目前,中關村成立了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中關村環保園、中關村城市污泥無害化產業聯盟、中關村資源節約與能源管理服務產業聯盟、中關村清新空氣產業聯盟、中關村新能源技術(熱泵)應用聯盟、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聯盟、城鎮污水處理聯合體、生態農業與新農村建設聯合體等職能機構、低碳園區和聯盟組織,形成低碳技術創新集群,積極參與低碳產業的研究。而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中關村環保園尤其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兩大抓手。
所謂“抓手”,是新經濟時代里同時具有研發與市場推廣兩個能力的新型組織。也是例如低碳經濟這樣新的科技革命的全盤策劃、施工、操作和運營高手。中關村的特征,正在于此。
“中關村必須占據低碳技術制高點,一定要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可以先抓重點示范、試點工程,并將其納入園區建設和政府采購的范疇中,同時可以通過建立一批相關領域產業聯盟進一步推動技術發展。此外,低碳經濟投融資體系在發展低碳經濟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積極探索并促進綠色金融服務業的發展。 ”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徐云如此說。
徐云的這段講話,顯示了所謂以金融服務為支持的、以政府推動和促進的、以組織設計和系統建立為依托的科技研究與開發的流程。
“中關村城市污泥無害化產業聯盟”的服務對象是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和北京首鋼魯家山石灰石礦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合作探索,在污泥增鈣干化處理技術和污泥資源化循環利用方面,已經研制出一套穩定、成熟的工藝技術,并已完全達到產業化、規模化的推廣要求。
另外一個例子是:作為國家重點工程的天津中新生態城建設,為中關村園區的優秀技術和產品提供了極佳的市場機會,特別是在環保節能建設領域中,污水庫污水及底泥治理。生態環保公園建設,污水處理系統工程建設,制定并實施水循環系統方案,實現非傳統水源滿足景觀和綠化用水的需求,啟動薊運河故道、生態文化公園、生態谷、惠風溪、起步區道路綠化等景觀工程建設等,都得到中關村相關企業的咨詢與服務。
市場應用是低碳經濟的屬性:
中關村躊躇滿志
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間,中國的低碳經濟和綠色產業的投入和投資規模很大,能夠帶來相當于600億元人民幣的稅收收入,新增1800萬就業人口,以及兩萬億元左右的消費。整個低碳經濟和綠色產業的發展,在中國開始出現良好勢頭。
麥肯錫的研究表明,通過一系列的政府政策和行業舉措,中國已經在過去的15年里持續地提高了經濟領域的“碳效率”,將每單位GDP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每年減少了4.9%,而在美國和德國,這一數字僅為1.7%和2.7%。
廣泛的市場前景和應用空間,使低碳經濟的未來充滿懸念。難能可貴的是,中關村已經從這樣的產業革命中捷足先登了。
2003年,作為北京第一個綜合型專業環保科技園區,中關村環保園即把實現“無公害零排放”作為目標。在綠色植被的基礎上,應用資源循環、高新環保技術,使園區內產生的所有污染物都將在園內消化,即甲企業的排放物繼續作為乙企業的原料,乙企業的排放物再提供給丙企業使用,最后的廢物由特殊的環保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
2004年,在環保產業促進中心承接的柳蔭湖水體水質綜合治理項目中,應用循環經濟的理念,首先將市柳蔭湖附近的市政污水處理成中水用以補充湖水;其次將湖水定期進行凈化處理,以保證湖水的潔凈。工程效果明顯,不僅達到了預期的環境效益,還獲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同年,環保產業促進中心承接了奧運村再生水熱泵冷熱源項目。利用再生水解決奧運村冬季取暖夏季降溫的問題。
2005年9月,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組織中關村資源節約與能源管理服務產業聯盟的有關企業承接國辦機關的節能改造暨節約型辦公區示范工程。截至2007年年中,從節能環保方案設計、技術篩選、組織施工,已完成冰蓄冷中央空調系統、外墻保溫等建筑節能系統改造、太陽能路燈系統等節約型辦公區改造示范工程。
2006年,環保中心承擔了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城市污泥在建材領域應用研究科技計劃》的中試項目,完成了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1500噸污泥的干化處理,并利用干化的污泥渣完成了燒制3000噸水泥的中試目標,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泥無害化處理技術,并修改、制定了有關污泥處理及應用的技術規程,替代了國外現行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科技為生產服務,它的最核心層面,是科技本身是否具有創利能力、賺錢效應即應用價值。中關村的杰出意義在于,它的科研方向、項目和手段,都是高度市場化的產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低碳經濟,它的核心價值在于是以科研開發和成果應用為軸心的、緊密服務于社會進步所必須的和投入產出看效益的新型經濟運營模式。中關村已經在20年發展中深諳其道。
商業價值新要領:
低碳經濟的市場內涵
在最近一年里,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世界主要國家都將刺激經濟的重點放在新能源開發、節能技術、智能電網等領域,通過擴大政府投資和私人投資來實現向低碳經濟的轉型。根據國際能源署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激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措施,在未來的30到40年中,全球每年對低碳經濟的投資將在5000億美元以上。聯合國環境發展署的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與環保有關的產品和服務市值已經達到1.3萬億美元。
低碳經濟的商業價值,說的就是它的賺錢效應在哪里?怎樣理解這個新興產業的市場屬性?
新能源:
從能源開發到產品應用
專家認為,2010年,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新能源產業充滿機遇,將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
據了解,中關村園區內新能源企業涉及的范圍較廣,不僅包含了狹義新能源內容,如太陽能、風能等,也包含了傳統行業的節能領域。從產業鏈角度看,各子行業的產業鏈各環節基本被覆蓋。
目前,中關村園區新能源行業聚集了各領域的優勢企業,包括金風科技、科諾偉業、北大先行、安泰科技、藍碧峰科技、中德華能、清華陽光、太陽能研究所、桑達、中科通用和老萬、萬方程科技等。
中關村管委會與八達嶺經濟開發區共建的北京市新能源產業基地,占地面積約為2.5平方公里,重點定位于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已經匯集了中材科技、中國節能投資集團、英利(中國)綠色能源、北京京儀集團、中科院電工所等一批新能源領域的企業和研發機構。
僅2007年中關村園區太陽能企業已達60余家,其中熱能利用企業約22家,占行業內1/3比重,集中在太陽能熱水器業,并形成了清華陽光、桑達、桑普等知名品牌。
光伏產業約38家,基本涵蓋產業鏈各環節,有生產硅片的企業,如中德華能、中科信;也有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如索樂、北科信創;還有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企業,如科諾偉業等。具體來看,太陽能光能轉化應用產品、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組件三個環節的企業較多,大約各占30%份額。
中關村園區內風力領域企業達20余家,涉及的范圍涵蓋了風電產業鏈,有零部件企業,如科諾偉業;也有風機整機企業,如國電華信、華夏奧奇風力等,也有能生產兆級發電機的企業,如華銳風電、北京金風科技。
園區內生物質能領域企業按照不同種類的生物發電領域分,有處于秸稈發電領域的企業,如國電龍源藍琨;也有處于垃圾發電領域的企業,如中科通用。按照產業鏈的上下游分,有設備生產型企業,如老萬爐業;也有電網運營企業,如國能生物。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周云帆說,包括青云創投在內有很大一塊是投在低碳新能源領域,中關村也在做相應的規劃,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大力推動這個產業。中關村作為中國科技搖籃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碳金融和碳交易:
從政策引導到投資向度
在“2009中關村論壇”圓桌會議上,美國硅谷銀行總裁格里高利#8226;貝克說:“我們希望從一個正式的角度進入中國,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模式從美國帶到中國來,在中國進行復制。同時,我們還計劃為中國的市場量身定制一個模式。我相信中國是我們最大的機會,而且也可能是今后10到15年中最大的機會。”隨著硅谷銀行將在中關村設立代表處,硅谷的很多風險投資機構都已經先后來到中關村,一些機構的投資已經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碳金融”,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一般而言,泛指所有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金融活動,包括直接投融資、碳指標交易和銀行貸款等。“碳金融”的興起源于國際氣候政策的變化,準確地說是涉及兩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
眾說周知,低碳經濟的培育和發展離不開政策、技術和資本這個三位一體的支撐框架。低碳經濟的融資除了政策性撥款及稅收等支持外,更多的是需要通過金融手段來得到解決。《京都議定書》對發達國家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提出明確指標,碳排放權進而衍生為具有投資價值和流動性的金融資產。碳金融逐漸成為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搶占未來低碳經濟制高點的關鍵。
低碳項目本身就具有融資和投資的能力,可以向銀行貸款,也可以直接投資項目,這種投資方式稱為“第三方融資”。詳細地講就是針對擬投資的項目成立專門的合資公司,由合資公司詳細落實項目的投資、運營、管理和維護。項目的這種運行方式保證了項目的技術先進、一定的經濟效益、后續的技術支持,企業在不增加負擔的情況下,減少了能源運行成本,并在合同結束后得到一套先進的設備。
在“碳金融”方面,中關村不甘人后。例如,中關村雍和園就提出要建“碳金融”基地。東城區已將東二環金融區定位為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金融產業基地,除了啟動區內樓宇碳交易外,東城區將抓住能源央企大舉進入低碳產業的有利時機,在東二環沿線形成高端新能源、節能減排產業的聚集效應。通過建設低碳城區營造產業環境,在東城聚集碳金融產業鏈,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雍和園低碳金融產業功能區。
目前,央企的新能源投資、碳交易的機構都在逐步地往該區域聚集,區里面有超過100家節能環保和碳交易方面的企業,為未來的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機會,會形成一個產業聚集區。
中關村,一個中國新經濟引擎,一座啟動21世紀中國崛起的科技大廈,一個匯聚中國智慧和世界文明成果的搖籃,在未來低碳經濟即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作用,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被更加鮮明地展示出來——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