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毒英雄”王江民壯歲辭世業界扼腕嘆息
“殺毒專家”王江民“耳順”之年謝世,讓人們扼腕嘆息,潸然淚下。“土鱉”自學成才出道“殺毒江湖”的王江民是“中關村人”的驕傲。他因患小兒麻痹導致終身殘疾,38歲前不知電腦為何物,45歲闖進中關村編織日進斗金的傳奇故事。王江民懷揣的絕技就是編程殺毒軟件——KV。他由KV1起步開拓市場,之后不斷開發新品,逐漸形成系列,2002年已經推出KV3000,意味可殺電腦病毒3000種,在中國的電腦殺毒行業獨占鰲頭。最為精彩的一幕是智斗“宏病毒”:1996年10月,一種名為“宏”的病毒肆虐全國,專門危害Word的使用者。王江民躲進陋室,晝夜攻關,終于在1997年的1月13日走出房間,宣布大功告成,把他編程的KV300殺毒軟件送到北京公安局,成為“宏病毒”的克星。王江民也因此獲得“中國殺毒軟件第一人”、“殺毒行業領軍人物”等雅號。甚至有網民高聲唱道,“他為網民謀幸福,他是我們的大救星”。王江民過早地離開我們,他留給后人的不僅是殺毒軟件產品,更重要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創新思維和攻關毅力。業界一位專家級的競爭對手表示,“王江民的過早辭世令人震驚。心頭沉重,想起八年前殺毒市場風云,一個絕對的大哥級人物,一個技術、市場兩全的天才,一個屬于中關村的時代。王江民具有長者風范,說話很講道理。殺毒市場風云變幻,有人令人恨,有人叫人怕,但王江民一直是圈子里讓人敬重的人物。”我們敬上“心香一瓣”,生為人杰,死亦鬼雄,安息吧!
吳敬璉柳傳志為落實“非公經濟36條”把脈
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非公經濟36條”問世
5周年之際,日前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落實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實事求是地說,5年來“非公36條”落實得并不理想。經濟學家吳敬璉坦言,“此次提出的政策并沒有太新的內容。”“我們應該全面地檢查一下,對于人代會上提出的政策,我們落實的情況如何,不能總在原地打轉轉。”“政策落實得不理想,歸根到底是體制的阻礙。鼓勵民營經濟發展,讓多種所有制公平競爭,從根本上要改革體制。”聯想“掌門人”柳傳志亦有同感,對鼓勵民間投資政策的再次發布,他擔心的是某些地區管理部門還是很在乎“是不是地方政府所有”,而不是“所在”。因之,柳傳志認為,“真正進入還有很多困難,必須經歷一個‘從政策轉變成法律法規的、再到細則的過程’。”吳敬璉強調,“改革體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幾個行業零打碎敲難以奏效。改革要有全局思維,政府要痛下決心,利用我們的制度優勢,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也有業界專家指出,“將‘非公36條’真正貫徹落實,比出任何新政都重要。不能再讓民企成為隔著‘玻璃門’‘戴著鐐銬的舞者’。”“鼓勵民營資本發展,改革現行體制最為關鍵”;“在復興中華民族的奮斗中民營企業將會起到‘重大作用’”——這是歷史的必然。
“三網”融合重在要有創新思維和全局觀念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重中之重,要求“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究和應用。“三網”融合系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實現三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為用戶提供話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這對提高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的生產、生活服務需求,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據悉,經歷了10多年的爭論后,“三網”融合的試點方案即將出臺;然而實現這一目標并非易事。業界專家指出,“部門利益調整、后續內容建設等懸疑尚未解決,要取得實質突破,考驗各方的決心和智慧。盡管“三網”融合有拉動基礎設施建設、打破市場壁壘和催生新產業形態的諸多好處,然而昔日“各自為戰”的經營模式不僅有重復建設的隱患,而且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因之,融合不是簡單的結合,而是要有“化學反應”,才能產生1+1>2的效果。“三網”融合的關鍵是電信和廣電的雙向進入問題,為此必須打破“寬帶進入市場的壟斷”。“三網”融合為內容供應商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然而業界擔憂“項目建設轟轟烈烈”,內容建設卻遠遠跟不上,出現“高速公路建好了卻沒有車跑”的狀況。客觀上講,“三網”已具備承載大規模數據運行的能力,不足的是開發的問題、業務的問題和整合的問題。因之,要求“三網”的高端領導必須要有“創新思維”和“全局觀念”,才能實現“三贏”的目標。
珠三角民企漂亮轉身投百億巨資走低碳之路
據《民營經濟內參》“熱點觀察”的報道:珠三角民企老板再次向世人展現“敢為天下先”的魄力,走低碳之路,向環保、節能照明、風力發電等新興行業投百億巨資,實現“后危機時代”的漂亮轉身。在佛山陶瓷行業,享有“陶瓷第一人”美譽的關潤堯,經過幾年奮斗,產值驟升至數十億元,產品遠銷歐美、南非、中東等地。關潤堯鑒于陶瓷產品污染環境嚴重,“錢是賺到了,命卻搭進去了,不值!”他毅然決定調整結構,關閉陶瓷廠,一舉投資12億元,辦起專賣環保產品的“海盛東方”商城。據悉,商城銷售額過百億元,稅收也有幾個億,“不僅賺了錢,還有好空氣”,二氧化硫日均濃度降幅為66%,“造福子孫啊”!廣東昭信集團董事長梁鳳儀享有“鞋王”的稱號,在金融危機中,她堅持調整產品結構,抓住商機,關閉鞋廠,創辦節能燈具發光二極管(LED)廠。又用高薪請來專家,研制“照明芯片核心設備”,使“昭信”成為國內首家、全球第四的企業。梁鳳儀又殊榮“LED女王”的雅號。當年被稱之為“塑料罐老大”的羅意自,“既然玩新興產業,就要玩最先進的”,他請來了世界頂級的風能設計專家、來自丹麥的總工程師,肯花大價錢買最先進的風力發電核心技術。目前,羅意自已將60臺風力發電機布裝在內蒙古大草原,經受生產檢驗。預計,2010年新產品銷售收入可達32億元。珠三角老板的“低碳之路”為我們做出了示范,值得深思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