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共有14家上市銀行,其中7家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民生、華夏、興業、深發展、浦發、中信)為中型銀行,3家城市商業銀行(北京、寧波、南京)為小型銀行。中小上市銀行最明顯的特征是:首先,高成長性,無論是總資產、總貸款、總存款,還是凈利潤在近兩年都出現近一倍的增長;其次,股份制商業銀行仍是市場主力,各個指標在中小銀行的市場份額占比都近90%;再次,中小上市銀行資產質量都在提高,不良貸款率不斷下降,不良貸款的撥備率不斷提高;最后,各家中小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接近或者超過10%。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下行,對中國銀行業的經營管理與發展形成重大挑戰,也影響到中國銀行業的競爭格局。為此,股份制商業銀行不斷調整業務結構、加快中間業務發展、促進收入結構的多元化,降低業績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城市商業銀行加快異地布局,順利實現跨區域經營戰略,而且重新回歸到其競爭優勢明顯的中小企業業務上來,完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2010年4月29日,隨著中信銀行年報的公布,上市銀行2009年年報披露完畢。除了招商銀行2009年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外,其他銀行的凈利潤都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中小銀行凈利潤的增幅相對比大型銀行的增幅小。在金融行業整體的競爭格局發生變化后,中小銀行競爭力亟需增強。
中小上市銀行發展戰略
中國銀行業經營的同質性較強,為此各家銀行紛紛展開了差異化競爭的策略,相對于國有大型銀行,中小銀行在業務規模上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主要通過突出各自的經營特色來拓展業務空間,培育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優勢。從各家銀行的發展戰略上看,就能夠清晰地看出部分銀行的經營特色。
民生銀行:打造成為金融控股公司。在擁有民生加銀基金管理公司、民生金融租賃公司的基礎上,民生銀行繼續拓展其他非銀行業務,打造綜合化經營的平臺。民生銀行在2010年進入“二次騰飛”階段,未來10年,民生銀行要做特色銀行和效益銀行,努力成為一個有特色、高效益的好銀行。
華夏銀行:到2012年完成從傳統存貸款業務向提供全面金融服務方向的轉變,將其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2010年,實現以服務平臺和營銷平臺建設為目的的傳統業務的整合,同時加快發展新興業務。
招商銀行:始終堅持“科技興行”的發展戰略和“因您而變”的經營理念。2004年初,招商銀行制定了第一次戰略發展方案,展開第一次轉型,重點發展零售業務、中間業務,同時注重發展中小企業和新興業務。2010年,招商銀行又開始第二次轉型,堅持內涵集約型發展方式,不斷提高零售、中小企業、中間業務的利潤貢獻度,實現低資本消耗、較低的成本和風險,以及較高的目標收益率,提高風險定價能力、非利差業務收入比重,以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
浦發銀行:在2006年開始實行其“三駕馬車”的五年發展規劃,公司業務和個人業務并重。2009年在上海金融國資整合中,浦發銀行的定位也日漸清晰,浦發銀行的發展方向是瞄準國際一流銀行,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優勢的現代金融服務企業。
興業銀行:2010年是興業銀行《2006#12316;2010年發展規劃綱要》的收官之年,本年也將開展《2011#12316;2015年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興業銀行在上一個五年規劃中,完成了業務板塊全國范圍內的布局,建立了同中小銀行的銀銀合作,加強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但是其中間業務的收入占比沒有達到預期那么高;而且綜合化經營格局沒有想象的那樣快。可以預期興業銀行在最新的5年發展規劃中,將強化這兩塊業務的發展,并且也將加快國際化進程。
中信銀行:其戰略規劃情況同興業銀行較為類似,2010年是過渡之年,是上一個戰略規劃年度的最終一年,并開始制訂下一個戰略規劃。過去的五年,其通過搭建起的公司金融業務、零售金融業務、國際業務、資金和資本業務發展平臺,努力打造全能型銀行,優化各項業務占比,突出零售業務發展目標,提高零售業務收入占比。未來其發展戰略尚在制定過程中,需要進一步關注。
中小上市銀行收入結構
在中小銀行市場中,中型銀行是市場的主力軍,各項收入的市場份額較大,小型銀行的各項收入占比均低于8%;在中小銀行的營業收入中,利息凈收入占比達到88%左右,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占比近10%,但是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利息凈收入增幅;中小銀行在加快傳統的信貸業務發展的同時也在逐步加快中間業務的發展,中間業務已經成為各家銀行利潤新的增長點。
營業收入
從2007年三季度到2009年四季度,中小銀行單季的營業收入從472.53億元提高到725.95億元,增幅54%。小型銀行的增幅都超過50%,如寧波銀行增長120%。在中型銀行中,中信銀行增幅最大,達到80%,興業和民生的增幅超過60%,其他銀行增幅低于50%。
利息凈收入
2009年,中小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增長57%;中小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緩慢下降,占比近88%。
從2007年三季度到2009年四季度,中小銀行單季的利息凈收入從416.61億元提高到652.34億元,增幅57%。小型銀行增幅較高,寧波銀行增幅超過100%,在中型銀行中,中信、民生和華夏的增幅超過50%。同期內,10家中小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穩定在87%#12316;89%,但是占比出現了緩慢下降。
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
從2007年三季度到2009年四季度,中小銀行單季的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從40.4億元提高到72.47億元,增幅近79%。各家銀行的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增速都較高,南京銀行的此項收入增長了6.3倍,中信和深發展的增幅超過200%,興業、浦發增幅超過100%,招商的增速最低,不足10%。同期內,10家中小銀行的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從8.55%提高到10%。
中小上市銀行凈利潤
從2007年年初到2009年年末,上市中小銀行單季實現的凈利潤增長近60%,部分銀行的增幅近100%。中小銀行中,單季度凈利潤大幅提高。2007年三季度,共實現凈利潤141.83億元,到2009年四季度,共實現凈利潤224.08億元,在三年的時間中,單季度凈利潤增長了近60%。
從2007年三季度到2009年年末,小型銀行的平均市場份額接近10%,北京銀行的市場份額最大,一直保持在5%#12316;7%。而且,從增長幅度來講,小型銀行增速相對緩慢,都低于40%。同期內,中型銀行的市場份額接近90%,其中:招商、中信、浦發、興業的市場份額超過10%。從增幅來講,中信和浦發的增幅超過100%,其他銀行增幅在50%左右。
中小上市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
資產規模。中小銀行的資產規模快速增長,部分銀行增幅近1倍。從2007年三季度到2009年四季度,這10家中小銀行總資產從58110億元提高到97266億元,增幅接近56%。小型銀行中,寧波銀行的增幅最大,增長近100%;中型銀行中,各家銀行的增幅在50%左右。市場份額方面,小型銀行的市場份額在緩慢提高,在兩年期間,占比維持在8%左右,其中北京銀行占比維持在5%#12316;6%。中型銀行的市場份額基本保持穩定,同期內,招商的市場份額始終超過20%,民生、中信和興業的市場份額超過10%,浦發、華夏和深發展的市場份額低于10%,但是高于北京銀行的市場份額。
貸款規模。中小型銀行的新增貸款規模在兩年半的時間中擴張近1倍,但是整體的市場格局依然保持穩定,中型銀行的新增貸款規模超過90%。
2006年年底,中小型上市銀行的總貸款29112億元,2009年年末,達到50337億元,3年的時間中,新增貸款近1倍。小型銀行的增幅最大,其中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新增的貸款規模超過1.2倍。中型銀行新增貸款規模近1倍。小型銀行的市場份額基本穩定在6%#12316;7%,增長緩慢。中型銀行的市場份額超過90%,其中招商的市場份額最大,也基本穩定在20%左右,其次是浦發、民生和興業的市場份額都超過10%,華夏、深發展份額低于10%。
負債規模。2006年年底,中小型上市銀行的總存款39252億元,2009年年末,達到85924億元。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存款規模增長超過1倍,中型銀行存款規模增幅差別較大。
小型銀行存款市場份額緩慢下降,從2006年年底的8.33%提高到2009年年末的7.68%。中型銀行的市場份額提高,其中招商、浦發、中信、民生和興業市場份額都超過10%,華夏、深發展份額低于10%。
中小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穩步提高
我國的銀行最主要的業務仍是傳統的信貸業務,信用風險成為其面對的主要風險,中小商業銀行普遍重視信用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進行貸款五級分類、計提撥備等都是進行信用風險管理的主要手段。在銀監會加強監管,各家中小銀行也強化信用風險管理的情況下,中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直線下降,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穩步提高。
從2007年年底到2009年四季度,中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簡單平均值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資產質量提高。中小銀行整體的不良貸款率從期初的1.96%,下降到0.92%,其中深發展和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降幅最大,分別下降5%和1.25%。
從2007年年底到2009年四季度,中小銀行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簡單平均值從149.5%提高到198.87%,增強了銀行抗風險的能力。除了寧波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出現大幅下降外,其他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都大幅提高,深發展提高100%,興業提高99%。
資本充足情況
從2008年年底開始,我國開始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2009年全年的信貸規模達到9.6萬億元,信貸規模的擴張,消耗了較多的資本金,勢必導致各家銀行資本充足率大幅下降。從2009年信貸投放的節奏來看,一季度和二季度的信貸投放規模較大,而后的信貸投放得到適度控制,從而一季度和二季度,各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再加之,三季度后,部分銀行陸續開始借助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方式補充資本金,從而三季度和四季度,這兩個比率降幅有限。
2008年二季度,中小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的簡單平均值為11.87%。2009年四季度,該比率達到8.63%,下降近3.24%。小型銀行信貸規模增速相對較快,從而其核心資本充足率降幅更大,其中:南京銀行相對最高值下降了14%,2009年四季度達到12.77%;寧波銀行下降了9.41%,達到9.58%。但是,由于及時展開再融資,浦發、華夏、民生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呈現逐季提高的態勢。
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的變動態勢雷同。到2009年四季度,除了深發展、中信外,其他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高于10%,基本達到了銀監會要求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高于10%的監管要求。
2010年,我國銀行系統的信貸規模將達到7.5萬億元左右,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將進一步下降,同時銀監會的監管也將進一步加強,中小銀行需要不斷地補充資本金,提高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滿足監管部門的要求。2010年一季度,華夏銀行成功發行44億元次級債,招商配股融資募集資本金220億元,浦發銀行向廣東移動定向增幅,募集資本金398億元。這些再融資都已完成,及時地補充了資本金,提高華夏、招商、浦發抵御風險的能力。
(作者單位:中信建投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