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低碳經濟,首先要強調中關村在低碳技術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立足北京,輻射服務全國,應把發展低碳經濟納入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綱要,然后再制定細致的行動規劃。”
2009年8月,溫家寶強調,要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開展低碳經濟試點示范。
“中關村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低碳經濟,首先要強調中關村在低碳技術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立足北京,輻射服務全國,應把發展低碳經濟納入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綱要,然后再制定細致的行動規劃。”2009年11月23日,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在由中關村環保產業促進中心組織召開的“中關村發展綠色經濟,開展低碳技術創新專家、企業研討會”上如是指出。
元旦剛過,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京經開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學合作的“北京低碳高端園區發展研究中心”開張成立,并將出臺中國首個低碳產業園區的評估體系。
與此同時,上海、南京、蘇州、曹妃甸、佛山等國內各地爭先恐后般地欲打造低碳園區。
“中關村應把發展低碳編入規劃”
在2009年11月舉行的中關村論壇上,“低碳經濟與綠色發展”的主題被提到5大分論壇的首位。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徐云說:“中關村2萬多家企業中,2000多家企業從事新能源、環保方面的產業,致力于發展清潔技術和生態園區建設,在全球進軍低碳經濟的背景下,中關村已引起高度關注。”郭洪強調,中關村低碳經濟發展規劃一定要切實可行,要建立一個專門的規劃研究小組,在充分掌握國際、國內發展動態的前提下,編制高起點規劃,規劃應結合北京市、中關村的空間規劃,將1區10園作為整體考慮,同時突出每個分園的自身特色。
“中關村必須占據低碳技術制高點,一定要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可以先抓重點示范、試點工程,并將其納入園區建設和政府采購的范疇中,同時可以通過建立一批相關領域產業聯盟進一步推動技術發展。此外,低碳經濟投融資體系在發展低碳經濟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積極探索并促進綠色金融服務業的發展。 ”
可喜的是,僅2007年中關村科技園區清潔技術產業總收入達到1000億元,同比增長49.6%,占園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的11.6%,成為園區僅次于通信設備之后的第二大產業。截止目前,中關村成立了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中關村環保園、中關村城市污泥無害化產業聯盟、中關村資源節約與能源管理服務產業聯盟、中關村清新空氣產業聯盟、中關村新能源技術(熱泵)應用聯盟、城鎮污水處理聯合體、生態農業與新農村建設聯合體等只能機構、低碳園區和聯盟組織,形成低碳技術創新集群,積極參與低碳產業的研究。而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中關村環保園尤其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兩大推手。
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
2009年12月1日,中關村環保產業促進中心赴延慶縣,就延慶縣低碳經濟發展問題進行調研,為延慶的有機農產品發展、新能源產業建設以及環境保護問題建言獻策。環保中心今后將從為延慶縣編制低碳經濟發展規劃開始合作。
據了解,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是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領導下,具有法人資格的環保產業專業化促進機構。主要宗旨即根據國家及北京環境資源狀況,以及發展循環經濟的需要,結合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信息、科技、人才等優勢,建立立足北京—面向全國—聯通國際的環保產業促進系統,搭建技術、資金、信息、管理等多方面資源共享的國際合作平臺,建立國際與國內,政府與企業,資本與技術,產品與市場之間的融通渠道,通過體系創新和模式創新,整合國際、國內創新資源,推動各種資源的集成、協作和配套,以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式促進產業創新與管理創新,大力促進我國工業文明向信息與生態文明的轉型。
成立至今,中關村環保產業促進中心開展了不少出色的工作。
節約型辦公區改造示范工程。2005年9月,中心組織中關村資源節約與能源管理服務產業聯盟的有關企業承接國辦機關的節能改造暨節約型辦公區示范工程。截止2007年年中,從節能環保方案設計、技術篩選、組織施工,已完成冰蓄冷中央空調系統、外墻保溫等建筑節能系統改造、太陽能路燈系統等工程項目。
污泥無害化處理項目。2006年中心承擔了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城市污泥在建材領域應用研究科技計劃》的中試項目,完成了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1500噸污泥的干化處理,并利用干化的污泥渣完成了燒制3000噸水泥的中試目標,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泥無害化處理技術,并修改、制定了有關污泥處理及應用的技術規程,替代了國外現行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4年的柳蔭湖水體水質綜合治理項目。應用循環經濟的理念,首先,將市柳蔭湖附近的市政污水處理成中水用以補充湖水;其次,將湖水定期進行凈化處理,以保證湖水的潔凈。工程效果明顯,不僅達到了預期的環境效益,還獲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2004年的奧運村再生水熱泵冷熱源項目。奧運村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西北角,主要用于賽時接待各國運動員及奧委會成員,賽后作為高檔住宅出售。中心承接了奧運村再生水熱泵冷熱源項目是利用再生水解決奧運村冬季取暖夏季降溫的問題。
中關村環保示范園
今年是中關村環保科技示范園區計劃建設周期(2003年-2010年)的最后一年。據了解,建成后將有300家企業入駐,可形成年產值400億元左右,年實現稅收15億。
力做“中華環保第一園”的中關村環保科技示范園是定位于集科研、中試、生產、商貿、技術交易、科普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具有完整綠色環保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園區;以綠洲濕地景觀系統為主要特征的生態科技園區;環保產業研發、孵化、展示交易的專業園區。
據了解,園區建成后,將形成\"一個園中園、兩個基地、兩個中心、三個服務區\"共8大功能區。一個園中園即儀器儀表園、兩個基地指研發基地和中試孵化產業基地、兩個中心指科普教育中心和展示交易中心、三個服務區分別是綜合管理服務區、生活休閑區和商務區。
“零排放”概念是北京市推廣的一種新的工業區環保生產模式,以達到既提高經濟效益又不損害環境的目的。早在2003年建設之初,作為北京第一個綜合型專業環保科技園區,中關村環保園即把實現“無公害零排放”作為目標。在綠色植被的基礎上,應用資源循環、高新環保技術,使園區內產生的所有污染物都將在園內消化,即甲企業的排放物繼續作為乙企業的原料,乙企業的排放物再提供給丙企業使用,最后的廢物由特殊的環保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
2005年由環保園牽頭清華大學出臺的《中關村環保科技示范園綠法》是國內第一部從一級開發、二級建設、產業組合到運營管理四個層面,對科技園區開發建設進行指導的全綠色建設體系。“綠法”充分考慮園區規劃建設和當地生態環境的互動,結合本地資源,采用了雨洪利用、中水回用等資源循環利用工程,實施了太陽能應用和風能應用等示范工程;在運營管理方面,園區的經營和管理者也將遵循綠色體系的要求,把綠色園區的理念落實到各個層面,使得園區的整體運營處處體現綠色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