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林、艾北、艾京是來自尼日利亞的黑人男孩。艾林在我們學校讀了3年半直至高中畢業進入北京中醫藥大學,艾北、艾京是步艾林的后塵去年來到十九中學的,應該是艾林介紹的。艾北、艾京雖說是兄弟,生日雖只差11天,個頭卻差一大截,原來是同父異母,非洲還可以一夫多妻的。兩個媽媽共生育11個孩子,其中有五個孩子送出國外。大哥在英國,兩個姐姐去了馬來西亞,艾北、艾京去年來時才11歲,剛剛有了點獨立生活的能力,就被送出來了。估計下面的孩子是因為還小,否則的話也送出來留學了。能看出艾北、艾京家在當地屬上流社會。不愧是他們國家的精英,兄弟倆雖然性格差很遠,一個內向穩重,一個機靈的不得了,但卻都學習上不含糊,考試離滿分差0.5分,都會不高興一陣兒。他們酷愛足球,班級比賽跟到高中隊里,90分鐘的比賽,在偌大的足球賽場上來回穿梭,一點兒也不示弱。來中國也就一個來月,就能到辦公室里跟老師東一句、西一句地聊天了,艾京還時不時地恭維老師一下,“老師你是主任吧”,嘿!還挺懂中國國情的。
近幾年,哈薩克斯坦的留學生來中國留學的增多,奧瑪與雷拉就是在此學習的其中的兩個女孩。雖然都只有16歲,但已顯示出成熟女孩的美。兩個姑娘愛美不影響競爭,常理上太愛美的女孩勢必學習上不太爭,分數上不斤斤計較,而這兩位姑娘卻不同。一般情況下第一節課常常是老師聽寫前一天學習的單詞,別的同學早到一會兒臨陣磨會兒槍。兩位姑娘有幾次可能早上用于化裝的時間多了點,沒有復習,但還要高分,所以測試時公開的拿出書來看,老師制止,書本拿得挺緊,讓老師哭笑不得。當然大部分測試還是守紀的。后來從他們國家來的男孩阿依多斯雖然沒有那樣愛美,但在考試時的表現也是異曲同工。他們的文字和思維可能與東方的國家區別大些的原因,學習漢語上沒有韓日的學生那樣得心應手、領會得快,阿依多斯寫字應該叫畫字,學了快三個月了還是從不按漢字的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里的順序來,拼音z、zh,c、ch,l、r就是含糊不清。
火炎焱,瞧取得這中文名,有多火!人如其名,火炎焱是一個來自德國的非常陽光的16歲男孩。學校運動會的領獎臺上有他捧著獎牌的笑臉;校外義捐演出的舞臺上有他活躍的身影;就連每個新入學的高中生都要參加的半個多月的暑期軍營生活體驗與軍訓他都要求參加,本來他可以不去的。別看火炎焱蹦蹦跳跳地參加各種活動,可是一到課堂上,卻專注得像一位學者?;鹧嘴统鮼碇袊鴷r,至少在我的history課上,可以說是聾子。換作別的學生,一節課40分鐘,幾乎一句話也聽不懂,用全國特級教師魏書生的話說“這需要何等的耐心和毅力”,可火炎焱就這樣忍受了很多節課。我講課時老看到他埋頭好象在記筆記,有幾次我走到他身邊,原來他在反復地練習寫生詞,每節課都密密麻麻地寫幾大張?;鹧嘴蛯儆诙唐诹魧W生,不象韓國的孩子要中學畢業證、要HSK(漢語水平考試)等級證、要升入中國好的大學,火炎焱是沒有帶著父母給的具體的學習目標和任何壓力來留學的,但卻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喜歡中國文化,在中國留學一年,之后還要到日本學習,果然前一段時間發給我email告訴我他已在日本。從他身上讓我們略窺了歐美素質教育一斑。當然,火炎焱也有與我的要求相左的時候,他自己雖然在遵守學校校紀校規上是一絲不茍,但當我對其他頭發不符合要求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是一改乖孩子的形象表現出極大的不理解“老師,留頭發長短與學習無關”,這會兒又表現出歐美人的個性化特點了。
秘魯籍學生多尼,全名應是安東尼奧,媽媽是上海人,爸爸是西班牙人,至少會西班牙、chinaes、英語三種語言,語言上首先占了先機,再加上混血的優勢,1.86米的個頭遠遠超過父母,外帶一副帶磁性的男中音,第一次參加北京市國際教育交流中心舉辦的“漢語節”上,就被物色上作了整臺節目的唯一的男主持人,這之前還一直在中央電視臺西語頻道兼點職,由于有這些有利條件作鋪墊,所以多尼很順利的進入了北京大學。
韓國是大規模來中國留學最早的國家。從上世紀90年代中韓關系一解凍,韓國的青少年如春筍般忽然就冒出來很多。他們喜歡比較集中居住在一起,可能在北京的五道口和望京最集中。有的家長在北京還買了自己的房子,有的是自己住,有的是租給自己的同胞,班里的一位韓國留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我到望京,哈哈,就像回到了韓國,到處能碰到說韓語的人,餐廳、美容店、理發店、藥店很多都是韓國人開的。”
來中國留學的韓國學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出于對未來就業的需要。中國在世界經濟實力地位的提高,使韓國人覺得在中國是大有發展前途,韓國的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將來的“中國通”,使孩子在今后的中韓貿易中作到“知己知彼”。其實,已有很多韓國的家長當伴讀,伴讀伴得自己都學會了一口流利的中文了,已經是半個“中國通”了。他們一邊與孩子一起學習,一邊在中國經商。我自2000年作留學生班主任,共送過6屆畢業的學生,每年都有考入韓國學生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的經濟類專業的,金成一、張宰英、千圣花就是這一類的孩子。他們在韓國就是很優秀的孩子,不論是學習,還是行為規范上,還是個人舉止上,都對自己要求那么高。特別是女生千圣花,端莊文雅,落落大方,是一個典型的今天難能可貴見到的淑女,與“我的野蠻女友”相差甚遠了。他們志向都很高,往大里說,要為韓中交流做出貢獻,往小里說就是在中國市場上要能站住腳。
與之相反的另一類是,在韓國感覺考大學無望,“曲線升學”,在中國加工三五年,較容易地考入中國一流名校。因為對他們的升學考試,除北京大學等四、五所大學設考試外,其余就只參考HSK(漢語水平),大學自己出題,生源如何考慮?緣于經濟利益,大部分高?;臼菍掃M嚴出門檻較低,或者不設門檻。
第三類,也許確實是真正的原因,也許是我的主觀判斷,是有的孩子不愿意接受自己國家老師的體罰教育,選擇到中國留學。不止一位學生在作文中寫到,作業沒完成,上課沒專心聽講……老師一句不動聲色地低沉地呵斥,“伸出手來”,啪啪啪,鐵硬的戒尺就敲到了手上,有的學校還有打屁股的習慣,低年級的孩子還要光屁股挨打,女孩也不例外,有的教師還專門當著家長的面大開“打戒”,家長一面鼓勵老師打,一面道謝嚴師的管教。
總的來看,就像大城市的孩子那樣,知法、懂規矩、世故,是韓國孩子的普遍特征。因為知法,你放心,不會犯什么大“事”,中學生不正是無時無刻犯“事”的年代嗎?韓國是亞洲儒家文化圈主要成員,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儒家的一些硬軟件東西保留得比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在辦公室里見到與老師談話中,頻頻彎腰的韓國家長或孩子,那肯定是初來乍到的韓國父母和孩子,談完話告別時,退著告別,還是一再躬身。說他們世故表現在最怕得罪人,如果門上的玻璃弄碎了,要想在班里查出來,難于上青天;即使不想在這兒就讀了,另擇他校,也撒點謊說家里有點變故,要回國?;蛟S環境改變人,或許人為的隨鄉入俗,等到在中國留學幾年下來,大部分韓國孩子的“師道尊嚴”,不論是舉止上的還是發自內心的表現都消失殆盡了。對他們來說我不知這是進步,還是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