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從出生到6歲間對小兒進行的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抓住不同階段智能發育的關鍵期(也稱敏感期),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以充分開發其潛能,促進兒童全面綜合發育。現在早期教育已經延伸到胎教。早期教育和養育、保育不一樣,是給嬰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發育環境和必要的豐富的感覺刺激條件,使嬰幼兒的感覺器官和正在快速發展的大腦神經得到滿足。
早期教育的最佳時間
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嬰兒降生第三天開始教育就晚了兩天。”人的潛能是獲得內在能力所依賴的條件,因此越是接近0歲,這種潛能就越發充足,當然,內在能力也就越高,但是隨著年歲漸長,這種能力就會迅速地消失。因此,對幼兒施行早期教育是必需的,而且極為迫切,而施行早期教育的時間越早、越及時,孩子異乎尋常的能力就越能挖掘出來,這種能力之大,往往是超乎成年人想象的。
日本的鈴木鎮一在《莫扎特教育風暴》中提到這樣一個案例:搖籃里的琴聲。
在鈴木鎮一的信州松本才能教育分部有兩個學生,一個名叫信美,一個名叫奇太,他們同為3歲那年到學校來學習小提琴。這兩個孩子一樣大而且同時入學,但一段時間后,他們的學習成績相差很大:奇太的水平比信美明顯高了一大截。對于這個問題,鈴木鎮一深感困惑。兩個孩子都學了4個月琴,信美可以拉《閃閃星星變奏曲》,這樣的進度對3歲的幼兒來說,只能算是普通水平。而奇太僅僅4個月就掌握了13首曲子,其中還有難度很大的巴赫的曲子,這樣的成績和速度對一個僅僅3歲的孩子來說,的確讓人非常驚訝,更不用說奇太的琴聲優美動聽,音符準確而且富于激情了。后來,鈴木鎮一經過探尋,得知奇太有個姐姐名叫加代,加代3歲開始學小提琴,那時奇太剛剛誕生。鈴木鎮一終于搞清楚造成兩個孩子差距的原因:信美3歲之前從沒有聽過小提琴曲;而奇太躺在搖籃里,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在聽姐姐拉琴了。這三年他每天幾乎都能聽到姐姐拉琴,所以無意之中培養了內在能力。這就是對孩子能力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家庭環境。并且,年齡越小,這種吸收能力越強。
所以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開展得越早越好,在寶寶人生的最初階段,人類的大腦就如同一張白紙,我們為它描摹什么,它就會留下什么,無論時間是多么久遠,都不會完全被抹去。
早期教育的方法
有的家長提出過這樣的疑問,孩子那么小,不希望他有太大壓力,不想讓他過早地學習太多東西。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因為孩子們天生就好學。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樂趣。哲學家愛爾維修說:“即使是資質一般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為非凡的人。”所以,如果方法得當,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們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會感到學習是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事情。此外,在游戲中教育孩子,這是孩子最喜歡的方式。引導孩子有目的地玩,不論孩子們的表情是開懷大笑還是眉頭緊皺,玩耍的孩子都是全神貫注的。他們興致勃勃地做出一步步努力。他們洋溢出來的快樂證明,對于孩子,游戲是正經事。游戲對孩子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表面上好像是為了簡單的樂趣,實際上游戲給孩子情感、生理和智力發展帶來很多益處。通過游戲孩子可以學習很多技能,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通過游戲還可以看出孩子的天資、情感和喜好,可以讓孩子享受到無窮的快樂。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有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出生時腦重約為350克~40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3歲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3歲后,腦重發育的速度就變慢了。3歲之前,孩子的性格、智商、學習、身高,都是非常關鍵的,3歲之前造成的損害將永遠無法彌補。
人的童年只有一次,讓我們在寶寶人生的最初幾步,也是關鍵的幾步,多些關注,多些行動,為規劃寶寶美麗多彩的人生多些努力!(本文作者系鄭州天才貝貝早期教育機構資深教學顧問。早教熱線:0371-69107338)■